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读后感_1100字

《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读后感1100字

  • 你是天真派还是感伤派?

天真,更像是一种天赋。天赐的艺术感,随手一挥,自成一派。

感伤,反思派。全靠后天的努力,注重搞清原委,讲究熟能生巧。

我喜欢你既是天真又是感伤的。

  • 在虚构的世界里寻找真实,真的是脑子有病?

做梦的时候,我能们以为梦境是真实的。这就是梦的定义。阅读小说时,我们同样以为小说是真实的――但是我们也明白这种想法纯属虚妄。这种悖论源自小说的属性。我们在此强调指出,小说艺术依赖于我们可以同时相信两种矛盾状态的能力。

  • 这一切真的都在你身上发生过吗?

“编造故事无疑是最骇人听闻的罪过,”笛福写道,“那是一种会在心灵中豁开大洞的撒谎行径,而后说谎的习惯就会渐渐乘虚而入。”

笛福还说:“没有人曾经更多体尝莫测的命运,我十三次发财致富而又沦落赤贫。”

依照这个逻辑,笛福即鲁宾逊本人?小说全是自传体?没有跌宕起伏的人生的人根本不配写小说?

显然,太过于标榜作品的真实性,笛福给自己挖了一个坑。而杜拉斯巧妙地避开了这个坑:“那是发生在我身上的,可是我没有亲身经历过,那就是写进一本书的东西,因为它不可能是我亲身经历过的。”

  • 人物的性格特征不会变吗?

有些反思―感伤派读者还没翻过几本书,就爱依样画葫芦,提起小说就要强调三要素。他们尤其爱对典型人物的性格加以概括,以显其能。对作者塑造的“典型人物”不典型大发脾气,并对人物性格前后出入大加诟病,仿佛人的性格全该是固定不变的一样。

自然,这也得看作者水平。有些作者塑造的人物的确是实随意,一昧地套上“应该有的情节”然后告诉读者,这些事情导致了角色人物性格大变,说得通啊。这种强行“媚俗”套给读者的“理所当然”,初期或许还会给读者共鸣式的抚慰,等读者见识多了,剩下的就只是吐槽了。

好的作家,塑造出的典型人物典型而不失人性(不反常识),即使是塑造出了谵妄的人物也觉得他歇斯底里得可爱,怎么说呢,所有的情节和词语不是简单堆砌,而是环环钩连,教读者读着不觉得出戏。

  • 你在追逐小说的中心吗?

小说的中心是一个关于生活的深沉观点或洞见,一个深藏不露的神秘节点,无论它是真实的还是想像的。小说家写作是为了探查这个所在,发现其各种隐含的意义,我们知道小说读者也怀着同样的精神。

博尔赫斯提醒我们,真实的主题和中心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故事一页接一页进展下去,直到它展示了宇宙的各种尺度。”

小说所叙述的故事及其中心之间的距离显示了小说的精彩和深度。

中心位置的模糊绝不是一件坏事;相反,这是我们读者需要的一种属性,因为如果中心过于明显,光线过于强烈,小说的意义将直接被揭示出来,阅读行为就成了单调的重复。

我渐渐明白了为什么我喜欢『同步』,而不是单纯概括一本书。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9078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丁丁当当系列《跳蚤剧团》有感500字

    这是丁丁当当系列中的第三本,曹文轩用唯美的写作手法写出诸多感人场景,从深情的故事叙述和故事中的悲悯中让人体味出耐人寻味的深刻。 主人公当当虽然与丁丁在油麻地走失,但是他在生活的时候…

    读后感 2022年7月21日
    137
  • 《阿Q正传》读后感400字

    今天,我看了鲁迅先生写的《阿Q正传》,他笔下所描述的阿Q是旧社会所产的堕落的中国人民的典型。 《阿Q正传》主要写了一个叫阿Q的流浪农民,他身受剥削和压迫,处在社会的最底层。阿Q没有…

    读后感 2022年6月26日
    99
  • 《一首小夜曲》读后感800字

    你在路上随便擦身而过的一个人,可能是某个人做梦都想遇见的。 前阵子闲来无事在书房里找书,翻到了这本书封上印着黑胶唱片的《一首小夜曲》。陌生的名字,想必不是我买的,大概是许久前远方的…

    读后感 2023年2月11日
    42
  • 《零年:1945》读后感_700字

    《零年:1945》读后感700字 在1945,这个被看做是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正义并不完美,人性在解放中释放的恶意令人寒颤。 ——题记 荷兰作家伊恩·布鲁玛在《零年》一书中向我们描…

    读后感 2022年9月7日
    293
  •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800字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800字: 最近一段时间很懒惰,不想读书,不想学英语,不想上班,运动也少,就希望活成一只猪,吃饭、睡觉,比猪有理想的是,希望多一只手机,可以看新闻看电影看小…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24
  • 读《我要做好孩子》有感900字

    一次演话剧的活动中,我接触了《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书描述的是女生金铃在班的故事。金铃和我一样,倔强,活泼,和人自来熟,会“抗争”,有时还会有一些小粗心。  金铃成绩不突出,她觉得…

    读后感 2022年7月25日
    12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