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上的惨案》读后感1000字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想看阿加莎奶奶的推理小说很久了,但因为一些阅读计划,所以一直与她失之交臂着。与《尼罗河上的惨案》相遇,说来也是缘分。每天走在路上无法看书的时候,我都会听些讲座,就在我挑选阿加莎奶奶作品的时候,马未都爷爷有关埃及旅行的讲座响在了我的耳边,他又恰巧提到了这本书,而我也对埃及充满着无限的兴趣,所以,读它便成了必然。
从前,我害怕读外国文学最主要的原因是那些外国名字真的好难记,我并不是一个过目不忘的人,所以人物一旦过多就会造成我的阅读混乱。许是这近半年来对名著的阅读,我竟在潜移默化间提升了阅读外国文学的能力,所以,在我可以思路很流畅的阅读这部人物较多的外国推理小说时,我真挺开心的。意外收获总会带给人莫名的满足感。
我以为,书中会有对于埃及景色或是埃及历史的描写,结果少之又少。我原本想告别爱情一段时间,结果,又让我遇见了一个深沉的爱情故事。
这个推理故事并不复杂,结果也未出人意料,它更多的对于人性的一种剖析与描写。人越成长,埋在心里的事就越多,有些是可以示人的,有些是必须烂在肚子里的。背着一个大石头前行着,走得越久,石头越重,最后,它就会把人彻底压垮的。故事里的那个女孩爱的太深了,大侦探波洛说这样实在不安全。我只能说,波洛老了。他见过,他经历过,他才会知道这样爱着是不安全的。但是,正置青春的男女们,是如何也不会相信的,或者即使深信不疑,也定要以身试险。爱的天堂与地狱,都有一种令人无法抗拒的魔力,让人很难对之放手。人在什么时候可以不怕死亡,那就是他/她的思维意识告诉他/她,死亡是正确的选择的时候。为爱殉身的人,古今中外,恒河沙数,陷与不陷,无人可以要求,也无人可以阻止。我们只能为置身爱河的人们祈福,祝福他们可以永远幸福,即便,祝福从来都是渺小与渺茫的。
除了故事的主线,我更爱里面一个叫做科妮莉娅·罗布森的女孩。她的心,平如静湖,白如琼脂。她贫穷,但是对万物都充满着好奇,她不美丽,但是她愿意欣赏并赞叹佳人,她不高贵,但是她敬仰优雅的谈吐。她的心间,没有妒忌,没有比较,当然也就没有恨。她很快乐,她快乐的令那些富翁们嫉妒。她轻轻松松的爱着,笑着,勤奋着,正义着,而这一切,却是那些富翁们遥不可及的。没有人不爱钱,但是,钱到底要多少才够呢?
两声枪响,结束了这场故事,万事伴随着死亡而终止,也许了断才是一种解脱吧,谁知道呢?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