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授课:中华文化四十七讲》读后感700字
这是换换同学给我推荐的书。
说实话,自己也读了好几本余秋雨的书了。每读完一本,写读书报告的时候,都有一种震撼与敬仰之情,但当自己真正下笔时,又觉得那么苍白,脑海中似乎没有什么语言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对,还是因为读书太少了。
我记得自己跟换换有一次谈话,说:我特别不喜欢读中国先前的作品,晦涩难懂,而且自己语文水平也不高。她说:在你没有深入去了解之前,不要轻易下结论。现在我觉她说的很对。任何事情都不要轻易下结论。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以前的我看来,这是一句客套话,任何人都会说。现在不一样了,虽然这本书只是对中华文化的简单梳理,我却学到了许多,了解到古代文化人的执着与才能。文化,这两个词,概念真的很大,该怎么下定义呢?四十七节课,从先秦时代到中国近现代,我看到中化文化的灿烂及衰弱,我看到中国朝代的大起和大落,我还看到中国文人的不朽与力量。
印象最深刻的是盛唐时期,一个辉煌灿烂,包容开放的时代。一个祥和安静,文化繁荣的时代。唐朝一去不复返,但当时的那些文化人所留下的精神财富会一直存在。之后宋朝,明朝,清朝,国家的战乱动荡,使得文化人也颠沛流离。
文化这个话题永远不会过时,今天我们这些读书人,知识分子,想一想,自己也可以称为文化人么?
这是一本很不同的书,不同于那些剧情吸引人,文笔优美的小说。但同时,这本书也挺难读的,要有的时候要停下来思考。以后有机会,自己还要再看一遍这本书。因为第一遍看完,真的印象没有多么深刻。
同意侯健老师昨天课上讲的话,大三了,要学会有自己的思想,要去读一些对自己有难度的,读不懂的东西。
(时间太紧了,要去上课了,其实还有一些话没有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