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笼子》读后感800字
我们的时代充斥着物质的舒适和技术的幻想,同时也弥漫着盲目和阴郁的情绪。
这本书主要讲了随着计算机自动化,人工智能的发展普及下,人们自主能力的丧失以及潜在的精神危机。比如智能驾驶的飞机出现,驾驶员的工作注意力以及操作技能下滑,智能的数据分析出现,医生不用凭借经验来诊断,而自身的医疗技能也在退化,还有像律师也不用自己去分析证据的证伪性等等,在各个职业岗位上,越来越多的软件辅助我们分析,甚至作出决策。我们自身能力退化的已经远远不及一个古人,高度依赖导航只会让我们方向感退化甚至丧失,人被技术高度异化。
在智能背后出现的精神危机更不容小觑,例如微信朋友圈,包括微信读书,对潜在好友的统计“发现”,提供“喜欢”按钮和其他可以表达情绪的可点击的按钮,将耗时的人类关系自动化,他们实现了复杂人际关系的流水化,这样的无缝分享”剔除了社交中的自觉努力。但是,把速度、生产力和标准化的想法强加给我们的人际关系也让人感到厌恶。人和人之间最有意义的关系并不能通过市场上的交易实现,也不是程式化的数据交换。人类的关系要求信任、礼貌和牺牲,但是,在技术统治论者看来,这些都代表着低效率和麻烦。我从来不觉得点赞之交本身有什么现实的感情意义。
这本书前面介绍很多自动化技术,还大多是谷歌的智能技术,满满的宣传广告,后来在探讨技术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引用了阿伦特和庞洛梅蒂的思考,还是比较深入的。
一个没有劳动的劳动者社会,也就是说,人们无事可做。毫无疑问,没有什么能比这更糟糕了。(阿伦特)
梅洛·庞蒂所说的“人类生活的场所”变成一片荒芜。层出不穷的智能交互像药物一样麻痹了神经系统,控制了我们最重要的中枢神经,让我们的身体适应现在这个受限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