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词句注释
⑴大庾(yǔ)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
⑵阳月:阴历十月。
⑶传闻:传说,听说。
⑷“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殊未已:远远没有停止。殊,还。
⑸瘴(zhàng):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⑹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⑺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陇,山陇。

翻译
十月份南飞的大雁,听说到这就往回飞。
我的行程远没停止,不知何时还能回来?
江面平静潮水刚落,山林昏暗瘴气不开。
明晨登高望乡之处,应见岭头初绽红梅。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宋之问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东南)途经大庾岭北驿时所作。武后、中宗两朝,宋之问颇得宠幸,睿宗执政后,他却成了谪罪之人,被发配岭南,在人生道路上从高峰跌入深谷,胸中不免充满了忧伤和痛苦。当他到达大庾岭时,眼望那苍茫山色,想到一岭之隔,咫尺天涯,顿时,他那迁谪失意的痛苦、怀土思乡的忧伤一起涌上心头,于是写了好几首诗。此诗是其中一首。

赏析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开头两句写诗人看到的景象和由此联想到的事情。大庾岭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诗人怀乡的忧伤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

接下来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大雁能够在这里停下来和诗人还要继续南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引发诗人无限的伤感,大雁尚且按时可以飞回北方,诗人自己却不知何时才能回归,表达了诗人留恋与不舍的悲戚心情。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这一鲜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人雁比较以后,五六两句,诗人又点缀了眼前景色,“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黄昏到来,江潮刚刚落下,水面一片寂静;黄昏的树林里瘴气萦绕。这样寂静、荒凉的环境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悲伤感情。因为江潮落去,江水尚有平静的时候,而诗人心潮起伏,却无一刻安宁。丛林迷瞑,瘴气如烟,故乡望眼难寻;前路如何,又难以卜知。失意的痛苦,乡思的烦恼,面对此景就更使他不堪忍受。恼人的景象,愁杀了这位落魄南去的逐臣,昏暗的境界,又恰似他内心的迷离惝恍。因此,这二句写景接上二句的抒情,转承得很好,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使抒情又推进一层,更加深刻细腻,更加强烈具体了。

最后二句,诗人又从写景转为抒情。“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五岭是那里最高的地方,站在山岭上还能最后一次回望北方家乡,待到翻过山岭,遍是丛林浓密,就看不到家乡了,不过应该能看到岭上的梅花,这对诗人也是一种慰藉。《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诗人暗用了这一典故。虽然家不可归,但他十分希望也能寄一枝梅,安慰家乡的亲人。这时诗人内心的苦辣酸甜是一言难尽,无限凄凉油然而生。情致凄婉,绵长不断,诗人怀乡之情已经升发到最高点,然而却收得含吐不露。诗人没有接续上文去写实景,而是拓开一笔,写了想象,虚拟一段情景来关合全诗。这样不但深化了主题,而且情韵醇厚,含悠然不尽之意。

整首诗通过描写见到的景物,委婉而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饱含的被贬痛苦以及思念家乡的忧伤。全诗写的是“愁”,却未着一“愁”字。尽管如此,诗人还是表达出愁绪满怀,凄恻缠绵。这首诗正是在道景言情上别具匠心。全诗情景交融,用词考究,思乡之忧伤与行程之艰难紧密结合,表达了强烈的哀伤与沉痛之意,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作者简介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现河南灵宝县)人。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时称“三绝”。与“善剖决”的韦善心并称户部“二妙”。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及第,初与杨炯分直内教,历任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等职,常扈从游宴,写过不少应制诗。有《宋之问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9639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陈书樊毅传》原文及翻译

      :   樊毅,字智烈,南阳湖阳人也。毅累叶将门,少习武善射。侯景之乱,毅率部曲随叔父文皎援台。文皎于青溪战殁,毅将宗族子弟赴江陵,仍隶王僧辩,讨河东王萧誉,以功除假节、威戎将军…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45
  • 《后汉书·邓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后汉书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也。世吏二千石。父宏,预章都尉。晨初娶光武姊元①。王莽末,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少公颇学图谶,言刘秀当为天子。或曰:“是国师公刘…

    古诗文 2022年7月24日
    74
  • 常见古诗歌爱情类意象及含义

    爱情类意象 ⒈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⒉ 莲。与…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106
  •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耒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2
  • 《聚蚊谣·沉沉夏夜闲堂开》翻译赏析

      《聚蚊谣·沉沉夏夜闲堂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沉沉夏夜闲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   嘈然歘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   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者…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41
  •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已赊。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已赊。 向来吟秀句,不…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22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