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传记故事)》读后感1300字
2018年4月17日
很平常的一天,世间有风,轻轻来到,不惊不扰,刚刚好。一个后世人,有幸知道历史上,两位伟大的人类先驱,一生为事业和理想而坚守奋斗,在他们岁月里印证了人类最真挚的情感,有爱情,有友谊情,有对理想单纯执着的情…………
感受一下吧:
一,爱到灵魂深处
1881年12月2日,这是燕妮弥留的最后一天。天气寒冷,夜里急风暴雨。她直到最后一分钟,神志始终清醒。用英语向心爱的人说出最后一句话:
“卡尔,我支持不住了。”
马克思内心的某种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已同燕妮俱亡了。悲痛摧垮了巨人。
仅仅过了两年时间,仅仅两年
1883年3月14日这天下午
伟大的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已经安静地长眠了。他在两分钟内停止了脉搏和呼吸,安静地无痛苦地永远地睡着了。(文中节选)
嘘,我们每个人灵魂都是沉睡着的,短短人生里,能唤醒你自己灵魂的那个灵魂,嗯,值得你为之苏醒,为之再度沉寂。知道什么叫阵阵痛吗,你一定有过这样体验,跑完长跑后,猛得一口气喝下一瓶冰凉的水,之后,呼吸都带是阵阵抽心般的痛。相信你一定体验过,但你知道什么叫做思绪的疼痛吗,你肯定这样说,不就是遇到难题,绞尽脑汁就是解决不了吗?不,不,思绪上疼痛是你所有的想法都没力了,没力了,它被生生剥离,剥离,一句话,眼睁睁,我救不了她。马克思先生,这种,不能用疼痛来,这是灵魂的溃散,是灵魂主动拥抱死亡,是灵魂流逝了生命力,灵魂一瞬间就枯竭全尽,疼痛在这时候,算得了什么…………,永久离开了,从这世间,从你的身边,从你灵魂里,她什么都没带走,她把你活着的所有心思全部带走…………
顺便提一下,本人高中早读,唯一不敢大声朗读的,一诗一散文。
①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悼念亡妻)
②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今已庭庭如盖矣。(归有光念亡妻)
二,谊到心甘情愿
风华正茂的恩格斯能如此平静地忍受他最讨厌的生意经达20年之久,这“不仅是为了帮助朋友,而且是为了保存党的最优秀的思想家”。20年里的两种人两种生活,恩格斯心甘情愿地给自己套上了这副可憎的枷锁,只为在经济上给予马克思一家尽可能多的援助。(文中节选)
人生得一,即可
三,它值一生去往
马克思先生,为了写一本《资本论》,前前后后花费三十年,在这时期里,经历着生活上艰苦,深爱的幼小子女接连夭折,被自己国家舍弃,被一个一个国家驱逐,带全家流浪,身边战友们离开…………为了那个理想,为了劳苦大众不受压迫幸福的生活,他一生都在奔走,都在行动着。
最后,就以马克思青年时期,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结束。(这本书,不错,可读)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了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