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与火的杀意》读后感1100字
在作者笔下,主人公罗丝并不只是一个与案件有关的线索人物。她在追寻父母的过往时,一方面反省自己的行为,认为母亲的人生只属于母亲,身为女儿不该刨根问底,一方面又为认识真实的母亲这一愿望所驱使。
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她在各国转了一圈,最后选择海路回到日本,不料立马就卷入了一场凶杀案中。而有关该案件的报道,则正好将罗丝抵达日本的消息传到了全国各地。
不管是看到报道后来找她的人,还是她主动去拜访的人,在谈论其母亲时,都不约而同地用了最高级的赞美词。面对大家对母亲的褒扬,罗丝不仅没有太多的感动,反而心生困惑。作者对罗丝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不动声色地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写作技法之高超,令人惊叹。
曾经与母亲有过接触的人,不是热情洋溢地赞美她,就是极端厌恶她。
为罗丝揭解开困惑的是母亲年轻时的一位追求者。
他告诉罗丝,在一成不变的金泽,在老字号商铺里,她母亲那种“引爆自己,点燃灵魂,尽情燃烧”的性情,不管走到哪里,都让人无法接受。而这样的母亲,却本能地嗅出了需要她这团烈火的地方——那个需要火球、无限寂寥的人身边。
为了守护心仪的男子,这个罕见的女子不惜与他人结下功利婚姻,也不惜与自己的亲生女儿远隔重洋。她是执著的化身,世间确实难找拥有她那样强烈的个性和意志的人。
如果说,罗丝心中的母亲,是她随意想象出来的,那么这次她探求真相的结果,就是将这种印象一点点地打破,从而看到了真正的母亲。或许其真实面目凄凉如化作了废墟的广岛,罗丝也必须继续探寻。
罗丝这种追根究底的个性,丝毫不逊于其母,但两人也有着巨大的不同。那个站在“坚强与脆弱之间的极端的不平衡”上的母亲,有时会化作火球勇往直前,有时又会脆弱得有如一条绷直的线头,一阵风就能将她彻底吹散。
而造成这种不平衡的,是母亲那波澜起伏的人生,是那份赌上了性命的间谍工作。混血女儿将谜团一层一层掀开,用日本式的思维和欧洲式的思维,不断讨论,不断反思,向前探索。
如果认为推理小说的生命就是殚精竭虑地设置奇妙诡异的谜团,然后千方百计地用读者意想不到的办法去解决,那么其命脉大致也就枯竭了。因为读者早已熟悉国内外的作品,对那种稍带惊险的表现并不会感到瞠目结舌。
与那些牵强附会的谜题不同,本书描写的是一连串由人性酝酿出来的、在行动中自然产生的不解之谜。这样的作品更能直达读者的心灵深处。或许这就是时代的趋势,而唯有使人物描写和谜题设置融于一体,并使其浑然天成,推理小说才能开拓出一条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