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读后感1000字
五四是一个引子,用来讲解民国里光怪陆离的政事,既有纵横捭阖的谋略,也有折冲樽俎的外交,然而在鸦片战争特别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国势江河日下的大环境下,无论是政客抑或者升斗小民,在今天的看来或者说当时他们的心中,恐怕都有一种朝不保夕的恐慌。尤其是当近邻日本越发强大又越发对我们怀有侵略恶意的时候,这种恐慌又加剧了。
政客们出于自身利益或者以自己眼界所限,或亲日或亲英美。亲日者,自不必说,本身有种刀尖上起舞之感,对其中的“度”是敏感又敏感,然而总有百密一疏,又或者根本百口莫辩,免不了阴沟里翻船。然而明知日本人尤其大部分的日本高层心怀恶意,而国内有对亲日者喊打喊抓,亲日的政客们,至少那些头脑清晰又有志国家者会不心知肚明吗?仍然亲日者,恐怕不出几个理由:一者明知事不可为而不得不为之,近代以来,论对中国渗透最深的,一是甲午之后的日本,二是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民国时国力衰颓,中央名不副实,唯有借外力方可实现统一;二者未必不是心存侥幸,寄希望于统一之后自己的大有作为以图对日本的秋后算账。
对于那些亲英美的政客军人而言,一者英美距中国毕竟远隔重洋,力有所不逮,对于他们的支持即使有也不是很大,何况对于英美而言这些政客无非是工具,未必会有多上心。而相应少了外力之后的这些政客,实力不如亲日者们,但凡人皆有相争之心,一方不可为,未必不可从民心下手,何况中国素有“得民心着得天下”之说,故而从中阻挠借民意以自恃者未必不少。
而对于民众尤其是知识界和学界而言,更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何况其中本就不少希图大展抱负之辈,若是有人再加以鼓动,必然势如燎原之火,这也是为什么五四运动愈发壮大的缘由之一。当然限于字数,且这一块我也未能特别了解,就讲不出什么。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读史一为知兴衰,一为不忘记,当年的中国实在太弱小太受欺负了,读到痛心处未免不少咬牙切齿,然往事终究无法改变,所能做的便是铭记和吸取教训。
历史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更是发生在昨天的当下事,是无数先辈们亲身经历,许多时候更有血海深仇,作为后辈们,固然不用经历当时之痛亦无法改变什么,但是也当尽自己一份力,不说做多大贡献,至少应明事理,知是非,不做亲者痛仇者快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