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偷窥:为何我们爱上自我暴露和窥视他人》读后感_2200字

《我爱偷窥:为何我们爱上自我暴露和窥视他人》读后感2200字

2012年上映的一部叫《登堂入室》的法国电影讲了一个关于偷窥的故事。主角是一个16岁的少年,他在作文课的周记中描述他如何潜入朋友家中、窥探对方一家生活的经历。作文上交后,文学课老师被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从而和主角一起陷入偷窥写作的生活中……
如果这个故事让你感到陌生,那么1998年的著名电影《楚门的世界》想必你应该听过。这部经典的片子讲述了主角楚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全程记录自己的生活并直播给全世界人看的故事。
之所以开篇介绍这两个电影,原因是它们都与这本书有着密切的联系,那就是——偷窥。
《我爱偷窥》这本书是我在一家小书店里看到的,它位于社会学架子的最边缘,只有可怜的一本,我之所以拿起这本书,完全是被书名所吸引:偷窥,多么让人兴奋的词汇。我在书店中略略读完了序言,发觉非常有趣,回家立刻买了电子书,用了9个小时读完,如今,我坐在电脑前,给你们讲述这本书里描述的现象。
实际上,当你从手机里看到这篇文章时,你就已经在“偷窥”我的生活了,我将这篇文章发到网上,暴露了我最近正在读的书,而你点开,看到了我的生活,这就是“偷窥文化”的一个联结——我暴露自己,而你看到了我。
因此,所谓“偷窥”,并不只是我拿着针孔摄影机偷拍你的生活。它是朋友圈,是微博,是视频直播,是我们在网络上发布的一点一滴关于自己生活的信息,在社交网络已经大范围普及的年代,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偷窥文化之中,我们发布自己的生活给别人看,也通过网络了解他人的生活,这就是本书中提到的“偷窥现象”。
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他讲述了我们看来再接地气不过的东西,作者运用各种实例、采访以及调查观点,描述了现代人是如何通过网络媒介窥探他人生活以及被窥探者是如何应对这种被关注的现状的。
作为一个浸泡在朋友圈与微博中的人,你一定有过通过某人发布的状态从而窥探他人生活以及性格的经历,如果你更年轻一点,喜欢看直播,在网络主播将自己的生活呈现在你面前时,你一定会觉得自己的窥视欲得到了满足。在网络2.0的当下,“窥视文化”能够代表一种群众浸淫于科技变革,从而掀起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无论你是在刷朋友圈或者微博,还是看直播或者真人秀,亦或者在论坛上跟他人的故事实时互动,这都证明了你在有意无意地作为偷窥文化的一员,偷偷观察着别人的生活。
很多普通人想要通过大众媒体公开自己的个人生活,而其他的普通人也想要观看他们的生活,这种特殊的关系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抛弃个人隐私,心甘情愿地在网络上展示自己。这不是单纯直线性的“娱乐至死”,而是用户本身就将作为娱乐的一员,我们娱乐他人,也被他人所娱乐,这种巨大的存在感让我们得到满足。
那么这种现象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作者在书中引用了一段话,大致意思是:在网络时代以前,我们获得信息与八卦的方式是单纯地依靠社群,小而聚居的生活使我们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地得到邻居的最新动向。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网络代替了传统的社区,成为了人们联结的主要媒介,人们越发渴望被亲友及陌生人注意,从而满足自己脱离传统社群后缺乏的归属感,哪怕这种暴露以失去隐私为前提,哪怕我们的暴露是主动寻找被羞辱的机会。
作者在书中举了无数个例子,包括在网站上发布暴露图片而获得关注的网红少女、参加真人秀节目录制的草根名人、拍摄他人生活(比如罹患绝症者的最后时光)的纪录片、因人肉搜索而爆红的普通民众……它们从观众与当事人两个角度描述了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让我们在看到别人生活的同时反观自己——我们是否也在沉浸在这种虚妄的暴露以及窥视他人的暴露中无法自拔。
这本《我爱偷窥》成书于2015年,算是很新的一本书,尽管作者是个外国人,描述的都是我们“墙外”的故事,但网络社会的出奇相似让读者并不会感到陌生。这本书是个观点合集,它并没有那么地学术化,所有的例子与结论都是作者集百家之言的结果,它的叙述可能有点乱,但总会有一些新奇的文字出现在字里行间,让你读完后感同身受。
乔治·奥威尔在《1984》中提到过一个从未出现过的角色“老大哥”,这个默默观察着你一举一动的人物将所有人的隐私都尽收眼底,从而使社会变得极端窥视与集权。而如今的网络社会中,所有人都是“老大哥”,我们津津乐道地看着别人的生活,同时也乐于暴露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我们身处的时代,一个隐私被挖空,每个人都想要被证明的时代。尽管并没有《登堂入室》与《楚门的世界》那么极端,但事实上,我们的社会已经成为这两个故事的一种委婉变体。
的确,当你走在街上,会暴露在监控器下面,当你拿起手机,发布一条状态,会暴露在朋友眼中,当你翻开视频,会发现无数大大小小的节目用千奇百怪的方式记录着他人的生活。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偷窥,也无时无刻不在被他人偷窥,每个人都想通过这种方法获得与他人的联结,获得一种短暂的(也许是虚无的)满足感。
也许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思考过,从何时开始,我们的社会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我们为什么会随波逐流地沉浸在方块字与影像所塑造的生活中,但我们没有去追根究底,因为流行文化始终驱赶着你向前,好像不融入进去,就会与社会脱节。
庆幸的是,这本并不是特别严谨的书成为了了解这种社会现象的渠道,它为我们揭示了这种大背景下,各种小人物的生活,阅读他们的故事,也许能够让你看到,我们究竟处于怎样一种文化生活之中。
公众号:壹本笔记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9099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宋词三百首》读书笔记300字

    最早读《宋词》是的手抄本,然后才是上疆村民编的93年11月第1次印刷版。   家里最新的就是这本青灰封面,泛黄纸张的《宋词三百首》。很多字不认识,我就查字典,很多意思我理解不了,但…

    读后感 2022年6月19日
    163
  • 读《绵羊智斗狼》有感300字

    里,我读了一本叫《益智故事》的书,里面有好几篇故事都是写狼和羊的。虽然故事情节各有不同,但故事的结尾往往都是以狼的种种失败而告终的。于是我就很好奇,为什么凶恶的狼总是敌不过看起来很…

    读后感 2022年7月15日
    97
  • 《百岁人生》读后感500字

    做好当下,比百岁规划更重要——读《百岁人生》读后感500字: 不得不承认,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使得我们活到百岁成为可能。假如我能活到一百岁,我肯定是乐意的,哈哈。言归正传,在我看…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15
  • 我会想念你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8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心中的语言 我会想你,我的确会想你,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生活总出现你的身影!无论是玩耍的还是嬉戏的,或是与对方的辩论中…

    读后感 2022年10月23日
    32
  • 《老人与海》读后感范文5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

    读后感 2022年11月6日
    45
  • 勇者的漂流——《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国父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可见…

    读后感 2022年10月23日
    3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