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读后感2800字
禅无双至, 书不单行.
本书应与许倬云的另一本: 大国霸业的兴废 并览.
[兴废]: 以中国史为脉络, 思考大国(帝国)的成住坏空
[成坏]: 以全球历史(主要是希腊后的西方)为脉, 探讨历届人类文明, 及现代文明的成住坏空
兴废 讲的是帝国/霸主的兴衰; 本书重点是 文明, 是一个似乎有重叠, 但其实更宏大的话题.
帝国与霸主的界定是横向的(相对同时代其它存在的强大, 是一个关于权力的概念),
而文明是纵向的(一个关于时代的概念), 是非成败需要后人去评说.
~
问题1: 民主是怎么来的?
::
希腊? 只答对1/3
整个Balkan半岛(希腊半岛)文明的产生, 只是欧亚大陆蛮族不断南迁, 西迁的一个片段而已.
军团文化造就了 军事民主, 而定居后的 议事民主 是其延续.
雅典是按理想模式设计出来的完美体系? bullshit!
如果你知道斯巴达和雅典真正的区别 — 就是几乎没有区别. (2/3)
历史从来都是实用主义.
怎讲呢? 其实贯穿西方文明的一条暗线(明线很多条, 就不废话了)是军团文明.
民主是什么? 所谓议事民主, 是军团模式的延续– 大家一起商量着选酋长(将军), 大家一起商量征伐战略.
谁的民主? 是公民(即选民), 而不是市民(自由的劳力), 更不是全民(奴隶, 辖区诸国的子民).
选民, 是唯一的既得利益者, 衣食无忧的享乐者, 文化的创造者, 国是的议定者.
这才是关于民主发祥的完整答案!
等等, 完整么? 似乎漏掉了一个问题: 民主是文明的必然么?
类似的问题是, 民主跟资本主义是高度相关的么?
这非一两句话能说清楚. 非要给一个简洁的回答: everything is conditional!
~
问题2: 资本主义是怎么来的?
::
无数中华民族主义者都发出过同样的感慨: WHAT IF!
如果发明了 交子 的宋繁荣的文明能够不被南侵的异族所打断; 如果明末复苏的工商业能再延续一段时间; 如果清末不出现大规模的民变和东亚的战争…
或许, 有大航海能力的中国能 率先 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遗憾的是, 不会!
why not?
许倬云给了鲜明的解答.
1/ 1a)中世纪末的宗教改革和 1b)民族国家的出现 ~ 解绑了公教在经济和自主性的束缚
2/ 2a)大瘟疫减少了西方的人口, 迫使效率的提升; 2b)而对知识的重新发现 ~ 使得技术变革成为可能
3/ 3a)重商传统和 3b)大航海 ~ 带来前所未有的金融环境和市场需求
每一行的a和b都相对独立的. 并不必然都会出现~
也就是说, a,b是条件, 但不是完全必要, 也可以是其它有c, d, e (就像硅基生物), 但已经发生过的历史是a, b (目前所有的生物都是碳基生物)
反观中国, 这三样一个也无!
..
1/ 自由: 从秦汉, 经隋唐, 到宋明清, 权力重心从世族和地方不断向中央皇权集中, 并在清达到顶峰
(体质上: ~如果你相信, 西方的政治民主, 是军事民主的自然延续, 就不会惊讶于 军官出身的赵匡胤的朝堂议事时诸臣是与君平坐, 且终宋一朝不杀大夫; 而明时, 帝王对臣子享有生杀予夺之权; 清更是跪称奴才. 简称: 宋坐, 明跪, 清趴着~)
(经济上: ~唐的宏大, 宋的宽松, 到明清对民间商业和地方单元的高压, 使得无论民间资本还是地方单元都没有发展的空间.)
..
2/效率: 欧洲相对稀少的人口不得不依赖牲畜和农业技术, 呼唤效率, 促成了农业革命, 在吸收了希腊的知识后, 大航海和巨大的殖民地市场催生了工业革命;
而东方, 过于 紧实 的人口结构造成手工业的专精但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并不是说, 大瘟疫是 必要 的条件, 而是说, 在许多可以促成效率提升的因素中, 大瘟疫恰恰成为一个有力的助推)
..
3/ 市场与金融: 中国的市场是庞大的, 但也是稳定的. 从没有一个巨大的新市场迫使 资产所有者 不惜一切代价提高效率, 扩大生产. 而无论是民间资本, 还是股份制实体, 在一个(盐铁及一切重要商品)高度集中经营的环境下, 都是无法存在的. (手工业的繁荣是不足以促成大资本的形成的. 因为一切大资本都被中央视为对皇权的威胁)
..
所以, 很遗憾, 在当时的条件下, 在中国的国土上, 完全不可能出现真正的资本主义!
~
问题3: 军国主义是怎么来的?
:: (不好玩 删了)
~
问题4: 帝国或霸主是怎么兴起和衰落的?
::
首先, 很多人其实不知道 帝国 是什么(就像人们以为自己知道 封建 是什么, 其实不知道).
按定义: empire is a aggregation of kingdoms, ruled under a emperor or a central government. 并不是挂个皇帝的头衔就可以称帝国的.
所以按这个定义, 希腊, 罗马可称帝国, 大英可称帝国, 拿破仑和美国勉强可称, 苏联绝对是帝国 — 跟有无皇帝关系不特别大. (皇帝显然经常是有用处的, 凝聚的焦点)
这也是为什么都说, 神圣罗马帝国, 既不神圣, 也不罗马, 更不帝国的原因.
其实最简单的模型是, 从帝国 这个概念的好处和缺点来看. 所谓 延续, 即使优与劣的平衡.
优: 资源, 人才, 知识, 市场, 贸易, etc. 其实核心, 要不断从 帝国之外 吸取财富.
劣: 军事成本, 治理成本(受限于信息传递效率), 文化成本(罗马之斗兽), 效率低下, 人才和资本的空心化(罗马末期)
当挣的钱不足以支持花的钱, 帝国必将崩溃, 就这么简单. (而很多因素, 则是不断动态变化的, 比如信息效率, 榨取殖民地的市场潜力)
霸主的兴衰,
从短期, 输出通胀者,利! (齐之盐, 当前的美元霸权);
从中期, 不断输出产品者, 强! (唐宋之丝瓷, 战后之电器汽车可乐, 当今之手机电影);
从长期, 持续投资教育, 技术革新者, 王!
~
问题5: 文明如何兴旺?
::
话题有点大, 简化一下: 一个时代由谁来引领繁荣, 谁是时代的引擎?
繁荣是什么? 特征包括: 贸易, 人口, 交通, 信息, 文化, 城市化, 思想, 娱乐, etc.
很多人认为当前的欧洲诸国是陷入0停滞模式. 那么停滞的对面是什么? 是 动态.
动态可以呈现为几种模式:
1 拓疆模式 (春秋, 玛雅文明早期, 希腊城邦, 美国初期):
特点: 新的自然资源不断注入系统, 完全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冲突, 因为空白空间很大. (战争只发生在没有留白的人口增长以后, 目的是如森林大火般消除不可承载之冗余)
..
2 追赶模式 (大航海之后之大英, 彼得大帝, 脾斯麦, 明治维新, 北伐后民国, 改革开放后之天朝)
特点: 道路是清晰的, 技术是现成的, 风险是可控的, 全民生活改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这时候, 全民是消费者, 也是最大的生产动力, 全方位的产业升级, 不容易偏科.
..
3 备战模式 (战国之秦, 纳粹之德国, 军国之日本, 苏联)
特点: 国家是消费者, 全民牺牲了娱乐等上层消费, 全部盈余都投入再生产, 集全国之力强军, 容易形成军队制甚至民族主义之军国主义集权, 需要强人.
..
4 复苏模式 (贞观之治, 北宋, 黑死病之后之文艺复兴, 二战后欧洲, )
有点像 拓疆 和 追赶, 人口因为战争或疾病, 大规模减员, 大量留白, 无需冲突, 相对和平, 容易形成共和或自治模式.
道路清晰即恢复巅峰期的文明, 技术和规则清晰. 人均资源充沛, 全民是生产者,
..
5 出超模式(管仲齐之盐, 唐宋之瓷丝, 战后美日德之汽车, 亚洲四小龙, 天朝之一切made-in-china)
特点: 生产该时代别国极为渴望的产品, 贸易立国, 效率最大化, 因国家主导生产及贸易, 且容易偏科, 形成 家长制 国家, 但不会到达 强人政治.
凡是处于以上几种 动态模式 中的实体, 都会持续繁荣.
不难发现, 凡是处于 繁荣状态 的国家, 创造GDP的效率极高.
也不难理解原因. 根据GDP的定义, GDP = E(净出口) + I (投资) + C(消费, 包括建设)
比如, 出超模式靠EI, 备战模式靠IC, 追赶模式和复苏模式靠C.
简言之: 强大的需求(不论内外, 外更好), 与充沛的供给能力匹配, 创造活力与繁荣.
持续繁荣, 都是EIC三要素处于持续的流动状态.
~
那么, 若以引领时代创超辉煌文明为梦想, 一个国家需要什么?
理想的模式是什么?
是观念, 是自我认知, 是对历史的理解, 是信息, 是共同的市场, 是利益分配, 是对明天样子的想象力.
又或许, 完全就没有理想这回事!
~
本书的对流动的文明给了一条清晰但十分粗犷的脉络– 如此粗犷以至于一些 地球人本该知道的重大事件 都点到为止一笔带过, 唯恐多着笔墨落入俗套.
所以, 读本书之前, 你需要有一定的历史关键知识的储备, 否则偶尔会不知所云. (我个人是先看了几本东西方历史, 先打过底.)
不能空腹! 因为此书不是面包(基本知识), 不是牛排(重要核心营养), 而是甜点! (帮你思考 为什么~)
此书虽小, 却文辞犀利, 字字珠玑.
~
谁释我惑, 道~
好书如镜, 鉴史鉴今~
好书亦如剑, 见血封喉~ 然兵非善类, 不得法则自伤.
此书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