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的灯》读后感1100字
带着沉重的心情把这部作品读完了,作者通过描写老姑夫冯家一家人从贫穷,受人欺凌到老大冯家昌背叛刘汉香而受人唾弃后一步步的发家史。本文人物性格描写活灵活现,淋漓尽致。这部作品把文学性,社会性,时代性,还有民族性活脱脱的呈现给读者。
主人公冯家昌(小名钢蛋)从小在农村长大,况且还有个倒插门的父亲,老实,本分,还没有能力。祸不单行,母亲早早去世。作为老大,带着弟兄四个就这样跟野孩子一样慢慢长大。在此成长过程中,被村人欺凌,被亲戚慢待,被贫穷折磨,可以说一种立志出人头地的信念根植于他的内心,并且变得越来越坚硬。
但就是这样的处境,却偏偏被村支书的闺女刘汉香看上,并火热的去追他。不但有文化,而且漂亮,贤惠,善良,刚毅。这也算是冯家祖坟冒青烟了吧。在有“月亮花”的夜晚,刘汉香就这样许配给了冯家昌,从此刘汉香走出娘家,成了冯家的领路人,也成了冯家的转折点,开始慢慢兴盛,冯家昌也开始平步青云!
五年不变的一句话“等着我”,让这个如花似玉,为爱痴狂的刘汉香信心满满的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农村妇女,勤劳,智慧,善于持家,把四个蛋拉扯大,真真正正的变成了“嫂娘”。
部队生涯把冯家昌打造成了一个阿谀奉承,欺上瞒下,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利欲熏心的政客。为了自己的仕途,还有家里的弟兄,不惜背叛了刘汉香,追到了一个市长的女儿李冬冬。她睿智,活泼,勇敢而是浪漫。更重要的是家庭背景显赫,曾几何时冯家昌忍辱负重,低三下四的委曲求全,为的还是出人头地,从农村走向城市,为了自己的小家做出不懈努力,这其实也是大部分农民的心声。
从冯家昌的背叛里刘汉香看到了农民的“贫困”也就是“心穷”,骨子里的小农意识,还有那文化匮乏导致的愚昧无知。从悲愤和绝望中让她更加坚定信念,改造小家冯家不足以改变这种“贫困”,她要带领全村摆脱贫困。站在磨盘上的高声演讲就是对农民愚昧无知下的战书。从种树到养花,也经历了非常痛苦艰难的转变,她累过,哭过,伤过,笑过,在“救救他们”那种痛苦的挣扎中含泪而去,她那种圣洁,伟大和牺牲精神永远激励着千千万万个刘汉香,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觉醒而前仆后继。
这是一个悲壮的爱情故事,更是一个痛心疾首的民族发展史。冯家昌一类人为了小家不惜被背叛和丢掉“真诚”,获得城市里的繁华和喧闹,同时丢掉了那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生他养他的那个家,不论地位多么显赫,那种自责和内疚始终充斥着他们的心灵,永远飘忽不定。而刘汉香永远的躺在了她热爱的家乡,她的坚韧刚毅和那种崇高的现身精神,将世世代代被人们所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