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宋史1:太祖开国》读后感1300字
《世间已无赵匡胤》
六月的最后一天,我恰好读完这本书。
首先应向作者表示感谢。六月的暴雨把我身心都浇了个透,我在惆怅难过的漩涡里挣扎良久,生活被打乱得七零八落,一颗心被践踏得千疮百孔,却只能把一切止于唇齿,再掩于岁月,更不知自己何时能彻底消化。从六月上旬到六月末,我都没有办法安心的看书,连最爱的诗词亦不能救我。直到六月底我偶然发现了这本书,前期它牢牢得吸引了我,像一根救命稻草般,把我从痛苦的泥淖中拉了出来。
因为在六月之前,在我正如火如荼地读宋词时,就曾寻找与宋朝历史有关的书籍很久,但均不能满意。而这本书,算是宋朝历史里,较好的了。
其实要向作者致敬。看的出来,作者写这部书耗费了许多心血,前期很有点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的味道,或者我认为前半部是不输于《明朝那些事》的。但有一点可惜,后半部只能算差强人意。本来可以写的更好,但作者带入的个人情感过多了,有些评论有失偏颇,读起来痞里痞气,不如当年明月那么客观冷静。但是,我仍然觉得这是一部好书,给五星好评,我也觉得,花在这本书上的十来个小时都是值得的。
其实,作者的所有不客观不冷静,其实都来自他对赵匡胤的喜爱,对赵光义的憎恶,以及对宋太祖后的宋朝的恨铁不成钢。
这点很像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里感慨的:世间已无张居正,世间再无张居正。作者发出的感慨是:世间再无赵匡胤啊!
读完这本书,我也很喜欢赵匡胤,还有郭威,柴荣,包括李昪,刘知远,这里面好几个都是中国历代皇帝里个人击技能力极强的代表,确实让人心向神往,同时,帮我成功的把五代演替史梳理了一遍。
我们一起来看看跌宕起伏的五代演替史:
首先,是黄巢的部下朱温倒戈向唐以后,又干掉了唐朝李柷,建立后梁。李存勖干掉朱温的后代,建立后唐。石敬瑭为契丹人奉上燕云十六州,干掉李从珂,建立后晋。耶律德光干掉石重贵,带领契丹进入中原。后刘知远又赶走契丹人,建立后汉。后郭威黄旗加身,干掉刘知远儿子刘承祐,又说自己是周天子姬姓远裔,故建国号为后周。郭威死后,传帝位给养子柴荣,即五代第一明君,惜天不假年,柴荣即位六年去世,传位其子柴宗训,年仅七岁。后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后赵匡胤又扫平了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等除燕云十六州外和北汉外的十余个割据政权,统一全国。
像不像我们学过的食物链知识,从生产者开始,唐朝就像是那中间已经烂掉的一树青叶,然后是(后梁)蝉食枝液,(后唐)螳螂捕蝉,(后晋)黄雀在后,(后汉)蛇又在后,(后周)雕又在后,最后(北宋)赵匡胤弯弓射大雕。
一直写到这部分,作者都是思路清晰文思泉涌,读者也看得心花怒放心悦诚服。
可惜,从赵匡胤建国开始,后面就有点乱了。从赵匡胤平荆南,破湖南,灭后蜀,收南唐,再写到“金匮之盟”,“烛光斧影”,几乎就可眼见作者捶胸顿足恨铁不成钢了。
不过没关系,我依然有耐心有信心,来继续翻开作者写的第二本。
我们借赵恒的一首《劝学诗》来做个收尾。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