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两位作者合作撰写的,一位是心理学家,另一位是科学作家。10多年前,我们开始经常探讨杰出人物和“刻意练习”这个主题,并在5年前开始认真地围绕这个主题写书。在那段时间,本书在我们两人的思想碰撞中慢慢成形,以至于我们现在都难以分辨,书中的哪一部分观点由谁提出。我们只知道,本书由我们两人合写,比由我们单独去写要好得多,也完全不同。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读书笔记2500字 第(1)篇
刻意练习,缩短你和天才之间的差距
周末,同事们约好一起去打羽毛球。A同事打了十年羽毛球,水平中上等,B同事刚刚打了两年,水平不明。可是在单打中,A却落在B之后,好在是同事之间的娱乐活动,谁也不会在意输赢。然而,这件事情所反映出来的现象却值得大家思考,为什么一个打了十年羽毛球的人,却被一个才练了两年的人轻易赶超呢?况且,这样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也并不少见。
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第一,前者可能水平确实不高;第二,后者可能有羽毛球的运动天赋。那么问题接着就来了:为什么一个从事了十年羽毛球运动的人,水平依然不高?而一个才打了两年羽毛球却有着飞速进步的人,真的是天赋在起作用吗?
刚好,这几天读完了《刻意练习 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这本书,答案似乎就在这本书里面,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
《刻意练习 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这本书是两位作者合作撰写的,一位是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另一位是科学作家罗伯特•普尔。其中,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是“刻意练习”法则的研究和创立者,康拉迪杰出学者。他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如何获得杰出表现,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以上领域中的作用。目前来讲,他是“刻意练习”领域世界顶级的研究者之一。
在这本书中,作者认为“一万小时理论”的说法是不靠谱的。因为,一个人获得杰出成就所需的时间,因行业领域不同而不同,况且,重复的练习未必会获得想要的成果。要获取杰出成就,就要结合本行业或本领域的特点,进行刻意练习。在我们进行刻意练习的同时,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也会配合我们的训练,产生相应的适应能力,创建对应的心理表征,以处理更高级别的信息,接受更高级别的挑战。作者认为,这样的刻意练习,是一个人达成杰出成就的黄金法则,除此之外,别无它途。当然,作为一个研究人员,作者并不是仅仅提出这种见解而已,他在本书的后半部分中,还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利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来达成目标,还分析了杰出人物的成长路线图以及“天生才华”的形成原因。他告诉读者,所谓的“天生才华”其实是并不存在的,而是潜意识里刻意练习的结果。也只有刻意练习,才是决定一个人在某个领域获得成功的唯一重要因素,如果非要说基因也在其中发挥作用,那么它的作用是慢慢减少的。所以,不要徒劳地去羡慕那些“天才”,要知道,普通如我们,也是有方法有途径达成杰出成就的。
围绕“刻意练习”,本书的关键词还有以下几个:心理表征、有目的的练习及刻意练习的原则。
所谓心理表征,是一种或具体或抽象的心理结构,与我们大脑中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其他事物相对应。心理表征就像是知识和经验的宝库,帮助我们处理和解读信息,并用这些信息来做决策。杰出人物一般都创建了比较多的高质量的心理表征。而创建高质量心理表征的途径,就是练习。
有关练习的概念,本书提到两个。一个是有目的的练习,一个是刻意练习。有目的的练习,区别于重复的无意义练习,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01有明确的特定目标。目标是可分解、可操作且容易实现的。
02专注的练习。专注是指有意而为,能够紧跟计划,适当调整,控制目标实现。
03包含正确反馈。练习者能够通过反馈信息,明白自己好在哪里,差在哪里,下一步练习该如何改善。
04走出舒适区。不要在自己已经取得成就的技能等级上反复练习,而是略微提高难度,以达到新的技能高度。
而刻意练习,在有目的的练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个条件:
01行业或领域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练习者可以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02需要一个布置作业和反馈训练信息的导师。
有关这两点,作在本书第五章(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和第六章(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中有详细介绍。作者认为,如果所在行业或领域中,刻意练习可以实行,那么就采用刻意练习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否则,就最大可能地应用刻意练习的原则。
所谓刻意练习的原则,主要是以下三点:
首先,辨别出本行业或本领域的杰出人物;
其次,找出杰出人物与普通人的差别,即,令他们出类拔萃的原因;
接着,提出训练方法(最佳方法就是找到优秀导师),进行有反馈的刻意练习。
如此一来,即便是不具备任何“天生才华”的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刻意练习的途径,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就。
如果你是一个有上进心,愿意进行主动自我管理的人,我强烈向你推荐《刻意练习 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这本书。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仅仅掌握一门技能,已不能够满足我们多元化的发展,所以,多掌握技能,成为善于学习,善于掌握技能的“练习人”,已成为我们潜意识中的迫切选择,有意识地改造自己,用我们选择的方式来提高自己,从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让人生充满各种可能性。——我们读书,我们学习,我们不断进步,目的不就是这个吗?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读书笔记2500字 第(2)篇
本书致力于研究在一个领域中取得卓越成就的秘诀,具体来说,是卓越成就与刻意练习之间的关系。关于练习,Malcom的outlier阐述了著名的1万小时定律。本书与outlier的内在联系:首先肯定了Malcom要在任何行业达到卓越,大量练习是必经之路。但同时提出
1. 各领域这个阈值不尽相同
2. 真正的练习才matter
3. 1万小时不是一个承诺
因此在此基础上提出,刻意练习这个概念,认为刻意练习的累计时长是确定最终技能水平的唯一重要因素。
首先,了解刻意练习的作用原理。通过改变身体和大脑结构,重新资源分配,重新布线(强化神经元间的连结或增加新的神经元),从而产生质变。但在不同年龄段这种机制不同。大脑发育期练习具有神经学上的优势。然而这种改变具有一定的可逆性,所以需要持续练习加以保持。
但刻意练习区别于天真练习在于
1) 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目标要合理而具体,且被分解,不能指向模糊和总体的改进;需要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特定的目标上,或者技能的一个分解,反复练习
2) 需要建立了完善的反馈机制,伴随着不断地纠错和改进
3) 需要非常专注并投入,短时高投入的局部联系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式
4) 要将自己推出舒适圈之外的,刻意练习发生在舒适圈之外。所以它并不是一个愉快的过程,打破身体和大脑建立的稳定性,发挥大脑和身体的适应能力,拓展潜力。创造机会和设计方法来提高。
作者接下来具体介绍了一些荷刻意练习紧密相关的具体方法:
如何突破瓶颈:
1. 有充分的动机达到卓越, 保持动机, 大多数人满足于一个acceptable level; 或者到了可接受水平后,成为自动化重复,无意追求进一步的提高
a. 强化前进的理由: 强烈的兴趣,自加燃料,技能本身-因为会所以要,成就感,相信方法正确努力练习就一定可以,让周围都是鼓励认同支持你的人,进入对同一件事感兴趣的团体获取理解,欣赏,支持和反馈;
b. 弱化阻止前进的影响-固定时间强制练习, 摒除干扰,养成习惯; 精心设计目标,并给自己奖励,防止轻易被失败打败,小心保护成就感和信心; 想要放弃时,跟自己达成协议,到了什么水平再放弃
2. 遭遇停滞,尝试不同的路径,不同角度的练习,变换训练模式,而非简单的更难;以新的方式挑战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提高模式
建立心理表征:
概念:关于某个事物形成的心理结构,类似于程序员所封装的类的概念。这个结构决定了日后在调用这个类的时候的作用和效率。心理表征在刻意练习中的作用:提高技能和改进心理表征互相促进的关系。高效刻意练习的一个本质,是创建高质量的心理表征。
通过创建心理表征,我们能获得更高效有意义的记忆,创建一种编码,既见树木,又见树林。
1) 发现隐含规律
2) 建立解释信息的机制
3) 有效组织信息
4) 制定精进计划,关键路径
导师和学习环境的作用:非常重要!行业和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心理表征和刻意练习路径是基本稳定的
1) 辨认行业内最杰出的人, 他和一般人的差别解释了他的卓越成就;客观的测量标准有助于定位这些最优异的人;研究大师的作品,复制,找到差距。莫扎特父亲采用的方法
2) 无论何时,最佳选择是找一位优秀的教练或导师(帮你创建心理表征,设计流程,监管,提供反馈)这样的例子,可参见摔跤吧,爸爸。当你到达一个水平时,可能需要更换导师。
3) 没导师,则要努力构建专业的学习环境:兴趣团体,论坛等
卓越和先天基因,天赋,智商,年龄,以及刻意练习之间的关系
1) 局限:练习时间的局限而非心理或身体上的局限
2) 基因的差别在于大脑身体构造有助于练习发挥作用,比如更容易专注;天赋要再大量练习后才会显现
3) 智商的作用在于,有助于理解并创建心理表征;
4) 年龄差别在于大脑和身体的适应性不同,神经性上的优势。
5) 通过诸如心理暗示,获取外界资源等来作用。
6) 但最终都转化为所需练习时间上的差别,并且产生的差别在后期会逐步消失。练习是唯一通往卓越的关键因素。例子:莫扎特4岁开始训练,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论文更早更多
杰出人物路线图 1)产生兴趣,入门 2)变得认真,精进 3)全力投入,精通 4)开拓创新,但如果不是对行业领域了如指掌,也无法提出宝贵的有价值的创新。
最后,
1) 刻意练习是一种孤独的追求
2) 大多数人都没能达到足够的技能水平,还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
3) 我们可以掌控自己的潜力,可以有意识的,以我们自己选择的方式来提高自己
4) 技能比知识更重要,而学习技能的体系比技能本身更重要。实现从‘知识人’到‘练习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