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选择理论(中文版)》读后感2800字
书名:选择理论-牛津通识读本
类型:专业类书籍
作者简介:迈克尔•阿林厄姆,牛津大学摩德林学院研究员。
我们每天都面临很多的选择:比如今天早餐吃什么;留意好久的一个电子产品要不要买;晚上要不要锻炼;理财产品怎么买;周末去哪里玩等等等等。
有的决定可能是无关痛痒的,但是,有的决定确实影响深远的,比如工作变动,恋爱婚姻等等。个人经过长期的总结反思,发现自己有时候在做决定的时候很随性;有时候又是优柔寡断,拖拖拉拉。
关于这些陋习,记得大概一年前的时候,我在微博进行了自嘲,并立帖决心看几本关于选择方面的书籍,以帮助自己做理性的决策。看这本书呢,算是对我自己许诺的一个回应。
此外,曾遇到一个人,他说他是一个很理性的人,他的很多决定都是理性的思考的结果,他自己甚至可以通过理性来压抑自己的情感。对此说法,虽说我半信半疑,但是却也并不能肯定他或者否定他。因为我对于理性这个词,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我无法判定我的一个选择或决定就是理性的;更别提去鉴定他的决定,甚至他这个人是否是很理性的。
看这本书的第二个目的就是,解开我内心关于什么是理性,什么样的决定是理性的决定的困惑。
这本书其实就250多页的内容,以我平时的看书速度,两到三个小时就可以搞定,但是我却花了多一倍的时间。而且看完以后,只能说消化了一半左右的内容。看书的过程中,让我多次怀疑我的理解能力。看着本书的时候,让我想起了学习数理逻辑证明的日子。
本书是一本很理论的书,书中充斥着很多的概念,然后这些概念又是很多结论的前提条件。因此,看这本书的时候,就是感觉在看各种论证。而且,作者还很高冷,爱看不看,很多结论还懒得证明,一笔带过。所以,如果你决定看这本书,个人感觉直接看每章节最后的小结,记住结论,或许是一个好的选择。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很有价值,对我最大的帮助是,给我了一个选择框架。然后在面临问题时,知道我在做什么类型的选择,让我知道了什么样的选择是合理的,什么样的选择是理性的。换句话说,这本书让我活的更明白了。
好了,废话好像有点多。那好吧,咱们上正菜了。
1. 本书的结构:
* 第一章概论,讲述选择与欲望之间的关系;
* 第二章讲述确定条件下的选择;确定性的情况中,所有选项都是限定的。比如去餐馆点菜。
* 第三章和第四章讲述与概率相关的个人选择;这里的选项存在偶然性。比如赌博。
* 第五章讲述与策略相关的个人选择,这个领域是博弈论的范畴;两个人各自的选择互相依赖。
* 第六章讲述与群体相关的选择,其中探讨了民主、独裁、自由主义。阅读以后可以让我们对深刻的认识这几个观念。群体选择比如投票选举。
2. 选择分类:选择可分为个人选择和群体选择。个人选择又可以分为确定条件下的选择和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不确定条件下的个人选择,又可以分为与概率相关的选择和与策略相关的选择。
3. 亚里士多德是选择理论,同时也是逻辑学本身的创始人。他指出了选择、理由和欲望之间存在的联系:“选择的根源在于欲望以及对结果有所预见的推理——这就是为什么选择不可能脱离理由而单独存在”;或者,更简要地说,“选择就是深思熟虑的欲望。(鬼知道他有没有说过这话,权且认为他说过吧)
4. 所有的选择,源自于内心和大脑。内心提供激情,大脑则给出理由。那些基于细致入微的推理却缺乏欲望的选择是空洞的。
5. 书中把选择理论解释成对何为理性所作的讨论,或者是对人们实际行为的描述。如果采用后一种解释,我们不应该把“描述”和“说明”相混淆。不能说人们刻意按照选择理论所提示的种种分析路径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而应该说,总体上人们的行为似乎符合这一理论。
6. 所以类型的选择都可分为合理的选择和理性的选择。两种类型的选择满足的条件不同。其中理性的选择要求更为严格。
第二章:确定条件的个人选择
1. 当且仅当选择可以由偏好关系解释时,该选择是合理的,即它同时满足缩约条件和扩展条件。
2. 当且仅当选择可以由偏好序列解释时,该选择是理性的,即满足显性条件。
3. 缩约条件要求:如果你从候选菜单中选择了某个选项,并且在范围缩小后的菜单内依然含有该选项,那么你应该从小范围菜单中选择该选项
4. 扩展条件要求:如果你在某个选项与候选菜单的任何一个其他选项之间进行成对选择时都选了该选项,那么你应该从完整菜单中选择该选项,尽管不一定是唯一的。
5. 显性条件要求:如果你在存在第二个选项的情况下选择第一个选项,那么任何时候你选择第二个选项,如果第一个选项也存在,你应该同时选择该选项。
第三章与第四章:与概率相关的个人选择
1. 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选择涉及从赌局中作出选择,包括概率给定和未定两种情况。
2. 当且仅当偏好具备期望效用属性的时候,你对于概率赌局的偏好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满足替换条件和连续条件。
3. 当且仅当偏好满足替换条件和连续条件(当应用于状态赌局时),偏好具备取决于状态的主观期望效用属性;当且仅当偏好在满足替换条件和连续条件的同时还满足公正条件时,偏好具备完全主观期望效用属性。
4. 替换条件要求,如果你喜欢第一个赌局胜过第二个,那么对于这两个赌局分别以相同权重和第三个赌局组成的混合赌局,你喜欢第一个混合赌局胜过第二个
5. 连续条件要求,如果你喜欢第一个赌局胜过第二个,且喜欢第二个胜过第三个,那么必定存在由第一个赌局和第三个赌局组成的某个混合赌局,使得你认为它和第二个赌局无差异。
6. 概率赌局的期望效用由以下方式计算获得:把每个回报乘以相应的概率,再把结果相加。如果你在当且仅当某个赌局具有更高期望效用时,喜欢该赌局胜过另一个,那么你对于概率赌局的偏好就具备期望效用属性。
7. 公正条件要求,如果你在某个状态下喜欢某个赌局胜过另一个,那么你在所有状态下都偏好该赌局。
第五章:与策略相关的个人选择
本章内容不去看博弈论。
第六章:群体选择
1. 如果群体总是选择某个特定的人(首领)排名最高的选项,且只选择这些选项,除非其他所有人都将另一些选项排名最高(在这种情况下,群体也将选择另外这些选项),那么该群体所用的规章就是首领制的。
2. 任何产生合理选择,且满足中性条件和响应条件的规章必定是首领制的。
3. 如果群体总是严格选择某个特定个人(独裁者)排名最高的选项,那么该群体所用的规章就是独裁制的。
4. 任何产生理性选择且满足独立条件和一致条件的规章必定是独裁制的。
5. 独立条件要求,在个人偏好发生变化但个人对于两个选项的偏好排序不发生改变时,群体在这两个选项间的选择不发生变化。
6. 中性条件要求,如果每个人对选项U和V排序的方式和它们对选项X和Y排序的方式是一样的,且群体从第一对中选择U,那么它也将从第二对中选择X。
7. 一致条件要求,如果每个人都喜欢第一个选项胜过第二个,那么群体从两个选项当中单选第一个。
8. 响应条件要求,(1)存在某种偏好模式,使得每个选项都被选中,并且(2)如果在其他人的偏好排序不变的情况下,某个人的排序中第一个选项相对于第二个选项排名上升,那么如果群体本来选择第一个选项,它就继续选择第一个;如果本来复选两个选项,它现在单选第一个。
好了,就到这儿~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