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读后感800字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個書名因為過於出名,而使我忘記去思考看到它的直接感受
它是一個計劃――利用三天時間觀看世界的計劃
它是勵志作品――“光明”永遠能給處於絕境,在黑暗中絕望之人以希望
它激發了我的思考――我也想好好安排究竟怎麼用這寶貴的三天,如果真有這三天
它悲傷至極――因為所有的規劃都是幻想,不僅我沒有這三天,海倫凱勒也不會有這三天
我們所有的讀者默默的圍觀,配合這位不幸卻偉大的人――相信會有這三天,然後細細品味凱勒的宏偉藍圖
那些轻而易举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不知珍惜。
——契诃夫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如果能够正确运用,一次足矣。
——英国谚语
最值得高度珍惜的,莫过于每一天的价值。
——歌德
没有一种不幸,可与失去时间相比。
——屠格涅夫
没有别的痛苦比在苦难中回忆幸福的往日更痛苦。
——但丁
《假如給我三天黑暗》,我該如何好好利用?
在寂靜無聲的絕對黑暗之中,我一定不會去感觸新鮮的事物了;我會重新感知離我最近,最常接觸的事物――原來我的世界真麽豐富多彩,不只是三天不夠,恐怕一生也不夠去感知.
讓我親歷地獄三天,時光機也好,突發災難也好,我想親歷人間地獄,於黑暗中尋找尋找……會有我想要的東西
《假如給我三天黑暗》一定不會是悲劇,因為這裏的“假如”都是以最終還會回到當下真實的自己為前提條件的――無論你經歷了多麼兇險的九死一生,三天之後你還是你!
所以,每一位打算經歷這三天的人,本質上一定是樂觀的人,因為我們都認為眼下的自己還是幸福的
抑鬱,焦慮,低落……是因為不滿足,懷希望……
每一次的重創過後都有一段平靜的生活,正如硝煙之後剩下的是死寂;而復活所需的條件就是重拾已有,暫忘未得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就是讓我復活的強心劑,每一次閱讀,都會讓我感動,慶幸我擁有無數寶貴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