《手把手轻松搞定全家保障:奥斯卡保险通关指南(简七理财)》读后感1300字
最近多了些心事。过去因为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管好自己就是全部任务,就算胡思乱想也仅局限于我这幅皮囊而已,如今成家立业,真正置身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处境,才倍感生活不易。
前段时间,被家门口学区爆表的消息击中,看着已经学会独立行走的娃,顿感教育需要提前规划,于是把那些理想的自由放养的天真想法先束之高阁,然后义无反顾跳入了教育大军,加了校友亲子群房产群,计划暗中观察一阵,看相同教育背景和文化背景的校友们是如何规划教育的,结果自然也是理想之外现实之中,和大多数的家长们一样,校友们也是天天讨论着四大名校,九年一贯,五朵金花等等之类,也难怪一些未成家的都直呼不敢生娃,活生生把人谈得焦虑。但教育这事说到底能够选择的余地不大,我们目前所拥有的已经决定了可能性的上限,焦虑也无非是高代价高付出高预期方案的副产品,有些疯狂的做法甚至被戏谑为丧偶式教育,这样把时间和精力孤注一掷在下一代上,焦虑只会变成狂躁和抑郁,所以想明白反而释然,教育规划就是提供力所能及的,不影响正常生活的,不需要捆绑未来,不需要向孩子表达牺牲的那个最优选择。
教育暂时想通,之后即是保险,关于保险可能多数年轻人的印象不佳,感觉都是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用来骗钱的工具,而当自己上了年纪以后(毕竟也快30了),才发现保险这个事,必须放在教育之前先行考虑。党国姓党,保险姓保(原谅我的党性旺盛),保险的本质是风险转移,把那些突如其来的,不可估量的,影响全家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如果世界和平,你我幸福过完一生,那保险就是贡献给国家的一点爱心,但反之,保险可能会是拯救一家的巨额捐款。所以买保险这个事,是要放在底层去考虑的,单身汉是先解决生存,再考虑生活,成了夹心饼以后,要先保障生存,再维持生活水准,因此也决定了这个阶段保险的配置顺序,应该是从意外险,人寿险和重疾险的黄金三角开始的,而且被保对象也应该按照家庭经济贡献的大小先后投保,再结合财力预算进行保额及期限选择,然后延伸到整个家庭。现在的现象往往是,先给下一代买保险,而且是投资型的,本质上是理财,更多是从财产增值考虑,但自己或者家庭支柱处于裸奔状态,倘若有天风和日丽,天空上落下一只红黄相间质量上乘的阿克苏苹果,同时又如牛顿悟出地心引力一般从高空砸向了你或家庭支柱的脑袋,难么,你就会深刻感受到支柱的重要性和力保生活水准不失的必要性。
最后再回到这本书,名字确定又长又土,但很务实很扫盲,对于想购置保险但又对这种行当一无所知的人,不妨花个把小时,从头到尾看下来,也许会对保险这个事有更正面的了解。另外还有一个微信号叫深蓝保,是校友推荐的,非常适合喜欢偏理性的朋友,用足够的对比和数据告诉你一个产品的优劣,从而在比较中找到自己想要的那款。
原来选保险也是一场征途,和选另一半同等重要,另一半提供温暖和爱,保险则让你能享受尽可能长的温暖和爱,拥有和长久,这是一对孪生体,缺一都容易留下遗憾。
所以,书友们,保险需要了解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