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细看的大唐史》读后感1300字
李唐王朝的历史,可以以安史之乱为风水岭。
安史之乱以前的李唐是,锐意进取,改革发展,走向鼎盛,开创盛世,万朝来贺,四海归一。虽有多有流血之变,但都未动摇国本,像玄武门之变,武则天改李唐为武周,徐敬业讨伐武周,之后的神龙之变,但都是统治阶级上层的内部矛盾,社会层次少,波及范围小,社会体系,官僚体系都未破坏,而政变之后,国家很快能拨乱反正,走入正轨!
安史之乱爆发,所产生的影响,意义深远!
1.首开藩镇割据,造反的先例。造成后来,藩镇造反,割据一方,直接威胁到天子统治!更是影响宋朝,未防武将坐大,一改五代十国与唐朝以前,崇文尚武的精神,而开文臣统兵打仗的先河,武将地位不如文臣,更是不受天子信任!
2.社会个个阶层都卷入其中,上至天子王侯,下到黎民百姓,内有两京之地,外雇回纥之兵。玄宗后期所积攒的阶级矛盾显现,整个中原地区战火弥漫,生灵涂炭。不但消耗了自开国以来,近百年的国力积蓄,国府变空,而且破坏了一直保持良好运行的官僚系统,社会阶层,使得地方节度使大权独揽,割据一方,皇权受到挑战,却无力削藩,国本动摇,盛世帝国已是昨日黄花,帝国颓势已现。
3.已不是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成为地方与中央的权利斗争,中央权利极大受损。已造成,自肃宗李亨之后,为从地方回收权利,而大肆任用宦官,抬高宦官地位,却是养虎为患。造成了后期,内有宦官专权,外有藩镇割据,皇权几乎被架空,唐德宗李适的儿子唐顺宗李诵、孙子唐宪宗李纯以及后来的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等人都是死在了宦官手中,皇帝善终者寥寥无几,不是死于宦官之手,就是死于金丹之下,皇位更迭,全凭宦官的利益所向。
4.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持续时间将近40年的牛李党争,几度让朝廷朝令夕改,在对内对外方面,政令不一。牛李党争虽和内廷宦官党派之争互为表里,然自甘露之变后,宦官们自成一气,同类相聚,不再让外朝大臣有所依附,虽使得牛李党争自宣宗以后不再出现,然却使得外朝大臣转而依附拥有地方兵权的藩镇,酿成崔胤结合朱全忠杀尽宦官之举,朝政大权落入藩镇手中,加速唐朝走上灭亡之路。
对这本书的评价:
好的方面是,大家平时对安史之乱之前的比较了解,毕竟是天下盛世,影视剧表现也多。如果对安史之乱,爆发后的历史感兴趣或是想了解,不妨可以看看,能让自己对唐朝有个完整的印象!
不足之处呢,1.全本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所以有时会看,感觉前后矛盾的样子。2.二百八十九年的历史靠区区二十万字,只能了解个大概,许多事件都言语不祥,着墨不多,很多人物不是没有来源,就是没有结局,让人感觉很跳戏!
唐朝皇帝顺序表
唐高祖 李渊 — 唐太宗李世民 — 唐高宗 李治 — 唐中宗 李显 — 唐睿宗 李旦 — 武则天
唐玄宗 李隆基 — 唐肃宗 李亨 — 唐代 宗李豫 — 唐德宗 李适 — 唐顺宗 李诵 — 唐宪宗李纯
唐穆宗 李恒 — 唐敬宗 李湛 — 唐文宗 李昂 — 唐武宗 李炎 — 唐宣宗 李忱 — 唐懿宗李漼
唐僖宗 李儇 — 唐昭宗 李晔 — 唐哀帝 李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