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800字
碰见一本书阅读一本书是一种缘分。
开始只是偶然在推荐里看到这本书,因为是朱天心,就把它放进书架了。因为我年轻的时候,莫名喜欢朱氏三姐妹,虽然其实也没读过多少。看题目,觉得是一个年轻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并没有看。然后有一天在梁文道的开卷八分钟的书里听到了关于这本书的介绍,原来竟然是关于中年人的。于是才真的去看它。
大概因为自己也已经是中年人了的缘故,所以特别有感触。
这本书特别,一就是这题材,中年人的爱情,平淡的中年夫妻的爱情的种种可能。中年人还有爱情吗?自己年少年轻的时候,也会觉得自己的父母,像是无性别的人,无法想像他们年轻时候,无法想像他们的爱情。等自己也到了这个年纪,才发现时间过得如此快,其实自己还没觉得老,却已经老了,尤其在年轻人眼中,但自己的少女梦似乎还没有褪色呢……第一篇日记让人特别有感触。如果翻出一本旧日记,估计那时候的种种心情复活,会觉得亲切如昨,反而眼前的人、镜中的人更加陌生吧。对流年的留恋,对年华老去的无奈,是古来共同的心情。小说却用一本日记,把这种心情表现得如此具体而让人感同身受。
小说的有趣,还在结构。什么,这个结局不好?那么再来一个!看到这里读者要大吃一惊,又如释重负,太好了,小说可以重来一遍。人生有多少种姿态,不能尽数, 她却想把典型的都写尽,而且似乎办到了?不,每一种都太戏剧性,最平淡的没有写,但即使最最平淡的,也能找到戏剧性的一点点影子。从这个角度说,她真算是写尽了。有趣的写作尝试。
如果说不好的,小小一本书,后面却附了两篇分析和评论,大春和天心的访谈倒罢了,帮助了解天心写这书的动机。还有一篇长长的看着很学术的文章,分析这种写作手法,真是多余。小说的好,在于让你看到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体悟感受,这就行了。除了专业人士,谁关心技法?不如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