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见之美》读后感_2800字

《玉见之美》读后感2800字

建盏根据釉面图案的不同,大概可以分为三种:油滴、兔毫、鹧鸪斑。油滴建盏的釉面多是边缘不规则的结晶体,像油滴炸开,闪耀无比。兔毫建盏的釉面则是丝丝缕缕的结晶体,纤毫万千,淋漓毕现。鹧鸪斑顾名思义像鹧鸪鸟身上绚烂的斑点,结晶介于油滴和兔毫之间。
现在市面上的建盏,精品已经很少。
建窑创烧于唐末五代,盛于两宋及元初,元代中后期走向衰落。历史上建窑以烧造风格独特的建盏著称,尤以兔毫纹饮誉海内外。
在福建的建阳,如今还有很多制盏的工坊。这一次我们选择去往建阳的水吉镇,是因为那里的“龙窑”。
我的手可以承载千年,而我的心却装不下一个你
建盏烧成不易,烧制过程更是危机四伏,比如,温度太高不行,釉水会和胎滴粘在一起。或者,胎土因为高温而坍塌掉,和其他的盏粘在一起。随时会有各种瑕疵出现,防不胜防。村长收藏的一只鹧鸪斑老盏,整个器形非常漂亮,但是,美中不足,有几处的釉水在烧制中产生了凝结,略略致残。所以,古人对建盏的欣赏,往往也是抱着“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识得性,无喜亦无忧”的心境。
建盏美则美矣,对于建盏文化的传承传播,却是任重而道远。
盏的整个制作环节同一般的瓷器制作大致相同,而主要的差异性体现在烧窑方面。在窑内,所处的位置不一样,温度也不一样,形成的颜色与图案也便不尽相同,这就是所谓的烧窑气氛。
建盏烧制的难度在于,哪怕它的温度每相差两摄氏度,烧出来的颜色也会有差异,而青花相差二十摄氏度左右才会有些颜色的差异。所以,建盏的成瓷率极低。
快乐是多么唾手可得的事情啊,只是我们越长大,越把事情变得纷乱繁杂了。
城市里满大街流行的将素菜做成荤菜样的馆子,早已违背了素食的真谛。“素食就是简简单单、真真正正的素菜,为什么要做成鸡鸭鱼肉讨市场的欢喜呢?”
一张旧的圆木桌,清一色的素菜,包菜、丝瓜、茄子、长条豆角……同用斋饭的,还有几位来访的村民。饭前要用山泉水净手,然后排着队拿碗和筷子,吃饭时,止语不言,保持安静。
桐木关正是武夷红茶的源产地,这里出产的正山小种和金骏眉尤为著名,而且正山小种是全世界红茶的鼻祖。
之所以叫金骏眉是因为茶叶用的都是单芽,而且形状像眉毛一样弯曲细长。
正山小种分为烟种和无烟种。为了追求茶的高品质,梁老爷子做正山小种烟种时用马尾松木熏制,成本是极高的。如果是做无烟的小种,通常烧的是樟木,成本相对会低一些。
门是敞开与关闭的隔断,也是进与退的必经之路。属于你的门会永远对你敞开,不属于你的门你可能终生都难跨半步。
卢仝的《七碗茶歌》最为人称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令人无限向往。
宋代最懂茶的人,并非苏东坡,而是宋徽宗。宋徽宗对饮茶可谓情有独钟,二十五岁的时候,即写了一部《大观茶论》,流传至今。他甚至不惜放下九五至尊的身份,亲自为大臣点茶,召宰执,设曲宴,一展“白乳浮盏面”的高超技艺。
采摘茶也是有季节性的,一般分为春秋两季。最好的当然是头春的明前茶。在经过了休整期后,头春茶芽蓄积的能量最为饱满,内含物质也相对最为丰富,是制作高品质茶的首选。头春茶采后,便迎来了雨水。充沛的雨水让茶的生长速度变快,与之相对应的茶中的内涵物质便会单薄一些。九月份则是采摘谷花茶的季节。一般而言,春季采摘的茶叶比较嫩,甜度会大一些,秋季采的茶,则更以香气取胜。所以,喝茶时,往往会有“春甜秋香”的说法。
杀青是奠定普洱茶品质的关键一步。杀青的目的除了蒸掉鲜叶的一些水分,还可以减缓其发酵速度,增加其柔软度,以利糅制以及去除青味。
沉睡千年,只为那一刻的回眸,然后转身即天涯。
真正的云锦面料只能是手工织就,无法用机器代替,自古就有“寸锦寸金”的说法。
云锦大致分为库缎、库金、库锦以及妆花四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前三者可以用现代化的机器织造,后者至今依旧只能依靠传统手工工艺。
时光远去并不足惜,那是自然的规律,只有纯真的远去才令人生叹。时至今日,我们是否还会想起上一次毫无杂质的自在欢笑是在何时,抑或是否能够触摸周围他人的真心与实意?
缂丝是一种丝织物,与云锦并称是中国的两大珍品手工丝织圣物,之所以称它为‘圣物,是因为宋朝和元代以来,缂丝一直是皇室的御用织物之一,常用来织造皇帝与后妃们的服饰、御容像,以及摹缂名人书画等。所以常有缂丝为织中之圣的说法。
在历史上,苏州的缂丝织造曾经盛极一时,现在,它也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缂丝是中国丝绸艺术的精华,具有雕琢镂刻的效果,它采用的通经断纬的织法,使得缂丝具有双面立体的效果。”老人家说着浓重的吴地方言,她的儿子在一旁替我们担当“翻译”。
缂丝的“丝”是货真价实的蚕丝。其中,蚕丝分为生丝和熟丝两种。缂丝的经线是生丝,缂丝的纬线则是熟丝。经线和纬线都非常讲究,经线是六根蚕宝宝的生丝,纬线则是八根熟丝。
所谓“通经断纬”,就是经线穿通织物的整个画面,纬线则可以根据原画面随意改变颜色。
历史上,宣纸制作工艺极其复杂,每一个环节都是有相当的独立性。宣纸制作的所有工序,基本都是靠口传心授,师傅传给徒弟,徒弟再传给自己的徒弟,一代传一代。
“宣纸产于古宣州,故曰宣纸。今产量最丰处,在泾县。唐时始有宣州产之纸记录……宣城古城距今泾县仅四十公里,则泾县在唐时已为产纸之区。”这是朋友唐公子推荐我看的《中国绘画材料史》里,提及宣纸的部分描述。想深入探访宣纸文化,泾县是必来之处。
依据墨在纸上走得快慢以及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宣纸可以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宣。生宣明代开始出现,到了清代至现代,使用都比较普遍,适合画大写意,墨一上去,走得很快。熟宣适合画工笔,墨上去不会晕染。半生熟的宣纸则是加了一些特殊工艺在里面。
驱车继续向东,便来到了查济古镇。“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诗中的查村,说的就是这里。现在,查济古镇的闻名,在于它的明清古建筑群,保存十分完好。这里曾有108座桥梁,108座庙宇,108处祠堂,人文气息极其浓郁。
“莫高窟”,又叫“千佛洞”,坐落于敦煌市东南方向二十五公里远的鸣沙山断崖上,作为佛教石窟寺遗址,莫高窟规模宏大,且营建时间长。史料记载,公元三六六年,一位名叫乐僔的高僧在这里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在随后的时间里,历朝历代的高僧大德、皇室贵胄、信徒僧众,争相开窟凿洞,造佛像,画壁画,表达内心的虔诚和对佛国的向往。十六国时期的北凉、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西魏、北周,及至隋、唐、五代、宋、西夏和元,历经十个朝代,一千余年,终成今日样貌。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两千四百余尊,唐宋木构窟檐五座。用叹为观止四个字来形容,实不为过。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9112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铁道游击队读书启示800字

    革命精神绽光芒 《铁道游击队》是著名作家刘知侠先生的一篇战争题材小说,读了这本书后我深受感动与教育。 小说《铁道游击队》讲述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一支战斗在鲁南枣庄的…

    读后感 2022年5月26日
    155
  • 《2018中国短篇小说年选》-唯有大海不悲伤读后感600字

    《2018中国短篇小说年选》-唯有大海不悲伤读后感600字: 今天翻着《2018中国短篇小说年选》,偶然看到一篇文章,并被它深深吸引——《唯有大海不悲伤》。 本文讲述的是这篇小说写…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24
  • 《幸运的机缘》读后感800字

    灵感_读《幸运的机缘》有感 无论是任何人,总会有被人耻笑的不足之处,我们不能戴上有色眼镜去看自己,凝视着无限放大的不足,而忽略了其本质,这就是《幸运的机缘》给我的最珍贵的启示。 “…

    读后感 2022年7月1日
    90
  • 读后感: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一个人的好天气

      最近看完了两本书,一直想说说读后感。一本是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另一本是日本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   看完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刚开始,是因为这…

    读后感 2022年11月6日
    59
  • 读《轮椅上的霍金》有感500字

    上个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轮椅上的霍金》,这篇课文使我受益匪浅,直到现在其中的内容还记忆犹新。 文章主要讲述了被世人称为“宇宙之王” 的霍金,在完全瘫痪,被长时期禁锢在轮椅上…

    读后感 2022年5月27日
    135
  • 《中华五千年》读后感600字

    期间,给我买了一本《中华五千年》,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中华五千年》这部书里的知识都是我在课堂内学不到的;《中华五千年》这部书增长了我对神秘古国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 《中华五千年…

    读后感 2022年7月15日
    13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