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笔记2500字

道德经

作者:老子 李若水译评

《道德经》原名《老子》,汉代的河上公所著《老子章句》,把《老子》整理为《道经》37章,《德经》44章,故有《道德经》之名。《道德经》作者为老子(又名老聃,名李耳),春秋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和孔子同属一个时代,但年龄长于孔子。老子曾任周王室藏书管理者。相传,《道德经》一书写于他归隐时,途经函谷关,守将尹喜向他问道,于是老子才留下这部《道德经》。《道德经》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部举足轻重的经典著作,是我国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它虽然只有五千言,但文约意丰,字字珠玑,句句精辟,内容涉及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科学、宗教等诸多领域。

「道德经」读书笔记2500字

要想读懂《道德经》,就必须明白其行文总纲,即“依天道定人伦”,用《道德经》原文说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道德经》每个环节的论述都始于宇宙天文,终于世间人伦。偏离宇宙天文这个锚定物,理解《道德经》恐怕就会矮化和误解。

第一章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第一章译文和解释:

真正永恒的宇宙规律(常道),是不可以描述的;那些可以描述出来的(可道)规律、公式、图表,什么牛顿三大定律,什么爱因斯坦相对论,什么量子力学,都不是真正永恒的宇宙规律(非常道)。事实确实如此,看似美轮美奂的现代物理学大厦,其实它的几根柱子却是建在假说的流沙之上,即使最基本的四种力(引力、磁力、弱核力、强核力,当然它们也只是假说)都没能统一起来。一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数据作为最基本的信息,我们都无法准确获得(这在现代量子力学中被称为“不确定性原理”),难道这还说明不了宇宙规律(天道)不可知吗?

不确定性原理

真正的事物(常名)是无法命名的,人为起的名字(可名),都不是真正的事物。比如,我们说的木头、石头、铁,甚至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夸克等等,都不是真正的事物(非常名)。他们像小球一样的外形,其实都是我们假设和想象出来的,其实他们都像是以一定概率出现的幽灵,而且随着人类粒子加速器能量的不断提高,人类发现越来越多的所谓各种粒子其实都是同一个东西,只是能量不同罢了。我们还煞有介事地给同一个东西起不同的名字,是不是有点搞笑呢?

原子假说

宇宙的开端,源自无形的能量(无);宇宙万物都是由同一种基本事物组成的(有)。我们可以观察到虚无能量(常无)的微妙(妙),也能观察到有形事物(常有)的外形(徼)。

其实,虚无能量(无)和有形事物(有)是同一个东西,物质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认为:能量=质量×光速的二次方),只是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罢了。他们都非常玄妙。

第一章中心思想:

老子在第一章只讲了两个事情,第一就是“天道不可知论”,即真正永恒的宇宙规律是不可用语言表达的;第二就是物质和能量(有和无)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

那么好了,依照“依天道定人伦”的总纲,我们可以猜测老子在后文中必然做两个推求:第一,从“天道不可知”推求“人伦不可知”;第二,从“物质、能量(有、无)转化的辩证统一”推求人伦的辩证统一。

那么,是不是这样呢?请看第二章。

第二章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第二章译文和解释:

世人平时共同认为的美和善,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美和善。这正是“人伦不可知论”啊!

既然物质和能量(有、无)可以相互生成、相互转化;那么,世人所说的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等等人伦评价也都是相对的、可相互转化的。这正是从“物质能量(有无)辩证”推求“人伦善恶辩证”啊!

既然世间常说的善恶美丑都不靠谱,那就不说,而是行不言之教。

圣王应像天道作用于万物一样始终如一,生养百姓而不占有他们,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地位之高,有所成就而不自居其功。只有不自居其功,才能不会失去什么。

第三章(略)从“人伦不可知”再延伸一步,说明各种所谓学说和圣贤都是不靠谱的,不能让他们像金银财宝一样出来祸乱迷惑百姓。

第一、二、三章中心思想:

首先说明,《道德经》章节划分和断句都只是后人搞的,原文中并没有分段和断句。后人搞的自然可能有错。为了便于交流,咱们仍依用目前分段方式。

我们弄明白含义后会知道,第一、二、三章,这三部分应该合成第一章。其中心思想是:从天道不可知,推求人伦不可知;从物质能量(有无)可以相互转化的相对性,推求人伦善恶美丑可以相互转化的相对性。

这一论述环节结束了,正是始于宇宙天文,终于世间人伦。

如果我们觉得把《道德经》往天文物理上解释,不可接受的话,那就再给大家举个例子,老子的学生庄子写的《逍遥游》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你真以为庄子在写神话的大鱼大鸟吗?那是砖家在搞笑,实际上《逍遥游》跟《道德经》类似,开篇都是在说宇宙天文,鲲鹏都是指的朱雀星座。

下面进入下一个论述环节。太长了,我就此专门写过文章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010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书之骆驼祥子读后感2000字

    读书之骆驼祥子读后感2000字心得感想范文: 上周偶尔听到一篇新闻,认为伟大的发明都要来两次,什么意思?播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书籍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早期书籍的出现是特权阶级…

    读后感 2023年2月8日
    19
  • 新闻大求真观后感300字

    【第1篇】 每个周三到周五晚上,我几乎都和坐在沙发上看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节目。这个节目主要是针对网络传言进行求证,以科学的实验来证明传言的真伪。 今天看的《新闻大求真》是一对夫…

    读后感 2022年7月24日
    114
  • 曹禺《雷雨》读后感1000字

    一场注定的悲剧 ――读曹禺《雷雨》有感 随着屋外惊雷阵阵不曾停歇,《雷雨》一书也步向了尾声。读后仍耐人寻味的是,曹禺先生压抑却不失奇趣的结局。都说暴风雨来临之前最为平静,看似两家态…

    读后感 2022年6月21日
    127
  • 读《生命,生命》有感400字

    【第1篇】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那蓬勃向上的;就是岩石缝里深深扎根的小树;就是风雪中傲然挺立的苍松。 今天,我们学了《生命,生命》这篇课文,使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一层新的认识。是啊,…

    读后感 2022年7月25日
    125
  • 资治通鉴读后感700字

    读《资治通鉴》有感 古人云:开卷有益。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是一种人生感悟,是一种历史回顾,是一种思想交流,也是一种境界提升。这个,在们的大力推荐下,我阅读了一本历史故事书――《资…

    读后感 2022年6月16日
    142
  •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2000字

    最近一个月断断续续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虽然只挑了其中的几个章节来读,但是受益匪浅。他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学到了很多切实有用的教育方法。下面我就简单…

    读后感 2023年2月4日
    2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