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最具争议的小说,日文版销量已超过150万册。本书先后于2009年、2014年被日本、韩国改编为同名电影。这不是事不关己的事,某一天你或许就会成为书中的主人公。那时,你手中的刀刃会指向何方?——东野圭吾长峰的女儿在看完烟火大会后彻夜未归,几天后尸体在荒川下游被人发现。正当长峰和警方都没有任何头绪时,他接到一个密报者的电话,知道了凶手的姓名和住址。长峰潜入凶手家,看到了女儿遭受凌虐致死的录像,愤怒痛恨到几近崩溃。一直以来的守法公民决定执行“法外正义”,他乔装打扮,走上了复仇之路。
「彷徨之刃」读书笔记2500字 第(1)篇
这本书和东野圭吾以往的小说不一样,以往的小说往往是以多个人的视角描写的,甚至里面都会有个很聪明很细心的警察,慢慢去推理发现真相。而这本小说是直接开门见山的告诉大家发生了什么。但是这本书也延续了东野圭吾先生对于人物心理的精彩描写,甚至是对于其他暗线的处理,比如千晶(因遭受快儿等人的强暴自杀)的父亲的心理和遭遇的描写,以及对于那些冷漠无情的媒体,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被害人的感受,甚至通过一些语言技巧去挖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描写,以及对于以往青少年犯罪的描写,这些都体现了东野圭吾先生优秀的写作水平。
《彷徨之刃》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五个人的彷徨,最后出现了一个悲剧。其中还写出了很多问题,如家庭教育的问题,每一个问题少男少女面前都有家庭教育的问题,不论是加害者还是受害者;如法律的滞后性,对于青少年犯罪的处罚不到位的情况,如社会媒体的不负责,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的隐私等多个问题。
长峰的彷徨:在妻子离开后,与十六岁的女儿相依为命,可女儿被两个未成年人注射毒品后强奸死亡,经历了几天行尸走肉的生活,后在一个知情人的告密下找到了当时强奸女儿的房子以及拍摄下具体情况的视频,长峰看完视频后是绝望且愤怒的,这时侵害绘摩两个人中的伴琦敦也回来了,在愤怒下长峰拿着菜刀将敦也杀死,并将敦也的生殖器用菜刀剁碎。这时候长峰是彷徨的,是等警察抓住另一个人,也就是快儿还是自己去?在当时日本的环境下-几个青少年因同学没有给自己游戏机,就将此同学踢死并放火烧尸,后因少年法没有判刑的这种背景下,长峰选择了用自己的方法找到快儿,让快儿受到惩罚,这是长峰第一次彷徨。第二次彷徨是在和佳子发现了他是被追缉的嫌疑人后仍选择帮助他,以及警察先长峰一步找到隐藏快儿的民宿的时候,长峰想过去自首,然后在法庭上质疑少年法,可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神秘人又告知了其快儿的地点,最后一次机会了,长峰选择了前往~
中井诚的彷徨:作为其他两个人的跟班,诚开着车,快儿带着以往常用的氯仿以及最想拿到的魔粉(一种毒品)和他们一起寻找“玩具”(书中两个青少年对于女孩的态度给我的感觉就好像是玩具一般),最后找到了绘摩,在路途中诚一直都在彷徨,不想参与这次行动,可由于自己生性胆怯,又害怕快儿的威胁还是半推半就的参与了,在父亲给诚打电话的时候,诚还是很庆幸的。这是第一次彷徨。第二次彷徨是在知道绘摩死了以后,自己好像隐隐约约知道实情,在告诉别人与不告诉别人之间彷徨,最后选择告诉绘摩的父亲长峰,在长峰杀了敦也以后,诚也将快儿可能去的地方告诉了长峰,长峰才开启了复仇之路~
ge
和佳子的彷徨:孩子年幼时因为意外死亡,与丈夫相互心里埋怨并离婚的和佳子,在发现自己民宿里面住的就是警察通缉的犯罪嫌疑人长峰后,一直在彷徨,要不要报警。在长峰的电脑上看到绘摩被性侵的视频后,选择了不报警,并且积极帮助长峰,将自己多年未住的房屋当做长峰的隐藏处,在警察询问的情况下选择隐瞒长峰的行踪,甚至在知道快儿可能隐藏的民宿后,自己开车送长峰过去,和佳子想在和长峰行动的过程中,思考什么才是正确的。和佳子本来已经和长峰说好,自首。但很戏剧性的是神秘人又来告密了,长峰的不辞而别去复仇,和佳子彷徨了,最后还是选择了告诉警察,为了想让长峰自首~
和佳子父亲隆明的彷徨:在警察询问的时的种种问题和电视新闻报道的情况,以及自己女儿之前的种种异常的情况,隆明怀疑了和佳子知道长峰的去处,甚至可能成为了长峰的帮凶,在父爱和法律之间,隆明最后选择了提前去到民宿,阻止和佳子和长峰的行动,并告知警察已经赶到民宿的消息~
警察真野、织部、久冢的彷徨:作为调查命案的三位主要警察,在一边调查的同时一边彷徨,职责要求希望能尽早抓住长峰或者早点找到快儿,而随着慢慢的调查,看着越来越多的受害者,内心一边希望长峰能够在警察找到之前能够报仇,久冢在长峰报仇前戏开枪杀死了长峰,阻止了长峰报仇之后,选择了辞职,这也是内心的彷徨吧,真野最后甚至发出了:警察是为了维护法律,而什么是正义的感叹~
不过在这本书中,东野圭吾先生虽然在书中好似在映射法律的不公正,如书中“国家并没有一个让他们心服口服的方案,少年法是一道保护加害者的堡垒,对被害人冷酷无情”这样的描写等,这其实是指出当时日本的法律的不足,甚至社会一种少年犯罪猖獗而法律滞后的一种现状,但其实在书中结尾还是选择了将罪恶深重的快儿交于法律处罚,先生还是想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不能成为别人的法官,我们只能被法律加以惩罚。法律虽然会滞后,但是正义永远不会缺席。
「彷徨之刃」读书笔记2500字 第(2)篇
读完纸质版《彷徨之刃》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悲凉,因为愤慨,东野圭吾的笔下,是满满的恶意。人性的自私自利,冷漠无情,胆小懦弱,是罪恶的源头。因为罪恶而惨死的灵魂,我们又该怎样去定义社会的正义?
故事讲述了一个与女儿相依为命的父亲,在女儿被两个未成年人凌虐杀害后,得知真相的他捅死了其中一个未成年凶手,为寻找另一个凶手复仇而被警方通缉的杀人犯的故事。
当自己目睹疼爱的女儿惨死的真相时,长峰的心情可想而知,痛苦、愤怒、悔恨折磨着他,他要让凶手付出惨痛的代价,好为女儿报仇,在这里我不觉得长峰的做法过去冲动偏激,以暴制暴的行为虽然我不赞成,但是特殊情况特殊对待,那么残忍的手段去毁掉一个女孩的人生,毁掉整个家庭的未来,任谁都会觉得不可原谅。
中井诚是两位凶手的从犯,他没有直接造成死者的死亡,却从中协助,只因为他惧怕两个凶手报复,作为一个未成年人,他一点法律意识都没有,不懂法不抵抗最终使他深陷险境。他懦弱,但还好有那么一点良知,不过也是自私自利,缺乏教养,这样的小孩最终只能碌碌无为,活在生活底层。
从本书来看我们可以知道日本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的情况。少年法的建立不是为了维护该有的公平正义,而是为了拯救那些犯了错的未成年人,(即使他犯下滔天大罪)有谁想过可是那些死去的人谁去为他们的生命负责?死者家人在被毁掉的未来又该怎样苟延残喘的活着?我觉得这不公平,为了维护社会表面的稳定,竟然放任罪恶一次次的发生?我也忍不住怀疑,这样的社会难道不有朝一日分崩离析吗?我们这样做究竟在保护谁?社会的安宁还是未成年凶手?
文章里面说到“警察到底是什么呢?是站在正义的那一边吗?不是,只是逮捕犯了法的人而已。警察并不保护市民,要保护的是法律,为防止法律受到破坏,拼命东奔西跑,但法律是绝对正确的吗?如果绝对正确,为什么又要频频修改?法律并不完善。为保护不完善的法律,警察就可以为所欲为吗?践踏他人的心也无所谓吗?”点破结局,作为警察也很难做,不执行上级命令会失去工作,执行的话又忍受良心上的谴责,有些事情,本来就没有正确答案。
未成年的犯罪,究竟是谁的过失?我想父母总归负有一些责任。孩子不仅要养更要教,教育之恩比养育之恩要重要得多,放任不管任其发展最后可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我能理解凶手的父母一味的为孩子犯下罪过辩解的原因,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因为懂得,更应该理解被自己孩子无辜残害至死的死者至亲的痛苦?他们又有什么过错中年丧女,子女死法还那么凶残泯灭人性,换作谁,也无法轻易放过残害自己儿女的凶手?凭什么死去的人要做凶手改善的垫脚石?身为警察,更清楚何为正义,也不禁内心希望长峰能够如愿杀死凶手,结束这个泯灭人性的社会祸害,尽管他还是未成年人,但法律之下人人平等,杀人偿命不应因为年龄而有所宽容。
彷徨之刃最终该指向谁方?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被害人父亲指向凶手,而警察却指向了被害人父亲……最后的博弈中,当长峰手中的枪瞄准凶手时,嘣的一声,我以为凶手终于死了,可是倒下的却是长峰。就差几秒,就差那么几秒,长峰的子弹就要飞出穿破凶手心脏,警察的子弹在空气中冷冽的划出,不是因为长峰速度慢,而是他关键时刻犹豫了,不止是因为和佳子喊出的劝阻,我觉得是他仅存的一点善念让他最终失去了最后的机会,一想到这个,我就觉得难过。
和佳子劝长峰自首,她希望他能放下仇恨,他的人生已经被毁了,可是不能再毁得彻彻底底,所以她想拯救他。可是丧女之痛不亲身经历又怎么刻苦铭心,长峰日日夜夜心心念念的不过是复仇,从知道女儿的死因那天起,他的人生只剩下复仇,他为复仇而活着,浑浑噩噩如同行尸走肉。和佳子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我却希望她不要阻止,因为那个未成年凶手真的该死,他犯下的错是无法弥补的,也无法原谅,让他活着那些因他死去或痛不欲生的人又该怎么办?难道他们就活该接受这样的命运?家破人亡,而凶手逍游法外?即使长峰会因为蓄意谋杀第二个未成年凶手而判处死刑,但是他完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心安的死去,不留下一丝遗憾,这才是我心中的正义。
我不知道警察最终做出的抉择是否正确,但是我也在怀疑:未成年犯罪进了少年所接受所谓的教育真的能让他改邪归正吗?一味的容忍最终会不会换来犯罪的未成年把少年法当做救命的附身符,觉得祖国在保护他,从而为所欲为呢?法制保护下的未成年少年最终是人还是被欲望支配的怪物?这一切都无法预知,只是我知道,一旦担心的局面发生,将有更多无辜的生命为此陪葬,将有更多的家庭痛不欲生,所以慎重的去完善社会体制,社会既需要稳定,也需要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