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读书笔记2500字(2)篇

刀锋

作者: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本书是毛姆四大长篇小说代表作中最后一部,小说初稿完成后,他说:“写这本书带给我极大的乐趣。我才不管其他人觉得这本书是好是坏。我终于可以一吐为快,对我而言,这才是最重要的。”本书背景设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小说主人公拉里一战时服役于空军,曾在浩瀚无垠的天空中高飞,想要“远远超越世俗的权力和荣誉”,战友之死让他惊觉生命之无奈与不可超越。退伍后,拉里不上大学,不结婚,也不愿就业,抛下亲友,到欧洲游历,最后远赴印度,在一位象神大师的静修院受到启发,顿悟了生命的真义。本书是毛姆以自己真名作为叙事者的长篇小说。书中人物虽都“另取其名”,内容却“毫无虚构”,都是源自毛姆与友人的亲身经历。

「刀锋」读书笔记2500字 第(1)篇

### 世间悟真,如历刀锋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一、章节整理

第一章描绘艾略特在贵族社会的成功光环,主要是奢侈豪华的物质生活和左右逢源的社交生活。

第二章,写伊莎贝尔和拉里的分手,这里不仅仅是结束一段三观不合的爱情,而是两种生活的分道扬镳。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一次决裂,伊莎贝尔是现实的女性(这一点无可厚非),他不能接受拉里给的清贫,选择了奢华的生活。却又藕断丝连,无法达到理想和现实的平衡。

第三章,经济危机下物质家园的高速扩张和崩溃,带来的精神家园的摧残,对比之下显示出了拉里的生活方式的优势和伊莎贝尔的现实主义生活的顽强。

第四章,写拉里对大家的帮助,比如马图林一家,苏姗·鲁维耶母女。一个是以实用主义和物质主义为理想的破灭,一个是身体疾病导致的虚弱,却都得到了精神的安慰,鼓励和修复。

第五章写苏菲和艾略特的悲惨境遇,特别是伊莎贝尔对苏菲的评论虽然冷酷无情又暗含妒忌,但其实似是而非。

第六章,通过和拉里的交谈,讲述了拉里漫漫的求索历程。

第七章,各归其位,各人有了自己的结局。有的取得了间段性的成功,有的得到了最终的结局,有的还在践行着自己的选择。各种结局组成了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的众生相。其中没有任何的道德评价,表露出作者宽广的胸怀和仁慈的态度。

二、人物简析

艾略特·谭伯顿:上层社会的佼佼者,有优秀的个人素质和出色的生活技能,并在上层社会展现出杰出的社交才能,但是这种贵族圈子的生活也是喜忧参半的,即帮他得到了丰厚的财产和名声,也最后毁了他的生命。

作为物质主义的代表,在上层生活中表现的越是成功,越显示出精神的匮乏和庸俗。特别是最后写墓志铭的那一段很是幽默搞笑加辛辣讽刺,到死都忘不了自己的优越性,甚至认为天堂也是一个阶层分明的世界,而自己死后依然是天上的贵族阶层。

伊莎贝尔:一个现实主义的人物,虽然放弃了理想的爱情,选择了奢华的上层生活,但是在家道中落的时候能迅速的做出调整,提现了其顽强适应性。却也有其冷酷无情和高傲的一面,特别是在对堕落的苏菲的评论时暴露无遗,而且凡事以自我出发,最后把苏菲送上了绝路。除了女人的妒忌,还有其冷酷,自私,自大和工于心计。她想把理想自我寄托到拉里的身上,恰恰说明了其理想的荒芜。

苏菲·麦唐纳:一个外表平凡,心灵纯净,有艺术追求和爱好的女子,在生活中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自甘堕落直到灭亡。

劳伦斯·达雷尔:(拉里)一个偶然的契机加上一次痛苦的经历让他省思生命的意义:“我想确定究竟有没有上帝,想弄清楚为什么有邪恶存在,也想知道我的灵魂是不是不死。”在后来的人生中一直不停地尝试去求解,放下爱情,放下工作,不停地进行思考,阅读和参访,在文学艺术,科学心里,西方宗教方面孜孜求索终不能解,最后去东方的印度拜师修禅,最后终于有所了悟,回归了一种平淡处世,凡事随和,慈悲为怀,戒除私心,节制性欲的生活,明白了最伟大的理想应该是自我实现。

苏姗·鲁维耶:其中最有戏剧性的就是这个女人的人生,从贫寒之家出走的少女,在以绘画模特为业的半妓女生活中,最后却曲折离奇的过上了上层社会的生活。由于其天生的审美天赋,明确的生活目标,善于学习不断成长的能力,和步步为营不断进取,以及对自身资源和运气的合理把握,个人觉得其中除了拉里外,只有苏姗·鲁维耶能把现实和理想合理的平衡,获得满意的生活,当然其中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三、总体评价。

总体来说,整本小说语言优美流畅,清新自然,情节算不上曲折离奇,一波三折,但也是着实很有让人惊叹震撼之处,特别是作者平静,包容,平和的语气,虽然也有使用讽刺的手笔,但几乎做得不露痕迹。其中的论述,也能够使用的恰到好处,最后的世界众生相的归纳,更是棋高一着,别具匠心,这些都显示了职业小说家高超的职业技能。

「刀锋」读书笔记2500字 第(2)篇

继《月亮与六便士》、《面纱》、《人性的枷锁》之后,读完了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第四部长篇小说《刀锋》。

据说“刀锋”一词出自《枷.奥义书》,意思好像是说“剃刀边缘无比锋利,欲通过者无比艰辛;是故智者尝言,救赎之道难行”。通俗的说,就是“悟道”之途很难,难的就像行走在刀锋的边缘。老实说,书读完了,题目却仍然是一头雾水,主人公“悟道”之途我没看出有什么艰辛,我看倒是很潇洒,也很享受,游山玩水,无所事事,喝酒、看书、闲聊、偷情。

这部书的背景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现代社会最为动荡的一个年代。主人公美国青年拉里参战前是一个很正常的小伙子,可能是受到战争血腥和生命无常的强烈刺激,退伍回来的拉里性情大变,如果放在现在来说,应该是患了“战争创伤后应激障碍”吧,不管怎样说就是不愿意工作,无意进取。似乎生活于他而言失去了兴趣,失去了目标,失去了动力,只是想经历,想探索,想搞明白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而且不惜一切代价,痴迷一般执着,不在乎物质,不在乎任何人的意见,甚至也不在乎深爱着自己的伊莎贝尔。

在拉里的身上,我看到了人生最深的绝望不是慌不择路,而是无路可逃。

探索生命的价值无可厚非,追寻人生的意义也实属正常,只要不伤害到他人,顺应灵魂的召唤,直面内心的渴望,也不过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而已。

在我眼里,如果说《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那《刀锋》里的拉里充其量就是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他要比思特里.克兰德好很多很多,至少他是单身,没有抛妻弃子。

相比之下,我很喜欢女主人公伊莎贝尔,由于成长的缘故,伊莎贝尔从小就接受了大人灌输的价值观,她不会想到钱的事,因为生活向来都是衣食无忧,不过她仍然能凭直觉认为钱很重要,钱象征着权势和社会地位,男人赚钱天经地义,人生本来就该为此努力。

她为人风趣,举止优雅,处世圆融,聪明、理智、清醒。拉里向往的是“骑着自行车载着她周游世界”的小浪漫,可她却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因为她是一个物质主义者,是一个能够清醒地享受奢华生活的人,这本没有错。

至于那个因为丈夫和孩子在车祸中双双丧生因而甘愿酗酒、吸毒、滥交的苏菲,曾经有天堂般美好的生活,一夕破灭后,为了报复生命的残酷,绝望之余坠入了地狱。她觉得即然喝不到天堂的琼浆玉露,倒不如让自己镇日与屎尿为伍。我理解,我同情,但我很反感。如果活着就是为了作践自己那还不如去死。

至于有人说是伊莎贝尔间接杀死了苏菲,我想说的是,即便没有伊莎贝尔,也还会有其它的契机让苏菲重陷泥淖,因为她已经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无药可救,也无人能救。我不认为伊莎贝尔自私和残忍,恰恰相反,我倒是很愿意为伊莎贝尔的清醒、果断和机智鼓掌。

那个热衷于上流社会的交际达人兼钻石王老五艾略特孤独却不失幸运,虚荣又满怀爱心,让我由衷地尊重,人各有志,无可厚非,有善良和责任足够了。

最后,那个不承认自己是下里巴人的格雷,其实就是一个标准的凡夫俗子,好人有好报,他最大的成功就是娶到了伊莎贝尔。

人生,犹如一场烟花,结束了,散尽了,能留下什么?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人生不甘心随波逐流,就等于是场豪赌,失败的不胜枚举,成功的却寥寥无几。就算所谓的成功了又怎样,不过多一时的燃烧,多几分的炫丽罢了,况且也未必。就像思特里.克兰德和拉里,但好歹思特里.克兰德有画画的天赋,而拉里不差钱。

我们呢?

什么都没有吧?

还想豪赌一把?

疯了吧?!

扯掉生活的面纱吧,看清人性的枷锁吧,拾起地上的便士吧,累了抬头看看天上遥不可及的月亮吧,天旱无雨,赶紧浇浇自己的春玉米和夏玉米吧。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066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霍金故事》读后感600字

    永不言弃,方显英雄本色――读《霍金故事》有感 霍金,被认为是个全身瘫痪的废人,一个曾被预为不久于人世的可怜人,竟靠他那勇敢向命运挑战的精神,顽强地活到现在!不仅如此,他还成为最著名…

    读后感 2022年7月12日
    94
  • 《小王子》读书笔记好句摘抄及读后感2000字

    《小王子》读书笔记好句摘抄及读后感2000字范文: 原计划是要写作业的,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但还是要做计划。由于心情浮躁,我决定再看一次《小王子》这部电影,作业晚点再想吧! 《小王…

    读后感 2023年2月17日
    30
  • 与书为友 其乐无穷

    与书为友 其乐无穷 ――读《俗世奇人》有感 一本书可以让你领略知识的无穷无尽,一本书可以让你在知识的中无法自拔,一本书可以指引你向前进。 《俗世奇人》里可有不多奇人妙事:刷子李、泥…

    读后感 2022年6月11日
    130
  • 读《九寨沟》有感300字

    蓝天.白云.雪山.森林,倒映在晶莹剔透的湖泊.泉水.滩流.瀑布点缀成一串宛若从天而降的珍珠。这就是一尘不染,自然纯净的童话世界―! 它不仅拥有十分丰富的动资源,而且还有适合温带生长…

    读后感 2022年6月26日
    133
  • 中国成语故事读后感300字

    【第1篇】 八仙过海,是说有八个神仙各有各的本领。传说,有一年正逢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八位神仙也去参加了。在天空中他们驾云过海,只见海面上波涛汹涌,巨浪狂吼一派惊心动魄的景象。这时一…

    读后感 2022年7月15日
    62
  • 《哈利波特和阿兹卡班囚徒》读后感800字

    读《哈利波特和阿兹卡班囚徒》有感 今年,因为新冠疫情我那都没有去。除了写作业和补课,我还看了一本由英国著名作家罗琳精心撰写而成的精彩魔幻小说《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这本书让我百…

    读后感 2022年7月6日
    20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