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读书笔记2500字(2)篇

一句顶一万句

作者:刘震云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同名电影11月4日上映。从《手机》的真话之难寻与说谎之必要,到《我叫刘跃进》人际间的偶然与必然,鬼才作家刘震云费时三年创作《一句顶一万句》为生而为人,“觅知音”之必要。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写的是现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一个出走,一个回归,他们寻寻觅觅,与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试图表达内心的矛盾与无助。从荒野的乡村到繁忙的大都会,由20世纪中叶到新世纪初,不论是高高在上的县长、镇长,还是老师、理发师、屠夫、染坊工、传教士等寻常百姓,当说话成了唯一的沟通管道,语言又无法直达核心,孤独便永远如影随形!寻常人的事件,串连成不平凡的故事。刘震云说这是目前为止,他最满意的作品。

「一句顶一万句」读书笔记2500字 第(1)篇

‌看了刘震云这本《一句顶一万句》,内心有戚戚焉,但却不知说些什么,也不知从何说起。但凡好的小说,其立意和主旨大抵是较深刻的,有时读者或是不能理解作者的意图,或是即使能抓住作者意图的零星、半点,却苦于理解不深难以用言语表达。刘震云这本人物众多、叙述层叠、绕前绕后的小说在讲什么?我不太能说的清楚,但书中人物的经历、感触和苦楚我感觉自己可以体会一点儿。先说书名《一句顶一万句》,一句顶一万句是什么意思?搜索小说全文,没有任何人说过这句话,倒是“一句”“一句话”这样的字眼不计其数,“一万句”这样的字眼却一个没有。小说的主人公杨百顺(杨摩西、吴摩西、罗长礼)和小说中其他人物,在与人交往、相处的过程中,不论是亲人、朋友还是老公、老婆,都以能不能说得着话为基础。他们想找到一个可以说得着话、能说掏心窝子话的人,如果不能把一些内心底的话说出来,他们会觉得憋闷。所以,“说话”、“一句”、“一句话”就在文中反复出现。有的人因为不认识的人一句话说到自己心里去了和他成为了知己,有的人和终日在一起的亲人讲不到一起去所以无话可讲。能讲到一起的人一句可以顶一万句,讲不到一起的人干脆不讲。在这里,讲话其实是沟通的由头,书中人物都在找那个可以说一句话能顶一万句的人。这是我对这本书立意的解析之一。然而,说话就那么重要吗?遇到那个可以一句顶一万句的人就那么重要吗?这就涉及到了沟通的意义。有人评论刘震云这本小说是在写“中国式百年孤独”。需要沟通是因为孤独,人都有闲暇需要打发,都有愁闷需要排解,都有难题需要解答,所以需要那么一个可以说得着话的人。小说的主人公杨百顺百事不顺,一生坎坷,所做的各种营生都不能善终,最后竟然不知道去哪里、去做什么,所以他找到意大利传教士老詹想拜他为师,因为老詹曾经说过信教可以知道“自己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杨百顺不知道自己要往哪儿去,称自己要被愁死了,所以他找到了老詹。可天主教所要解决的“到哪儿去”根本不是杨百顺所遇到的走投无路、不知做什么的“到哪儿去”。所以,杨百顺包括书中其他人对未来的这种迷茫,是一种中国式孤独。他们渴望寻找到那个可以一句顶一万句的人来消除迷茫。这是我对本书立意的解析之二。那么,杨百顺找到那个人了吗?显然没有。杨百顺被生活所逼一变再变,他本来只想做个像喊丧的罗长礼一样的人,却做不成,他由杨百顺变成了杨摩西,又由杨摩西变成吴摩西,最后他弄丢了唯一可以和自己说得着话的五岁的巧玲(改心、曹青娥),便心灰意冷,人问他叫什么,他便随意答叫“罗长礼”,把他一直以来想做的人的名字拿来做为安慰。小说中其他人又怎样呢?他们虽然可以找到那个说得着话的人,却好景不长,所有的好朋友最终都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成了仇人。他们没有找到或找到之后又失去了那个可以排解孤独的人。小说的最后一章,七十多岁的曹青娥(巧玲、改心)临终前依然在惦记他继父吴摩西(罗长礼)临终前讲了什么话,罗长礼(吴摩西)临终前也惦记着他丢失的继女巧玲(曹青娥)。上一代人的寻找还没有结果,下一代人(牛爱国,曹青娥的儿子)又开始了他们的寻找。小说以牛爱国简单的一句“不,得找”作为结尾,也分明说明这群迷茫、孤独的人,包括上一辈人和这一辈人还在继续寻找。这是我对本书的立意解析之三。最后,刘震云有没有给国人消除孤独开出药方呢?貌似没有。在这部小说中,似乎没有人生活的非常幸福、自在,所有的人都在寻找。意大利传教士老詹这一人物的引入也颇有深意,他一直在本书故事的主要发生地河南延津传教,八年来只有八个人跟随他,第九个跟随他的杨百顺被他改名为杨摩西,不料最后入赘给吴香香又成了吴(无)摩西。而且,传洋教的老詹最终并未帮助杨百顺消除迷茫和孤独。究竟刘震云把杨百顺变成吴摩西,是想表达没有像摩西那样的先知像带领犹太人出埃及那样带领中国人消除孤独、寻找寄托呢?还是他意在说明西方的宗教信仰不能解决中国人的心灵寄托问题呢?不得而知。总之,这本书是读起来让人有些沉重的书,既因它叙述了中国这片土地上普通民众生活苦痛、劳碌的一面,又因它提出了问题,却没有给出答案。不过,这是一本可以引发国人思考和重视的书。另外,此书层叠、盘绕的叙述方式让人感觉比较有意思,刘震云介绍人物经历和故事情节如大树开叉,他由树根说起,树根未说完提到了树干,接着说树干,树干未说完,又说起了树枝,绕来绕去绕回树根,这时读者发现,他呈现给我们的是一颗长得密密麻麻的完整的大树,根、干、枝、叶俱全,脉络一下清晰可见。所以,本书值得一读,不过需要耐心!

「一句顶一万句」读书笔记2500字 第(2)篇

一碗顶一万碗!这就是我打开这本书的机缘,这话是康震老师在向上吧诗词里和刘老师开玩笑的时候说起来的,节目里多次提到这本书,也是因为刘老师的博学和幽默,注定与这本书有缘,

他总是淡淡的,话语静静地,慢条斯理不懂声色的给你讲段子,比如,因为他是河南人,屡试不爽,也能看出刘老师爱家乡的情结,

一句顶一万句,在我看来,其实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一生能有个说得着的人,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所以吴摩西最后丢了女儿以后,再不回延津,吴香香为了老高,抛弃家庭和孩子,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不是脚,又怎么知道舒不舒服呢,

百顺,百顺,诸事不顺,这让我想起余华笔下的富贵,富贵,富贵,一生颠沛,家破人亡,最后只有一头黄牛陪伴他,任何事我们都可以选择,唯有日子,但日子来了,不管怎么样,你都得过下去,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

正如杨百顺,从磨豆腐,到杀猪,到染坊挑水,再到给老詹做徒弟成为杨摩西,到劈竹子,给老史种菜,入赘到吴香香的馒头店,成为吴摩西,后吴香香和老高私奔,假意寻人又丢了唯一说得着话的养女,最后离开延津,成为罗长礼,这一生,他知道是谁,从哪来,可是,到哪里去呢,在现实的生活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孤独感油然而生,他始终有个梦,梦里的偶像是罗长礼,但他从未实现这个梦,怀揣着这个梦,在生活中挣扎着,前进着,日子还得过,

印象很深的是牛爱国和庞丽娜的婚姻,他对她诸多体贴,没话找话,关心,爱护,最后得到了什么呢,劈腿,还不止一次,所以啊,人家不喜欢你,你能不能就放手呢,一个人不喜欢你,就算你会摘天上的星星又能如何?你以为说的着是被感动来的,爱情是被没话找话冲来的,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当你赌气的时候,你已经忘记了初衷,气了别人的同时,也耽误了自己,别讨好一份冷漠,也别亏待一份热情,

我始终相信,苦难是会过去的,生活不就是一个坎接着一个坎么,小事可以靠别人,大事只能靠自己,好的坏的,都接着,然后不紧不慢的生活,

我喜欢书中的老詹,终其一生只一个梦想,坚定不移,哪怕一辈子只发展了八个教徒,但,他活得有光,

我也喜欢章楚红,她敢爱敢恨,热情似火,说到做到,拎得清,

我也喜欢最后的曹青娥,她以自己的方式,在爱着那些不懂她的孩子们,

人活一辈子,不图啥,就为个说得着的人。有的人从前说不着,过些年却说得着了;有的人从前说得着,说着说着却忽然说不着了。什么爱啊,亲情友情啊,也就是看说不说得着,

走着走着,发现自己的成长也是被逼的,当初一个人出国也是一咬牙一跺脚的事儿,生活本就如此,从来都不轻松,朋友渐行渐远,经历的不同,自然也就慢慢没得说了,从书中的人物里,体会生活,感受人世,看到自己,

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孤独,一群人的热闹未必不孤独,一个人的狂欢也未必寂寞,我早已与孤独握手言和,我还是喜欢三五熟知人的热闹,一或两人的安静,以及一个人的孤独,

当爱情面对鸡毛蒜皮的琐事的时候,两人的三观就尤为重要,如果你不能找一个彼此看着顺眼,有共同兴趣,匹配的性格,和相近的三观,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如何能把日子过成琴棋书画诗酒茶,如果从根上的人就错了,你将就了一次,就等于将就了一生,你害了自己,也害了他,所以,我一定要找到那个,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很美好,那个一句顶一万句的人,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害怕孤独,比孤独本身更可怕,其实绕来绕去,也不过就一个事,还要继续找,不停的找,还要过,好好的过。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069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身残志坚的海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400字

    身残志坚的海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400字: 最近我阅读了海伦凯路的优秀的励志书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讲述了一个盲聋人海伦的生活经历和身残志坚的故事,鼓舞了全世界的人们,让…

    读后感 2023年2月9日
    30
  • 《信仰》读书笔记好句摘抄及感悟赏析

    1、有时候你寻找了一生的东西,其实一直在你身边。 赏析:简单,一直伴随在每个人身边,但人们却用一生的努力在追求它。 2、如果痛恨所处的黑暗,请你成为你想要的光,走得很慢,但从不后退…

    读后感 2023年2月16日
    17
  • 《我们都是好孩子》读后感500字

    读了《绝佳拍档之我们都是好孩子》,我有许多感想,但令我最难记忘的是其中的一个小节—-可怕的结果。 这一小节主要是讲了马一左和马一右读书的那所门口,有一个小摊位是炸肉串的…

    读后感 2022年7月29日
    73
  • 践行光荣使命——《梁家河》读后感2000字

    怀揣崇高初心,践行光荣使命——《梁家河》读后感2000字: 当初,在新华书店第一次看到摆放在书架上的《梁家河》一书,我就径直走过去翻看起来,一下就被习总书记写在扉页的那句话触动到了…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39
  • 阅读《白鹿原》读后感1000字

    阅读《白鹿原》读后感1000字: 《白鹿原》这本书记述了一个时代的底层变迁。通过描写白鹿原这个地方的人们,反映出那个历史时代的人们的生活,记述了他们的不易。阅读这本书,感觉回到了那…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23
  •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读后感500字

    卡尔维诺是天才,这是我看完这本书的唯一想法。卡尔维诺用一个个未完成的故事构建出书籍的迷宫,故事总是在高潮时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或许就像卡尔维诺在这本书中说的那样,…

    读后感 2023年2月4日
    4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