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国与吾民(纪念典藏版)》读后感1200字
审视我的偏见与无知
我们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其实,文化也是来源于生活。谈论看一本书的感受,看起来像是对一段文字的触发,或者新观点的震撼,但往远看去,最终还将是投射在生活。
《吾国吾民》,吾国,我的国家。吾民,站在读者角度,我的国民同胞。于我而言,了解一件新的事物不是一件易事,认识一个人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征途,而面对一个国家,触摸它,认识它,直至最终的爱它,不是只言片语可以说完。
看这本书前前后后我拖了几个月,期间主旋律影片《战狼二》登顶华语电影票房冠军,爱国话题沸沸扬扬得很,正是纷繁杂乱众说纷纭之时,偏偏赶巧《吾国吾民》讲的即是对我们这个国家,民族,中国人性的了解剖析。
最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林语堂先生在自序中所讲:
“我堪能坦白地直陈一切,因为我心目中的祖国,内省而不疚,无愧于人。我堪能暴呈她的一切困恼烦扰,因为我未尝放弃我的希望”。
坦白地讲,这不是一本鼓吹狭隘民族主义的宣传册,也不是一首空喊口号不着实地的“赞歌”。是一个学者用理性的目光,细微地探寻,在他的角度探讨事实。
吾国,是什么样的国家?历史,生活,道德,体制,传统,革新……
吾民,是什么样的民众?中庸,圆滑,勤恳,浪漫,僵化……
书里不多浮躁无用的口水战,大概它也不是要说服谁,或者去辩驳谁的观点。就像作者所引以为傲地一样,《吾国吾民》是真实,坦白,甚至尖锐的。它没有很懦弱地回避尖锐问题,也没有技巧性地挑拨国人的红线。网络文学看多了,对于这种现实到冷酷的白描反而有一种快感,而我称这种快感为认知。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有一段话:
天下三分之二的受苦人,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二、天下三分之二的受苦人,你知道他们受的什么苦吗?
正如毛主席所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你什么都不知道就为他们而死,不觉得有点肉麻吗?
王小波讲的是对个人泛滥感情的不解,但我认为延伸到对国家也未尝不可。化到今日我所谈论的《吾国吾民》话题,我们知道我们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吗?知道她有什么样的历史和过去吗?知道我们的国民同胞的软肋和优势吗?中国是什么样的中国,中国又需要什么样的中国人?我们如果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是模糊,就说热爱或者鄙夷它,不觉得有点儿虚伪吗?不觉得有点儿不负责任吗?
读这本书的时候,和每一个与我原本观念不同的碰撞,无论是赞同也好,不认可也罢,都是对过往的偏见和无知的动摇。我恐惧我的层次太浅,不懂其中真正的利弊,于是我只好选择更努力的了解与体悟。我在审视我自己对吾国吾民的认知,在审视我自己对国家的认识何等层次,对人性的认知何等浅薄。
试着去触摸纯粹而真实的中国,用新的角度,看看我所看不到的中国人性。
再沉下去些,再沉下去些,打破固有的偏见和无知。
再冷静些,再冷静些,不用热血上头的幼稚。
我爱这个国家,我爱我的同胞,但我追求冷静追求认知追求自省,《吾国吾民》正是在满足我的此种追求。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