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读书笔记2500字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作者:王小圈

有趣是对个人魅力的极高评价。我们能判断什么人有趣,却很少能说出有趣是什么。《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旁征博引深入剖析“什么是有趣”“为什么有趣”“如何有趣”三大命题,把“有趣”重构成一种可以学习的技能,真正做到“开卷有趣”。《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融合历史、人文、心理学、认知科学等知识,行文流水,有趣有料有干货。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读书笔记2500字

很有趣的一本书,深入的讲了何为有趣,如何变得有趣。改变了一些认知,找到了困惑自己多年的问题的答案。看的出来作者知识丰厚,各领域的知识都有涉及。

“有趣”可分为两个维度。

1.作为interested解读,自我审视的视角中:我是否对生活有兴趣?

2.作为interesting解读,他者观察的视角中:在他人眼里,我是否有趣?

有趣”是一场令人愉悦的意外,是一种无关功利的惊喜。有趣是一种愉悦感(愉悦的意外感)。第三,有趣无关功利,且与人无伤。(不是不能带功利性而是一定要有非功利的愉悦点)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毫无用处,人就是喜欢这种不计成本的无功利性。比如有人喜欢收集一些小物件,有一个独属的空间,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东西,这些无用的东西,收集起来也很有趣。

有趣&逗比&幽默

“有趣”是指对方能给予自己精神享受和深入思考,且对方的格调在自己格调的上限附近。

“逗比”是指对方能娱乐自己,且笑点在自己格调的中心线或下限附近。

“幽默”则是笑点的统称,格调相对高的幽默可以归入有趣,格调相对低的幽默可以归入逗比。

所以有趣和逗比,最终差异在于品味的外显。真正的趣味差异,在于思想深度和文化素养,在于丰富深刻的精神世界。我提到了“外显”这个词,这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很有品味而不外显,可以极其有趣而选择做一个逗比。

有趣与无聊

何为无聊?

当一个人既不愿意为“正事”付出太多,又嫌弃“消遣”回报太少时,一种困惑、迷茫、犹疑、不悦的感觉就出来了,我们称之为——无聊。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大大提高了人们对刺激反应的阈值,降低了人的耐心,这让低付出低回报成为人们热衷的“杀时间”方式。

他人观察里的有趣:

你的某些思想、行为习惯等在别人的预期之外,让人感到意外,觉得有趣。

一个人的世界,因为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受教育水平不同而不同。你眼中披萨是披萨,大饼是大饼,而有人眼中大饼披萨都一样,不想去接纳新名词去定义新事物,直接用脑中之前保存的名词去记去认识就好。由此,一个人的世界,也可用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趣。如果一个人的世界黑白分明,没有其他色彩,只有“是”与“非”,那么也是无趣的吧。

关于审美,审的是什么,用什么审。大众好像自有一套标准,那这标准从哪儿来呢?书中解释,这来自有钱人对下层设立的门槛,让人费力去追求,而对他们来说毫不费力。比如唐朝以胖为美,因为当时经济发达,上流阶层富裕的享受生活,而下层人民则仍要辛苦工作,要胖也没那么容易。这个审美的标准不止限于人体美,还有文化艺术的审美。(为了和大众差别化,上流阶层便会发展出一套新的审美标准,让大众够不到。上流阶层可以界定什么是美,大众只能跟随——此为审美的话语权。)但是这审美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其中的必要功能不能缺失,比如旧时以裹脚为美,因为社会规定女性要待字闺中,足不出户,“自由行动”不是必要功能,而此行动不自由还能体现女子家中阔绰,有人服侍;但是在欧洲上流社会则非如此,因为跳舞社交是她们必须要有的 成长过程。要想一直处于美的潮流中,就要服从大众审美,甚至有自信去创造一种先锋审美。

好奇心是天生的,无聊是被逼的。

好奇心来自于对世界的未知,想要探索认识世界――基于非功利的求知欲;来自于想要生活的更好更舒适――基于功利的功利欲。好奇心是源动力,这动力引领你不断探索学习,而不觉枯燥无味。这过程是快乐的,有趣的。

为什么越长大越容易无聊?怎么解决呢?

人的大脑中的神经元,在婴儿时期迅速生长,甚至高于成人脑中的神经元。但随着时间过去,大脑中的一些无用的或是很少用到的神经元会被剪切掉,只留下有用的神经元。

(神经元的“择胜汰劣”学术上被称为“突触剪切”(Synaptic pruning)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用者生,无用者死,经常使用的神经元及其连接被保留下来,不常使用的则被消失。神经元自带了“用进废退”的功能。) 人越长大越无聊也有这部分原因。另外,人越长大,越会倾向安稳,渐渐的不想再冒险。“有趣”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意外,而意外意味着“风险”。我可以尝试意外一下,但不保证是“意外得愉快”还是“意外得不愉快”。要从无聊的生活中脱离,就要把你的世界陌生化:形式陌生化、观念陌生化,把熟悉的变成陌生的,发现一些细微的东西。我们需要偶尔把自己陌生化。把自己当作一个客体去看待、去围观,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观察自己的生活状态,会发现很多很多问题。

有趣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态度。要有心去培养,去感知,构建一个稳固的精神世界。有趣无趣各有定义,自己觉得有趣那就信息满满的坚持,不必被他人言语影响。

书中的精彩,要自己去感知。有趣无趣,有用无用,自有定义。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9991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小桔灯》读后感600字

    【第1篇】 打开这本书,只见一个又一个灵动的文字在我眼前“跳跃”,一个又一个画面在我脑海中浮现。这本作品集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睛,本想出去玩的我,便没了兴致。 这篇文章内容虽然很少,…

    读后感 2022年8月2日
    69
  • 《二十一只气球》读后感600字

    今年,我读了许多有趣的课外书,例如《柳林风声》、《鸟儿街上的岛屿》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美国作家鲍里斯的作品――《二十一只气球》。 这本书讲述的是退休数学谢尔曼教授乘坐“环球号”漂…

    读后感 2022年6月27日
    405
  • 第三军团读后感600字

    【第1篇】 的早晨,寒风凛冽,盘旋着落下,我捧着那本书角有些卷起的《第三军团》,心潮澎湃。 《第三军团》的作者是张之路,是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中的一本。这本书是几个喜欢打抱…

    读后感 2022年7月31日
    89
  • 《假如你跳进一个黑洞里》读后感800字

    愿我们一同来探索这世上的奥妙! 疫情期间拿到了这本书,对我们广大读书爱好者来说太好了,在这本书到来之前,在网上搜索了相关信息,发现这本书的作者是以为广受大家所爱戴的人物,他写的科技…

    读后感 2023年2月11日
    23
  • 读《宝贝猪》有感400字

    今天,买来了我渴望已久的《宝贝猪》。它的作者是获得了张天翼和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的安武林。接过书,我迫不及待地翻看了起来。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充满童心的作家爸爸和嗓音柔美的,还有他们的可…

    读后感 2022年6月29日
    152
  • 读《欧亨利短篇小说》有感600字

    对于O.HENRY这个人,我是从高中的英语课本里看到的。故事很吸引人,虽然依旧未能让我喜欢上英语= =,却让我对他的写作风格印象很深刻。 说到O.HENRY的作品,最让人津津乐道的…

    读后感 2022年7月13日
    10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