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的女儿》读后感1500字
这本书不错,以妈妈和女儿两个视角来叙述的故事。开头很平常的职场妈妈日常,突然收到品学兼优的女儿因写作抄袭被学校劝退的短信,紧接着砸下一个重磅的炸弹:艾米丽亚跳楼自杀了。后来又提出了一个扣人心弦的观点:艾米丽亚非自杀,将所有人的好奇心吊了起来,又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两个叙事方法,即妈妈时间的顺叙和女儿视角的倒叙,形成两条交缠又清晰的线,这样的结构富于变化,使小说更加曲折有致,引人入胜。再加上细致处还有其他方面,比如短信,邮件,微客等板块的补充,逐渐拼凑出整个事件的发展由来,两条线重叠,便是事情的真相。坦白来讲,这本书只是叙述了一个,姑且称为侦探故事吧,这个故事也是一波三折,但是他的精彩之处在于他反映的社会问题:第一,单亲家庭。凯特忙于工作,每天和女儿谈心的时间很少,晚上结束工作回到家女儿几乎睡着了,早晨又匆匆忙忙走了,直接导致艾米丽亚很多时候是孤单无助的,于是她越做越错,在歧路上越走越偏。沟通真的很重要,从犹豫着加入喜鹊堂到后来被逐出喜鹊堂期间,艾米丽亚无数次想跟妈妈坦白并试图寻求帮助,然而因凯特的忙,搪塞,撒谎渐渐放弃了,到后来也因为失去了对妈妈的信任,羞于谈起自己的性事而选择闭口不言,也放弃了求助,最后稀里糊涂的死了。对凯特来说,女儿的放荡是陌生的,但对于女儿来说,妈妈又何其不是陌生的呢?
第二,学校霸凌。这样的事情很多,国内外都有,只是这里的霸凌还牵扯到贵族学校,问题就更尖锐突出了。在本书中,艾米丽亚本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乖乖女,某一天突然接到喜鹊堂的传讯,被邀请加入社团。本来加入社团应该是挺好的,但在这个贵族学校,作为三番五次被勒令消失的社团却是有着他的一套“强盗逻辑”:加入了就不允许退出,一旦退出将遭受你所承担不起的痛苦。而且这些社团权利很大,而且干出任何事都会被保护,这种保护无形之中又助长了这股歪气,这点某些纵容子女的父母要负很大责任。在退出社团之后,艾米丽亚经常受到匿名短信的辱骂,喜鹊堂成员的威胁与欺辱,甚至诬陷,比如散播艳照和偷换她的论文,还有后来设计的陷阱:弄塌楼顶的矮墙,发艳照刺激西里维亚,导致了艾米丽亚的坠楼而亡。某人曾说过:漠视霸凌的行为,其实无形之中也成为了其中一员。学校和学生们漠视甚至是包庇这些嚣张的行为无非是让更多人受害而已。
第三、父爱的缺失。艾米丽亚的成长过程中是没有父亲的存在的,这直接导致她父爱的缺乏。而父爱的缺乏,一方面使得孩子的储爱槽变得贫乏;另一方面由于父爱的缺失,孩子很可能会陷入另一个陷阱之中不能自拔。 艾米丽亚会陷入对生父身份的怀疑中也是由于此。虽然杰瑞米以本的身份和她交流,但在她意识中“本”是个男孩子,还是个会怕爸爸打的男孩子,所以她不爱听“本”劝导她的话,也听不进。而她爱上同是女生的迪伦,也是由于父爱的缺乏导致的对情感性别的混乱,在她心中,男性存在感非常淡,反而是女性角色占据了她生活中的所有,她的妈妈凯特,邻居凯希尔,密友西里维亚,英语老师丽芙等等都是美好的,更不论说对她传达善意的美丽善良迪伦了。
第四,青春期的敏感。青春期的少年,敏感多疑,好奇躁动,安全感缺乏,害怕孤单。艾米丽亚还是个少女,即使再怎么乖乖牌,心疼妈妈的疲惫,她也还是会害怕孤单,渴望群体,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当有一个社团邀请她的时候,即使曾经听过这社团风评不好,即使与朋友约定绝不一个人加入社团,她还是好奇去接近了并且克服困难加入了。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青春期是人的一生很重要的一个阶段,父母老师们要注意孩子的身心发展,引导其走上正确的道路,不要放任其的发展。
诸如此类社会问题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去赘述了,留待各位看官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