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上)》读后感_2400字

《论语别裁(上)》读后感2400字

当翻开《论语别裁》,看到南怀瑾先生写“学而有何乐”,顿时就高兴起来了——当年老师、家长逼我们读书时,那情形真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这才是实事求是啊。南怀瑾先生这种“深得我心”的讲解,真是让人觉得书读少了、相见恨晚。
最抓眼球的是“多才多艺的子贡”这个人。
“端沐赐,卫人,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这个名字一听感觉就是风流倜傥的人物,并且他口齿伶俐、巧于辞令,要放在当下,也能迷倒众生,于是这便让人“一见钟情”。子贡“不但是学问家,也是外交家、政治家,以现代观念来讲,也是工商界的巨子”,这个现代观念再放到当下,他应该就是个霸道总裁啊!我们给他一个人设,放到哪部书哪部剧里,绝对只能是穿着高贵长袍、开着玛莎拉蒂至少也是奔驰的男一号,不仅相貌堂堂,且学问修养兼备。
《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南怀瑾先生给这段创作了一小段场景,说子贡问“何如”的时候,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因为内心感觉自己很有修为了,才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所以呢,老师一定会对自己很满意的。为什么会有先前的人设呢?子贡必然是“霸道总裁”了,想到、问出这样的问题,才能得意得起来,因为居富思贫。我们假设子贡是个贫穷位低的年轻人,即使是问出这样的问题,也一定不会有那种神情和语态。
居贫思富,要么是发愤图强,要么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些都不是有关情怀的故事。至少,子贡是基于居富思贫。但是,这是很难能可贵,因为居富思贫、居安思危是一种素养,更是一种能力。
《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高兴了,就物我两忘了。后来就以“得意忘形”来形容人高兴得失去了常态,一副忘乎所以的样子。南怀瑾先生说,应该还有“失意忘形”,“有人本来蛮好的,当他发财、得意的时候,事情都处理得很得当,见人也彬彬有礼;但是一旦失意之后,就连人也不愿见,一副讨厌相,自卑感,种种的烦恼都来了,人完全变了。”所谓“失意”,必然是和此前已有的“得意”相对应的,如果没有经过得意的阶段,那也不存在“失意忘形”。所以子贡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站在一种“富”的位置,去思考如果“贫”了以后应该怎么办的问题。我们必然没有看到子贡贫的时候是不是贫而无谄了,但他讲富而无骄,从他的生平、经历、成绩、财富就能看到,这位“霸道总裁”的谦谨与才能。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段话是对谁说的呢?《孟子•滕文公下》:“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孟子讲大丈夫,不能以权势、地位来做标准,而是在面对富贵、贫贱、威武等不同的人生境遇时,坚守“仁、义、礼”的原则。
得意如何?失意又如何?看得清世道,守得了平凡,是谓修养。但是,这终究还是古代士大夫之间的论道,士大夫无疑是居富阶层,很多事情说来容易做来难,很难想象,如果把这些古代的“霸道总裁”们置身于“贫”,是否还能言行一致呢?
想到了“卧薪尝胆”的典故,《史记》记载:“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翻阅资料,至今不能证实真有勾践卧薪尝胆的史实,可能是苏轼后来编的,北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不过,这并不妨碍“卧薪尝胆”典故的流传,因为这是一个关于忍辱负重、励精图治、苦尽甘来的典型案例,需要注意的是,故事的过程是“富—贫—富”,隐隐约约地,就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精神力量并行一致了。尽管“卧薪尝胆”一定带有目的性,但谁能说“贫而无谄”就没有目的性了?
可是呢,老师孔子并不买账,不给满分。子贡和老师的差距在哪里?“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贫穷时,乐于恪守圣贤之道,自得其乐,富有时,却能处事谦恭守礼。这是为什么?你贫而无谄,可你的眼睛还看着富的呢,你富而无骄,可你的心智还有好大的优越感呢!难道不是做好自己的学问,过好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修为最重要嘛。
不久前有条新闻说,宾利车主被一卖菜的大爷骑三轮车剐蹭了,大爷说不好意思,自己残疾腿脚不好,车主小伙说算了吧,也不是故意的。就在小伙刚要开车走的时候,大爷从车窗扔进去一袋韭葱。这事发生在北京,宾利车主是在五道口经营酒吧的80后。新闻虽短,无比暖心,想想这两位当事人,不仅仅是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一个是富而好礼,一个是贫而乐,大爷的愧疚用了一袋葱的形式,但他内心的“贫而乐”的状态,我想你我都能体会。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安贫乐道,一直都是儒家所提倡的人生的理想、信念和准则。《中庸》记载:“子曰: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所以说,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平凡的人,不要眼高手低,也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在自己所处的位置,有信仰、有目标、有努力,是谓“仁”。诚如南怀瑾先生在《月是故乡明》一篇中所说:“没有真正修养的人,不但失意忘形,得意也会忘形。到了功名富贵快乐的时候忘形了,这就是没有仁,没有中心思想。假如到了贫穷困苦的环境就忘了形,也是没有真正达到仁的境界。安贫乐道与富贵不淫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所以说:‘知者利仁。’如真有智慧、修养到达仁的境界,无论处于贫富之际,得意失意之间,就都会乐天知命,安之若素的。”
惭愧地讲,并未全部细致地逐句阅读,但《论语》精深、国学弘大,南怀瑾先生在《再版序言》中说“孔子学说的可贵,毕竟是万古常新”,如今读来,也别有感触,所以上班、做头发也带着随时翻阅下,引来周围人的奇异目光,着实让人装了一把,高兴。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9077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猫头鹰逃亡》读后感500字

    让我们大家期盼已久,又多姿多彩的终于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在这个里,我读了一本很有意义的书,名字叫《猫头鹰逃亡》。 《猫头鹰逃亡》这本书讲述了大钟亭小学四(1)班的们,他们在园里领养了…

    读后感 2022年8月2日
    87
  • 《显微镜下的大明》读后感600字

    《显微镜下的大明》读后感600字: 前一阵子,看刘哲老师微信转发的马伯庸新书《显微镜下的大明》的有关介绍,觉得挺有意思,就在京东上买了一本。最近读了该书的第一个故事《徽州丝绢案始末…

    读后感 2023年2月15日
    35
  • 《平原》读后感500字

    《平原》读后感500字! 作者:一直的向前走 可能因为我是农村长大的吧,我一直很喜欢这类乡村文学,粗粝真实。不知道是我幸运,生活的乡村比较简单平淡还是我毕竟是一直在上学,关于乡村最…

    读后感 2023年2月5日
    31
  • 坚持就是胜利——读《树叶的香味》有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这个暑假,我从一棵“树”上,摘下了一片带有阵阵芳香的“树叶”。这片小小树叶…

    读后感 2022年10月23日
    31
  • 读《雨街的猫》有感600字

    “‘蕾莎太太,今天会吗?’阿洛天真地问。‘当然不会了,我的孩子。’蕾莎太太收起她镶着淡粉红色蕾丝的雨伞,头上的乌云立刻散去。”这是王一梅的长篇抒情童话――《雨街的猫》中的一个片段。…

    读后感 2022年7月2日
    80
  • 良辰美景奈何天——《李清照传》读后感1000字

    良辰美景奈何天——《李清照传》读后感1000字: 当年,你的每一次落笔,写下的是心情。如今,我们的每一次品味,读到的是人生。——题记 你从历史长河的那头泛舟而来,曳地的长裙上绣满了…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2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