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影视原著)」读书笔记2500字(2)篇

人民的名义(影视原著)

作者:周梅森

“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周梅森潜心八年、六易其稿,写就一部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长幅画卷。根据本书改编而成的同名电视剧被誉为“2017开年大剧”、“中国顶级政治剧标杆”,由陆毅、张丰毅等40余名实力戏骨联袂出演!一位国家部委的项目处长被人举报受贿千万,当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前来搜查时,看到的却是一位长相憨厚、衣着朴素的“老农民”在简陋破败的旧房里吃炸酱面。当这位腐败分子的面具被最终撕开的同时,与之案件牵连甚紧的H省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却在一位神秘人物的暗中相助下,以反侦察手段逃脱法网,流亡海外。案件线索最终定位于由京州光明湖项目引发的一家H省国企大风服装厂的股权争夺,牵连其中的各派政治势力却盘根错节,扑朔迷离。H省检察院反贪局长陈海在调查行动中遭遇离奇的车祸。为了完成当年同窗的未竟事业,精明干练的侯亮平临危受命,接任陈海未完的事业……

「人民的名义(影视原著)」读书笔记2500字 第(1)篇

随着祁同伟的吞弹自尽和高育良的锒铛入狱,汉东省上空多年厚重的乌云终于散去,轰轰烈烈的反腐风暴在陈海苏醒的那一刻暂告一个段落,自杀的自杀,双规的双规,数罪并罚的数罪并罚,以人民的名义为名,以一群老戏骨撑起全剧的骨架,以中央高度颂赞的反腐倡廉为基准线,《人民的名义》的气贯长虹让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下的些许阴影和最终的希望,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下的诸多人物特性,官员,银行家,警察,检察官,创业者,还有一直作为支线却时时推进事件进程的企业家们。

作为反腐电视剧中的绝对主线,官员们在《人民的名义》中的形象大多鲜明而多元化,正面圆滑的侯亮平,季昌明,刚正不阿的易学习,沙瑞金,亦正亦邪的李达康,都是个性鲜明,戏份十足的存在,即使是负面的高育良,祁同伟让人憎恶恨得牙根直痒痒,也都因他们不同的过往历程而有了可同情的一面。

但作为剧中时时推动事件的发展,企业家们的形象却非常单一和扁平化,诸如蔡成功,高小琴,甚至有比“我爸是李刚”后台更硬的兆瑞龙,似乎从进入观众视野的那一刻开始,他们要么在行贿,要么在放高利贷,要么在跟政府打麻雀战,要么在跟工人激化矛盾,似乎他们挣到的每一分钱,都充满着资本主义肮脏的血液。而在剧中,几乎所有的商业项目,纺织,房地产,酒店,甚至互联网加,他们的原生构成和从业经营着都是一股怪怪的存在,轻浮,阴险,狠毒,狡诈,这一群众生相的他们,真的能代表现实中当今主流企业家的形象吗?

我依稀地记得小时候翻到过父辈儿时的作文大全,四十年前的小学生对个体户的贬低仿佛源于天然,甚至连同学借给自己的伞还要顾及对方是个体户子女而纠结改不改收,这样从字里行间透露的对从商者的鄙夷细节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而当我阅读了足够多的当代作品,也不由的发现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企业家作为故事叙述的一部分,依旧是脸谱化和单一化的扁平存在。

余华在《兄弟》里写到的李光头,粗鄙浅薄,惟利是图,路遥《平凡的世界》里描绘的王满银,投机倒把,满世界闲逛,整一个被嫌弃和批斗的主。三四十年前的李光头,王满银,和今天《人民的名义》里锒铛入狱的蔡成功,高小琴,他们似乎是被从同一个磨子里刻出来的产物,从人生轨迹,心路历程到世人对他们的印象都没有多大意义上的进步。似乎在当今中国大多数的文学创作者心中,企业家的形象就是这样的贫贱而下作,而殊不知,企业家对于当代中国的意义,比他们想象的要远大的多。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说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最大的进步是出现了企业家阶层。”,2017年,改革开放即将进入第四十个念头,四十年前在中国大陆几乎绝迹的私营企业家,到今天形成了1500万的庞大群体,他们的出现以及带动中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如同中产阶级撑起了美国的国民经济一样,是中国过去四十年来最大的社会进步。但在文学作品中,他们的形象依然是千年以前白居易“商人重利轻别离”的负面形象,他们虽然眼光长远,投资准确,精于谋略,厌恶风险,但是惟利是图,恣意妄为,精于算计,道德无下限,绝大多数的获利模型都是通过行贿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得,我们看不到对他们多元化,有血有肉的描绘塑造,更多的是站在极其优越的道德制高点对他们进行的批判描写。而这种被设定出来的共识,对今天的企业家阶层是个非常不公平的现象。

“我们大风厂自始至终就没有获得过正常利息的银行贷款。”《人民的名义》的结尾处,蔡成功说的这句话深深震撼到了我,进入到银行的第四个年头,接触过的企业家,个体工商户和农户也有千把号人,我对他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他们尽管在各自的领域里付出汗水的辛劳默默耕耘,甚至可能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独领风骚载誉无数,但在中国当代的金融环境下,他们永远都被银行高高在上的资产水准和风险提示审视着。我见过因为没有有效资产抵押而遍寻无门的渔民农户,也见过自暴自弃将手伸向高利贷的个体经营者,见过因银行抽贷而资金断裂家破人亡的小企业主,也见过在草创阶段就因为初始资金不到位而胎死腹中的新兴创业者。改革开放的第四十个年头,中国当代的金融体系和经济环境决定了中小企业的融资依旧处在相对畸形的发展阶段,而企业家阶层作为在中国当代历史上诞生不到五十年的阶层,似乎是最能被忽略和牺牲的群体,这对他们而言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回到《人民的名义》里,贪官的祁同伟,高育良,甚至程度都能被悉心雕琢,描写出人性的多层次性,而企业经营者仍被定义为粗鄙的暴发户,这反映了今天的文学创作者对官员甚为熟悉,却对企业界阶层缺乏真正人文意义上的认识。我想,从文学的虚构领域出发塑造真正的多层次多元化的阶级形象,从而改造一个社会固有的对一个阶层的认识和依靠,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和社会责任的议题。

「人民的名义(影视原著)」读书笔记2500字 第(2)篇

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了,角色性格分明。

作为反贪局局长的侯亮平敢在大面积腐败分子甚至包含知己知彼的老同学和老师面前高举正义反腐的大旗,不惜单身赴鸿门宴,勇气可嘉,也许正是他的揣着明白装糊涂,和对朋友老师的真诚和细心温暖才使他得到了老师和朋友的理解。

高育良作为省委副书记,政法大学派的名誉领导,看重的是他的声誉和权利,除了被赵瑞龙精心设计的高小凤和对祁同伟的一次次宽容,其他的作为是官场上的规律使他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李达康,市委书记,和李达康同级别,一心只想要有政绩,不过他拒绝老领导赵立春的授意,使月牙湖免受污染,因此得罪老领导,被调到偏僻的林城,把自己努力了很久的成果拱手让给了自己的竞争对手高育良,而且晚一步进入省常委会,说明他一开始也是有原则的,但是到后来的林城副市长和光明湖项目的腐败等问题上,能看出他是重点抓经济发展,而严重忽略了纪检方面的工作,从丁义珍出逃后,他对纪检工作的否认和不追究到后来易学习到任后的谈话,都能深刻反映这一点。

沙瑞金  刚到任的省委书记,在这个帮派斗争中,高举正义旗帜,与两股实力不断周旋,就事论事,全面了解事情的发展,多角度思考人事任职以及历史遗留问题,深知用他山之石攻玉,以及到后来侯亮平被诬陷一事中,表现出来的欲擒故纵,深刻体现了他的政治斗争经验非常丰富,连高育良这个政治家都被他操纵了。

但是在后期,高育良一派倒台,他快速把易学习调到李达康身边以牵制李达康的作为,做的非常及时而且正确,但是反观他自己,又能有谁牵制到他呢?如果他没有大的政治错误,而且能够任职那么久,足以显示他的政治斗争策论是如何高明。

祁同伟 一个年轻时意气风发,能力超群,高育良的得意门生,最后官场的升职困难让他觉悟到政治资源的重要性,反过来跪求被他拒绝了多年的女神老师,在下定决心用婚姻换取政治前途的时候,他的心死了,后来想要用缉毒的成果换来官场得意,却发现官场不过是一场权利的较量,自己用生命换来的军功没有让他变得有多好,还是别人手中的小兵而已,于是对权利的向往使他变成了没有信仰,没有灵魂的魔鬼,人在恐怖中就更加喜欢和自己境遇相同的人,于是与他一样出身农村,经历涅槃的高小琴就成了他的红颜知己。他的结局是权利和财富驱使的结果,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样,前三辈子穷怕了,所以他要努力前进。在感情上,他基本忽略了师生情和同窗情,甚至设计杀害了大学时一直资助他的陈海,后来还主动设计陷害侯亮平,也是一个经典的官场人的做派。

从女人角度来看文中各个女人的经历,又不禁有点伤感,也许官场本是男人的战场,而每一个有名誉的女人背后都经历着不为人知的悲怆。

高小琴和妹妹高小凤从原本的贫穷渔民家女儿摇身一变,变成了现在的权贵,中间经历的事情是不是已经让高小琴失去了人性,变身成了远离幸福的女人了呢?我无法设想她最后成为了山水庄园的董事长到底是她的心甘情愿还是为了她和祁同伟的爱情而不得已的选择,还是之前的惨痛经历使之变成了没有灵魂的人,换成了现在对社会的一种报复。

梁璐 ,她的下嫁使一个凤凰男成功借势上位,但她始终没有明白门当户对的重要性,一把年纪依然保持着官场大小姐的傲慢和偏见,我想即使他对祁同伟再好,凤凰男的心里也不会认同她的付出吧,梁璐在他的内心被认定了是一个上位的工具,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还抱有多少幻想呢?

吴老师,高育良的前任老婆,她思维清晰,深知自己年老色衰,最后老公离婚的原因是喜欢高小凤给他研究明史,对于她这个明史教授来说真的是讽刺和侮辱,但是为了她在社会和学校中的名誉和便利,还是选择离婚后同居,以维持两方的权益,双方除了利用,还有没有感情呢?吴老师对高育良政治斗争中的献策也许只是出于对高育良承诺的他退休后大陆所有东西和女儿归她所有的一种期待吧。

陆亦可 正直,刚硬,一心投入工作,个人婚姻问题最终还是没有着落,家庭政治背景很好,但还是一个小处长,也许她也算是一个没有被提拔的政治小白吧,无法深谙官场的生存规则吧。

这部反腐倡廉小说真心看的惊心动魄,不论官场职场还是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时刻面临着对自己道德,权利,贪婪的考验,有人追求名利,于是想尽办法和权贵搭边,以方便得到更多的政府信息,从而牟利,赵瑞龙是最典型的代表。

有人为了权利和荣誉,不断操纵官场中的人事关系,比如高育良和祁同伟。

有人多年如一日地认真工作在基层,不求回报,只为人民谋福利,这样的人在当今是不是还存在呢?比如陈岩石,侯亮平,易学习。

最不好评判的是李达康,他对GDP的追求,和对下属腐败的无知,究竟怎么算呢?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004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终极复制:人工智能将如何推动社会巨变》读后感_1500字

    《终极复制:人工智能将如何推动社会巨变》读后感1500字 这本书有读者评价甚低,我的看法倒是略有不同。现在谈人工智能的书很多,着重点各不相同,把尽量多的有代表性的观点和论述综合起来…

    读后感 2022年9月9日
    76
  • 读《会写作业的机器》有感350字

    最近,我读了《会写作业的机器》一书,深有感触。 这本书介绍了D组的四位性格迥异的因一台会写作业的机器,而达成了联盟。但在使用机器代劳中,他们发现了机器带来的不单是好处,还有许多弊端…

    读后感 2022年6月30日
    137
  •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600字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600字: 文/罗磐。最近在看《毛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篇内容可以映射为:草创初期,行业内部已有巨头抢占市场份额,那么如何才能突破巨头的封锁? 结合最近看…

    读后感 2023年2月9日
    41
  • 读《哈利・波特》有感400字

    【第1篇】 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小说《哈利•波特》已风靡全球。故事主要讲了哈利•波特在十一岁生日那天接到了霍格沃茨的入学通知书,从此开始了在霍格沃茨的七年…

    读后感 2022年6月26日
    100
  • 《老人与海》读后感范文5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

    读后感 2022年11月6日
    45
  • 你好,我的‘李焕英’

    《你好,李焕英》 上映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大家都看过了吗?可谓是前面笑得有多开心,后面哭的就有多伤心,下面就由我为大家来讲解。 电影内容主要讲述,贾玲出车祸后,贾玲意外穿越回1…

    读后感 2022年6月22日
    8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