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暮色难寻》读后感1000字
我刚看完了一本令我整个人都黯然的小说,又看了这本给了“希望”的书。我一直觉得希望这种词汇实在是太正能量了,正能量到超我我的承受范围以至于让我厌恶,就好像是有人捧着一碗你不喜欢吃的东西却使劲告诉你为你好快咽下去,这种不适在看《流浪地球》时被放到了最大(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的白眼都要翻到天上去了,实在是矫情的要了命(虽然我很爱这部电影)。
但是得益于作者的文笔,希望频频出现在这本书循序渐进的人性剖析和剧情发展里,我却仿佛能接受了。我认同作者描写的父母对孩子的伤害,因为大多数人或多或少的都被父母间接或直接的伤害过,我也未能幸免,并不否认他们对我的爱,也相信这一生再也不会找到比我的父母更爱我的人,但是却不可避免的仍然经常被伤害到,或许是她们的不理解或许是以为你好进行的劝说及逼迫,或许是在不顺心被当撒气筒,或许是其他种种,我时常一方面感到我必须离开家里才能踏实喘气一方面担心我这样会不会伤到他们的心,就像一句话“我还爱你,只是不喜欢你了”我绝对绝对没有办法去接受我的父亲母亲用任何的方式离开我,甚至于做梦梦到相关剧情都会哭的一塌糊涂,联系不到人的时候更是慌的六神无主,但是却并不想和他们在一起生活。实际上,说出这句话对我的良心都是不小的折磨,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自己是不是不孝,可是我确定以及肯定的认为自己是有独立人格的,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不违背道德,还是自己最重要,如果我在家里那么压抑那么不快乐,我的“希望”就是走远让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快乐一点。
这本书里的人,每个人心里大厦的坍塌都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父母,女主被父亲年少抛弃,母亲在面前上吊自杀,继父暴力又想猥亵她,所以小时候的女主就成为了一个“冷漠”的人;男主更是从小就被父母抛弃,在所有需要有人陪伴的时刻都独自一人,所以变成了一个高度社恐患者;还有恋母情结,sm情结,恐父患者,暴力狂,偷盗癖……小孩子实在是太需要被关爱了,如果我以后有了孩子,我一定尽全力的给她可以决定自己人生的选择权,她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我的孩子。
这本书归根到底就是五个字“是爱,是希望”,如果这个世界能因为你的努力变好一点点,那么就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