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相逢在更高处》读后感1400字
真心地希望自己能够不计结果地努力做一件事,最终一不小心跌进阳光里!
曾经,我觉得自己连续考研失败已经很失败了,看着身边一起毕业的同学,要么已经读研一年,要么工作一年多,开始进入晋升的行列,反观自己毕业一年,没有经验没有人脉,就连“应届毕业生”这个最基本的优势都没有了。觉得未来是那么没有方向,没有激情,前路迷茫。最重要的是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选了,我挣扎着让自己来到了北京,可是生存的压力让我一直徘徊在生存的边缘,几乎每个月都需要爸妈接济;而爸妈也在一次次地劝我回家乡,找一个2000多的工作干几年,然后相亲找个对象,结婚生子,这辈子就这样了~~不知道你有没有体会过这种无奈和无能为力??自己才22岁啊
前段时间跟闺蜜通电话,说自己要回家了,因为身体原因。由于前几天看完一本《复盘》,所以我就从自身角度分析了失败的原因,通话过程中我顺便又问了她,她说“你不适合读研”。说实话听到这句话,我心挺凉的,后来又说到我执念太深,只是想拿到一个名校研究生文凭而已,对研究生生活并没有很向往。
在这本书中,我似乎对这句话有了很深的理解。我在备考过程中,一直抱着“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成功”:一战的时候想着“其他人都工作了,你考研一定要成功,不然什么都没有抓住”;二战的时候“别人都已经工作一年了,你必须成功,必须考上X大的研究生,这样才能解气”。
所谓焦虑,都是执念太深的结果!
哪怕每次考试,我都会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备考,以至于好多考试成绩都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现在,我决定——跟过去好好做个告别,放下对研究生的执念,养好身体,认真找份工作,踏踏实实、勇敢地去走未来的路!
小说只有经过曲折的过程,人物才能饱满,结局才会让人意犹未尽。
这本书中每篇都是一个个与“趁早”结缘的人在遇见“趁早”之后,自己生活发生变化的故事。
付出并不一定会有收获,学习和锻炼身体除外!
我震惊于“29岁,我才开始变聪明”的作者,她从一个家庭主妇开始改变,经过两年时间,把自己变成一个与杨丽萍老师和王潇在自家沙发上聊天的人物,变成了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形象。当然,这个蜕变的过程肯定不是文字所能形容的。
面包家的故事也让我对婚姻有了一些看法,在这个离婚率70%的时代,能够一直遵守婚礼上那句“无论疾病或是健康,我一定不离不弃”的人真的不多了!我不羡慕年轻情侣秀恩爱,只羡慕白发苍苍的两位老人手牵手在公园的长凳上休息。
听到那个研二的姑娘很幸运地通过论文答辩,顺利找到工作,甚至在留完遗嘱以后顺利走出手术室,我哭了。真的替她开心,哪怕从未谋面。
当读到那个三战研究生,考了三次都是不同专业的姑娘,终于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感觉这个经历似乎是在对我说话。我考了两次,都是不同学校不同专业,而我对这两个似乎都没有太多热情,大部分去图书馆看的书也都不是这一类型。可能我真的需要让自己静下来,听听内心的声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学最想学最享受的专业。
曾经,我导师说“最合适你的工作,就是工作时你不觉得自己是在工作的工作!”。
现在,我想再加一句“最适合你的专业,就是你学起来不觉得煎熬的专业!”
好多人研究生毕业之后还是迷茫,现在想来,我的这两次失败经历似乎对我而言是个好事。这世界没有弯路,只有必经之路。给我一个机会找到一个备考过程中最开心的专业,为之奋斗终生,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所有的伤,都不过是为了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所有的“看似”弯路,都是为了让我更好地看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