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工作的基本》读后感1400字
工作中的能力(表现形式)分为三类:
第一.技术和知识(资格证书)
第二.数字处理能力,语言理解能力(智力测验)
第三.对人、对己、对物的12种基本能力
这本书主要阐述的就是第三类–“对人、对己、对物”的这12种基本能力。是作者大久保幸夫自己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也是他对“人事、雇佣、专业”进行多年研究以后的研究成果。作者认为这12种能力远比技术、资格证书这些东西重要,只有掌握了这12种能力,才能达到“享受好工作”的境界。
第一.对人的能力:
一.反应力:让对方知道自己对其言论或提问作何反应的表达能力。
1.倾听时点头、注视对方眼睛、露出感兴趣的表情。
2.在听演讲或者讲座时,“为了提问而听”,把包括提问在内的内容都变成自己的知识。
二.亲和力:通过柔和表情或诙谐笑容吸引人的能力。
1.锻炼表情肌,多微笑。
2.模仿自己身边有亲和力的人的说话方式和行为举止。
三.语境理解力:在背景、语境不同人之间的协调能力。
语境理解力依靠三股力量支撑,分别是:
1.感情控制力:控制情绪。
2.逻辑思考力:分解语言并且重组的能力。
3.语言表达能力。
四.人脉开拓力:开拓业务伙伴或信息来源,并与之维持联系的能力。
1.去见想见的人。
2.再次拜访,保持关系。
3.介绍给第三方,加深关系。
4.怀着无私付出的心态。
5.不要吝啬交际费用。
五.委任力:把工作托付给别人的能力。
1.要避免“自己做更快”思想,要学会授权。
2.不要觉得他人做都不如自己,要多多鼓励和夸奖别人。
3.要有敏锐的目光,可以看出他人的优势和弱势,别人擅长的工作是什么。
4.要能够预见任务完成以后的形态,要有全局观,然后将工作任务划分成一个个小任务去分派。
六.商谈力:咨询协商,善于同别人一同思考问题的能力。
1.建立双方互信互赖关系。
2.找到双方共同的目标。
3.基于你的专业知识,向对方做出详细说明。
4.把最后的决定权交给对方。
七.传授力: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对方的能力。
1.与对方建立和谐关系。
2.灵活利用提问、聆听等技巧。
3.不要教的太多,要发挥对方学习主动积极性。
4.夸奖鼓励并指出缺点。
第二.对己的能力:
一.乐观力:能够战略性消除压力的能力。
采用两类方式处理压力:
1.积极地面对,通过不断胜利来掌握高度的乐观力。
2.消极地回避压力:
*放弃
*不去思考
*把责任归咎于他人
*做自己喜欢的事,转换心情
二.持续学习力: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
1.自己阅读书籍
一年读书150本后,是可以将大脑思维格式化,脑海里仿佛多了一个条理井然的笔记本,也可以说是就此打下了牢固的知识基础。
2.向专业领域的人请教
3.参加演讲和研讨会
第三.对物的能力:
一.目标发现力:
自己为工作制定目标的能力,通常是以先发现问题,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
1.改革日程表,把时间划分为多个小份,逐一制定目标。
2.想象成功的细节。
3.与上司一起思考自己应该完成的目标。
二.专业构筑力:有计划构建自身独特强项的能力。
1.要兼顾理论和实践,
2.通过笔记形式联系理论和实践,
3.定下专业领域后,要该了解专业领域的一切。
第四.综合能力:
协调力:
确保整体平衡发展的“调整力”,
在人与人之间起联系作用的“中介力”,
向成功方向引导的“推进力”。
协调力10要素:
1.专业知识(专业构筑力)
2.丰富的人脉(人脉开拓力)
3.了解对方的需求(商谈力)
4.开朗(亲和力、乐观力)
5.收集最新信息(持续学习力)
6.设定共同目标(目标发现力)
7.促进达成共识(语境理解力)
8.适当的建议(传授力)
9.勤勉
10.诚实
这十个要素也就是12种能力,努力锻炼应该掌握的第1能力到第12能力,就能达到掌握综合能力“协调力”的境界,能够向成功方向正确地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