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文明》读后感1300字
找到伤痛的意义
了解犹太文明,要关注以下几个意义特殊的词汇
锡安主义:意为犹太复国主义。旨在支持或认同于以色列地带重建“犹太家园”的行为
阿利亚:为世界离散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地区“以色列土地”的大规模移民行动
隔都:指犹太人被迫集中居住的地区
马萨达精神:寻求自由、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
拉比:是老师也是智者的象征,指受过正统犹太教育有学问的学者
犹太人自公元70年代失去祖国起,一直流浪在世界各地,虽历尽无数次地迁徙、磨难与杀戮,却依然能够顽强生存,生生不息近两千年。 所以犹太成为了传奇民族。我认为这其中不得不提的、至关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犹太教 坚持民族信仰,适时推陈出新
犹太教认为他们是上帝从万民中挑选出来的特等选民,负有上帝委托的特殊使命。而他们所遭受的种种厄运被解释为是因他们离经叛道崇拜异神才受到的报复,但如果改邪归正恢复独尊上帝还会有救世主拯救他们,且对他们承诺“应许之地”。看到这对于我这个无神论者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就是这样的话居然有人信,不过对于深受毒害和排挤的犹太人来说,再没有比这个更有希望和荣耀使命感的活下去的动力了。在后来犹太民族融合百家之长,不断对宗教知识进行梳理,修正或剔除了一些有害的宗教仪式,形成了适应时代的犹太教文化
2.犹太人对于文化传承和教育方式的执着 。犹太教强调“学习是最高的善”,敬畏上帝、履行律法、获得智慧、学习知识是犹太教追求的理想境界,即使是在犹太人进入“隔都”、遭受屠杀等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也没有放弃对孩子的教育。犹太人在书籍中的评注为辩论方式,对学生的善辩思维的形成和锻炼敏捷的思路意义重大。
3.犹太人对于金钱的观念。早在古代犹太人 宗教观念形成之时,金钱对于他们便有双重属性:一是满足物质需要,二是为了表示宗教信仰程度(犹太教有为上帝献“赎罪银”的行为),所以犹太人会利用一切可以赚钱的机会,虽然财富为他们招来了无数祸事,不过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4.犹太的伦理观念
非常重视仁爱 。在犹太文化中有上帝慈爱人民,还有人民间互相慈爱,这点在遭遇大屠杀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强者伦理。“上帝的选民” 足以强过世间所有种族
生活伦理。这点和我们中华传统美德相同,勤劳、诚实、谦虚、忍耐、仁慈。我认为拉比还给出了一个不想反抗的理由“人都有善冲动和恶冲动,而越伟大的人,冲动越大,但对于恶的冲动要与之斗争,不能随意释放”
犹太人也非常重视维持家庭和睦。中国有句“家和万事兴”,这话放哪国哪家都适用
5.拒绝同化,这点不用解释了
每一个没有被历史长河淹没的民族,都有的共性之一,就是博采众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却又不尽相同。犹太民族与我们华夏民族的被侵略、搜刮、屠杀等相似的经历让人同理心爆棚,而犹太人民的独特智慧和坚韧的品格更在此背景下倍受人钦佩,此处应有那句名言“任何杀不死你的,都会使你更强大”,即使痛苦正在当下,未来尚模糊,但坚强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可能。(好好一个犹太文明史被我说的鸡汤味这么浓呢[捂脸])
此书梳理很完整、分析细致且有独到之处,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