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新启蒙:思想市场驱动中国变革》读后感2900字
可能由于是访谈录的因素,很多问题讲得浅尝辄止,也有很多重复的地方。张维迎说他只说自己相信的话,做到这点还是极为难得的。改革的过程中,张五常提出过很多好的想法,作出过贡献,但也有很多社会科学学者的通病,划不清自己的知识边界,往往什么社会问题都敢于装作很懂。
对经济学有三大贡献:一是刚才已经提到的,你提出价格双轨制,成为渐进式改革的先声和基础;二是企业理论和有关企业改革的观点,都对国有企业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三是近10年来你几乎是原教旨主义的市场学派坚持者。
卑鄙小人通常是以这样的面貌出现:他们大义凛然地宣传着自己也不相信的东西,他们制定规则要求别人但自己从不遵守,他们使用双重标准玩弄语言游戏……
托马斯·潘恩的话,他说:如果一个人堕落到宣传他自己根本不相信的东西,那他已经做好了干任何坏事的准备。
自由是第一位的,也是压倒性的,对维护自由的认知相对简单和明确,政府的边界也易于明确,需要的更多是守夜人式的被动作为、事后追究侵犯自由者的责任。而民主、平等、公平、进步等观念则很难厘清边界,极易导致政府、社会、企业、个人权责不清,导致以高大上的华丽词汇借政治正确之名肆意侵犯企业、个人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际上,自1970年以来,欧美的自由不断被侵噬,不断从文明走向野蛮,却自以为在不断进步。
民主,尤其是没有婚姻、子女、纳税、财产、资历等门槛的直选式民主已经成为一个恶魔,不断毁灭欧美几百年好不容易取得的文明积淀与自由成果,成为多数人抢劫少数人的狂欢。
自由是第一位的,因为自由意味着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包括个人行动的权利、追求幸福的权利、追求财产安全的权利。如果大家形成基本共识的话,民主才是一个好东西;如果我们没有这方面的共识,民主就可能变成民粹,甚至可能变成灾难。
市场的理念、自由的理念是繁荣的基石、文明的终极目标。这要靠民众普遍的自主自立自我负责自己承担精神来维持,民众一旦失去了自我负责的精神,开始追求福利与社会保障,便开启了堕落之门,停滞、衰退便不可避免。
理念最重要的一点是相信人的自由是非常重要的,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一个自由、竞争的社会中才能迸发出来,相信市场是推动人类幸福、技术变革和社会进步最重要的制度安排。这一理念是最重要的,如果对市场本身没有信心,我们就会把出现的好多问题归咎于市场本身。但是我在书里面提到,如果看一下我们改革的过程,你会发现,我们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恰恰是由于我们市场化的推进受到了阻碍,特别是在过去的10年里,为什么腐败越来越严重?因为没有了这种理念,就没有一种威慑的力量,好多人就会以改革的名义追求不正当的私利。如果有一种正确的理念威慑他,他做这些事的时候就会有一种不正当的感觉。但是如果没有这种理念,他做这些事觉得是很正当的。现在好像要改革反倒有点儿不正当,名不正则言不顺。而恢复过去体制的做法,给政府增加权力的措施,则可以大张旗鼓地去做,好像非常正当。
市场能够接纳人的无知,但会让每个人为自己的判断负责,接受市场的奖励和处罚。计划则将官僚看成全知全能的上帝,无论决策质量如何,官僚都没有收益或损失。
市场竞争中胜出靠消费者认可,不被认可的企业、企业家会不断破产淘汰。而计划经济企业领导人唯一的依仗便是上级官僚的认可,没有办法将不适格的企业、领导淘汰,造成人、资源的严重错配。
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为什么不好?因为它不利于人类合作,它使得人类变得更无知。它假定有一些人像上帝一样无所不知,但实际上他们很无知;它还假定人会大公无私,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更多损人利己的行为。我们今天面临的很多问题,仍然与这些历史遗留有关系。回过头来说,中国这几十年遭遇的最大的一些灾难,如果在市场情况下,就不会发生。
产业政策用于跟随、追赶发达国家已经初步成熟的产业或许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采用,有时还能获得成功。一旦希望通过押宝还没有成型的技术,达到弯道超车的目的,便误入歧途、走火入魔了,除了滋生大量腐败、浪费公帑,注定劳而无功。背后的原因是,我们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无法预知未来的技术及其实现手段。
产业政策犯了那么多错误,就不是偶然性的。政府究竟有没有能力去制定这样的政策?政府怎么能够知道什么是新兴产业、如何形成新兴产业?现在看来,政府这方面的知识很有限。新兴产业只有靠企业家精神才能够去发现,只有通过市场的竞争才能够去选择。在这方面,我和林毅夫教授的很多观点不一样。
“不知而自以为知”,国家的乱局十之八九是由执政者自以为比市场比百姓比企业家更高明而随意指导决策的乱作为所致。
人类有勇猛精进、好大喜功的本能冲动,但又往往高估自己的见识智慧,不知道不承认自己的愚昧无知。 人世间的大悲剧,十之八九是自大无知导致的,或少量别有用心的人裹挟愚昧无知的决策者造成的,例如乌托邦、计划生育、计划经济、大月进、火葬与殡改、住宅用地管制、难民移民问题等等。
我们没那么聪明,但是我们假装很聪明,假装能看清未来,这时候该刺激,那时候该打压,你咋知道?房价半年就折腾了好几回。我们很无知,如果我们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无知,麻烦就会少很多。你身体不舒服,我一会儿给你出这主意,一会儿出那主意,问题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糟糕。
政府的政策和宣传也类似,如果政策反复、宣传与市场或实际政策不符,那么听信政府宣传,信服政策的人将受到最大利益损失。
不符合规则、不符合法律的做法,带来的问题就是所谓的“逆向选择”。那些守法的人受到的伤害最大,而有些人可以通过各种关系减少受到的伤害,甚至可能从这种不确定性中得到好处。我们的其他法律也都存在这种问题,比如新的《劳动合同法》、最低工资等很多规定,守法的企业都害怕这些问题,因为它们必须遵守,所以,对它们这方面的成本影响很大。但有一些企业就无所谓,因为反正它也不守法。所以,法律越不合理,对好人的伤害越大。
市场是最好的合作,最有效的分工。人类的财富是由市场条件下分工的广度、深度、沟通交流制度成本与参与分工的人口规模决定的。财富爆发依赖于分工,世界最大的财富是参与分工的人。
市场能够创造一切,除了市场本身。
人类的进步,都来自合作。我一直相信,到目前,我仍然相信,市场制度是人类有史以来创造的最有益于合作的制度。第一,它有利于解决人类的无知,像我刚才所说的人类会犯很多错误的那种无知。当有了市场,有了正确的激励机制,有了企业家精神,人们就会努力地寻找知识,努力地创造知识,无论这知识是关于社会的、自然的还是技术的。所以,市场可以解决我们人类很多的无知,这样就可以避免我们犯很多的错误,也可以使我们人类更好地合作,生活得更好。第二,它有利于解决人类犯错误的另一个根源,那就是“无耻”,也就是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损害别人。真正的市场通过公平竞争,使得任何人只有给别人创造价值,才能够获得自己的利益。所以它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只看不见的手”,促使自利的动机变成利他的行为、利社会的行为。企业在市场上要持续地生存下去,要持续地赚钱,就要不断地创新,就要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这就是市场的基本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