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是一种病(财蜜eMook)》读后感800字
“不听话”,别人以为你有病,而听话,你可能真会把自己憋出病。
文章整体内容并没有亮点,几个故事没有吸引力,也不具说服力,但是标题值五星。
在传统的中国教育观念里,听话便是乖巧的好孩子,不听话就是叛逆的坏孩子。听话与不听话的界定在于你是否遵从长辈的意愿,去过这一生。他们自认为有更丰富的生活阅历,在帮助你少走弯路上更有话语权。这种权威性在年龄的碾压下显得不容质疑与挑战。但生活总是残酷的,听话并不是少走弯路的捷径,甚至让我们在陌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曾看过一副漫画,讽刺中国的学校像是监狱,孩子们被灌输“听话”的思想,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躯壳,拥有想象力与创造性都是一种奢望。
还有一个笑话,在一所国际学校课堂上,老师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学生们齐声说没有,老师询问原因,非洲学生说不知道什么是粮食,美国学生说不知道什么是其他国家,欧洲学生说不知道什么是紧缺,中国学生说不知道什么叫思考。
然而笑过之后,思考却丝毫未被松绑,自由的镣铐反而更加沉重。
书中介绍了一个找到人生目标的方法:拿张纸,拿只笔,不停地写下你想做的事情,直到那神奇的一刻,你知道那就是你要的答案,你甚至会热泪盈眶,那就是梦想。但当你的梦想跳出了所谓的“常规”的生活方式的时候,你不得不在听话与不听话之间折中,是妥协还是坚持?
时代在飞速变化,墨守陈规的观念已徘徊在负隅顽抗的边缘。当下已没有一种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生活方式。所谓的稳定,不过是一种束缚。 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体现在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上,而非守旧。
当有一天思想与道德都被松绑,到那时,我们是不是才敢理直气壮的宣告,我们只是想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