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密码3:隐藏在千古名画中的阴谋与杀局》读后感1300字
《清明上河图密码》,第一部围绕"讼绝"赵不尤、第二部围绕"牙绝"冯赛展开;此第三部,乃以汴京禁军教头"斗绝"梁兴为主角、以其一连串诡秘凶险的经历为主线,围绕十万石军粮不翼而飞、三百一十七名孩童被掳、金明池争标之时水中冒出黑色骷髅之种种诡异恐怖事件,追查真相、探寻谜底,为读者奉上了一道悬疑推理的盛筵。
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用细致入微的画笔对北宋时期东京汴梁的城市风貌、社会各阶层百姓的生活状况、卞梁城市管理运转进行了全方位式的展现;《清明上河图密码》这部系列小说则尝试用文字还原北宋时期京城的城市风貌、市井生活、社会机制及隐藏在太平盛世背后的风云变幻与危机重重。
就语言风格而言,小说沿用了“宋元话本”的写法:从引子"鬼搬粮"即十万石军粮不翼而飞开始,到穿插小说头尾的三百一十七名孩童被"食儿魔'掳走、梁兴所遇"狗怪抢新火"等种种可怖事件,均体现了以"怪"为主、猎奇取胜的题材特征;描写笔法上,作者语言风格变换自如,心理描写非常契合书中人物的身份特征,颇有宋元白话小说之风。跟着施有良精心研习兵法的梁兴为人处世、思谋决断时常常以兵书战策中包含的义理为指引,但缅怀曾经的红颜知己邓红玉时,也体现出了绕指柔,即兴填就一阕《步花间》;而描写市井百姓的生活、对话及心理变动时,语言却诙谐生动,非常"接地气",从各色人物的名号即可见一斑:彭嘴儿、鼓儿封、黄百舌、黄鹂儿等等;这些人物生活在汴河北街、榆疙瘩街、鱼儿巷、羊儿巷、针眼胡同里,沉浸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耳边仿佛也听得到汴河上的桨橹声声、阡陌间的牛羊嘶鸣,北宋时期卞梁的生活百态如画卷般展现在眼前,生动无比。
将故事置于《清明上河图》成画时代的北宋,内容虽属虚构,但小说在最大程度上还原了北宋时代的经济、社会、军事现状。此部的主角为禁军“斗绝”梁兴,故事中的多名人物也都是军士。故事的最后,原来这一系列诡秘事件的始作俑者居然是在东南生事的方腊及其摩尼教众,读者不禁恍然大悟:北宋的军备废弛确实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克扣粮饷、层层盘剥的现象多有所见,以至于敌对势力的渗透相当容易,也难怪乎造就了一个历史上“富而不强”的“弱宋”。
但是,跳出时代的狭隘与现实的无奈,忧国忧民、身怀抱负的人从来就不少。“斗绝”梁兴自小苦心钻研武学,在好友施有良的指点下,以兵书中蕴含的哲理为立身处世之本;借梁兴的思绪与经历,读者得以领略经典兵书战策之深义;此外,全书150个章节,每一章的开始都以《武经总要》中的“金句”为引,也为读者引介了这部研究宋代之前军事思想的综合著作。
总的来说,阅读这部小说,不仅能够以轻松、生动的方式学习、熟悉宋朝历史,更能在追寻谜底的过程中体味推理探寻之魅力。作为读者,读完全书,竟有不舍读罢之感。同时,有些谜团也在脑海中盘桓不去,仍似未解:
书中出现了韩世忠、梁红玉等在话本野史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但着墨不多;韩世忠何时与梁红玉相遇?梁红玉房中养伤的男子到底是谁?曾经出入梁红玉房间、身怀绝技且心狠手辣的紫瘢脸妇人又是何人?挖坑挖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