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读后感1400字
伟大伟大伟大,绝对神作!!!!
但我得老老实实说我真的只能算是管中窥豹走马观花得了点皮毛。以我现有的这点薄的跟餐巾纸一样的文化底蕴和人生经验,就算看完所有译本或是突然天降神奇赐我读得懂德语原文的情况下,怕也是无济于事。读懂浮士德需要沉淀,需要有质量的时间积累(各方面,丝毫急不得)。
(如果只是冲着什么名著到此一游功利主义去的,基本可以回头了… 无非就是+1嘛,别自找苦吃啃这块硬石头哈哈哈… )
最明显的原因之一是翻译,跟大多数史诗戏剧一类遇到的问题类似,这是诗剧,在努力保留体裁韵脚等方面就必然会失去流畅度,反之亦然。而浮士德本身的深奥也使之难上加难。(不论哪个译本,上千的注释量,实属罕见)
这版偏重押韵或是双关语等汉语语言因素,有非常多生僻词汇,行文较为晦涩,从理解原文的角度上来看算是增加了不少难度…(除这版译林樊修章、上海译文的钱春绮是诗体以外,人民文学的绿原似乎是不错的散文版本)
之二是浮士德本身高深。(《玫瑰的名字》一点都不难读,到了浮士德真的是太太太难读)
1涉及广。不仅是知识背景的宽度:从古希腊神话到圣经、中世纪,从莎士比亚的剧中角色到歌德同时代的人物。更有时间的长度:剧外有歌德一生的加持,剧内横跨并融合了过去现在及未来。
2隐喻多。这是我最崩溃的一点…你要知道歌德他,不仅掉书袋,他还大笔一挥一言不合就改之!简直为所欲为无法无天!不同背景的人物可以被他搅在一起看似角色间的拌嘴,实则吐槽讽刺看不惯的官僚、人或者言论?浮士德穿越与海伦生了个娃叫欧富良是为了祭奠赞颂同时代诗人拜伦?简直隔几句就是大刀小刀横飞,咻咻咻。往大了说浮士德的种种追求都与现实一一对应,往小了说人物的鸡毛蒜皮其实都隐含深意。
(我特喵连鲁迅拿上古神话古代历史改的《故事新编》里的讽刺隐喻都半天整不明白。跑到这里心想该有的希腊几个神圣经那几个典故好赖还记得一些,中世纪前后正有翁贝托埃科给我补过,莎士比亚呢刚去年看了两本,不虚不虚。然后就啪啪啪打脸了!!!!他不仅给改咯,他还字里行间的接了很多梗出来,我简直扒着注释跟冬天的热水袋一样,紧紧抱住撒不开手。在这里,我摇摇晃晃的知识储备和脆弱的想象力化为一滩,扶不出个具象来了。几乎有好几幕大脑都在停转或不停得切出去求救百度…)
3手法。复调小说?各种戏中戏?独立的多旋律(人物)在美丑善恶,时间文化维度的对立整合中不停穿梭,交相辉映,大悲剧又套着小悲剧,荒诞与现实,浮士德的“新我”与“旧我”,理性与感性……………(语无伦次中…)
最后终于来到第4点,升华。既然都有了浮士德精神,浮士德难题等等一堆的复合名词的出现,我就不写了。似乎对于结果和升华所能搜到的资料和论述总是最多的。 最后的设置也确实巧妙,论赌约,梅菲斯特确实赢了,但因为浮士德即使犯错也从未停止追求,梅菲斯特其实也没赢。(打住… 光扯这个悖论大概又能另开一篇,有关复杂性、矛盾性和平衡等等)
但除结论以外中间的过程也是超级美妙及丰富的,能扯的题目太多太多。难道只有我对梅菲斯特的塑造也同样很着迷嘛!!
先扯到这里,细节以后二刷三刷再慢慢梳理。浮士德就像一棵巨大的历史古木,一枝一叶,都繁复而深沉,每一寸脉络下都蕴藏着什么,等着我们去发现,去辨析,去聆听。(懒得研究也没关系,站在远处欣赏也是很壮观的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