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过3-6岁敏感期》读后感1400字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们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孩子,而且还能收获一段幸福的时光,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
2⃣孩子的这些看起来任性的行为,其实是执拗敏感期到来的表现。
通常,孩子从2岁开始,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开始逐步分化,常常会不听从父母的建议和指令,变得固执己见,有时甚至出现反抗的现象,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执拗敏感期”。孩子这一敏感期的爆发高峰期出现在3~4岁,在这一时期,他们喜欢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且这些行为常常不容变通。
3⃣他一个人乐此不疲地玩着这个看起来似乎索然无味的游戏,直到满头大汗。
4⃣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不能用暴力手段强迫孩子进食,而要用故事、儿歌或者小卡片这些生动形象的方式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愉快地接受。另外,色彩艳丽、造型新颖的饭菜尤其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和兴趣,因此大人在注意饭菜营养和口味的同时,也要注意食物的多样性,尽可能变化口味和样式,让孩子们自觉地爱上吃饭。
5⃣一定要给孩子释放手脚的机会。孩子在经历手的敏感期时,就应放心大胆地让孩子用手去感知世界,去学习做事的技能。不要因为怕孩子做不好,或者怕他们受伤而剥夺他们用手的权利。想想看,有多少家长不让孩子自己吃饭是因为怕孩子搞得一塌糊涂,认为自己要打扫战场,反而比喂饭付出更多的劳动,因此剥夺了孩子用手吃饭的机会。孩子用手的敏感期从婴儿时代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6岁,让孩子吃饭、穿衣,本就是一个锻炼孩子用手能力的过程。
6⃣孩子虽小,但却有着惊人的学习能力,要想培养一个勤劳的孩子,就必须从小事做起。如果大人在孩子手的敏感期内能够因势利导,让孩子尽情用手感知学习的快乐,就一定能够让孩子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从而养成孩子勤劳的好习惯。
7⃣对于孩子的无理取闹、无理要求大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冷处理。给孩子哭泣的自由和时间,在一旁耐心地陪伴,但是绝不妥协。时间长了,孩子自然明白哪些是爸爸妈妈的底线,哪些事情是绝对不允许的,他们慢慢记在心中,慢慢养成习惯,规矩自然也就形成了。
8⃣一盏灯、一本书、一个温柔的妈妈、一个认真倾听的孩子,这世上还有比这更温馨、更令人心动的画面吗?难怪有人将亲子阅读称为“最美的时光”,这是母亲和孩子之间最为亲昵的时刻。
9⃣当孩子专心致志做一件事的时候,最怕的就是打扰,即便是看电视、听故事、玩玩具的时候,都不要轻易去打搅、干扰孩子。孩子饿了、渴了、累了,自然会说,会停下休息,大人不要借着关心的名义去过多干涉。孩子的学习过程被中断可以继续,但孩子的专注力一旦被扰乱就很难再继续了。
正如大人的世界常常充满着矛盾和纠葛,孩子们也有自己的纷争和烦恼,有的时候是一块糖,有的时候是一个玩具。他们会争吵、会哭泣、会发怒,甚至会打闹。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大人们最好不要插手孩子之间的纷争,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
3岁后,孩子的模仿就到达了系列模仿的高度,即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所模仿的行为、语言组合起来,以达到令自己满意的效果。无论对于哪一种行为的模仿,最长一般不会超过半年,当孩子熟练地掌握了这一技能之后,他们就从模仿上升到了更高的层面——创造。
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对烦恼忽略不计,对生活容易满足,他们从来都不会分析利弊,不会计较得失,不会矫揉造作,他们把一切都看得简简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