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没有显赫的家世,天赋堪称晚清同时代大人物当中最差,却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在复杂的时代变局中超越众人,成就最大,被誉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且最后全身而退。他的人生经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给人以特别的启示。
「曾国藩传」读后感2000字
圣人也是普通人。曾国藩三十岁以前也是一个耿直boy,高傲自负,甚至与咸丰皇帝也是说话毫不客气,得罪了不少人。但是,圣人与普通人的区别又在于能够每日自省,在立下内圣外王的目标之后,坚持吾日自省吾身,锤炼品质,坚持读书,终生保持好的习惯。
做人讲究“拙诚”,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不玩心眼。曾国藩在同时代的人中,天资并不算高,七次科举才中,但曾国藩做人崇尚“拙”,这看似与现今的观点不太一致,现在的社会崇尚“聪明”,能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抓住时机。但是,“拙”确实大多数普通的人必经之路,大多数人都没有过人的天资,在达往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下笨功夫,反复练习,而且待人真诚的人也会更容易受到他人的真诚相待。
曾国藩的最大功绩之一创办湘军,缓解国家内忧外患。太平军四面楚歌,外国列强凌占国土,然后清军懒散毫无战斗力。曾国藩在咸丰皇帝的支持下,四处募集军饷,招募士兵。湘军之所以成功,一是纪律严明,官军用命,勇敢无畏,二是积极运用西式武器作战,三是士兵的挑选都是挑选的有志朴实之人,四是湘军的工资高于一般水平,让士兵可以安心操练作战。
之二在于发起洋务运动,培养人才。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国运岌岌可危,这个时候能够抵抗住民族情绪,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十分难道的。他兴办造船厂,推动近代工业发展,兴办学校,还推动送一批学生海外留学。而且,曾国藩特别注重提携人才,绝不因为害怕学生超过自己而阻碍他人的发展前途,而是有好的机遇都会对有才干的人予以提携,所以他在百年之后,也是受到很多的缅怀和尊敬。
曾国藩达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是毛泽东口中的圣贤暨传教之人,不仅建功立业,而且探寻大本大源。
就立功而言,他从一介书生,创建湘军,统率群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增强了清王朝抵抗内忧外患的战斗力,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其功不可谓不大。就立德而言,他时时以圣贤标准要求自己,道德修养近乎纯粹,五十年后相继主宰了中国的两个大人物——蒋介石和毛泽东,也不约而同地把他当作过自己的精神偶像。说到立言,他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大儒,对理学身体力行,登堂入室,造诣很深。留下了洋洋数百万言的全集,其精深博大之处可以让学者终生沉浮其中,其家书语录更让直到今天的普通人受益匪浅。
最后,说说此书吧。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但是一段文字多有古文现代文夹杂,看起来略显费劲,有点观点过于片面,说曾国藩一个人使清王朝延续60年,恐怕有点武断,一个朝代的兴起和衰落,非一人之力能左右,有内外部环境因素,也有同时代一群思想领袖和意见领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