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我们都曾经历过痛苦、恐惧,也体验过狂喜与极乐,我们渴望建立永恒真挚的亲密关係,却又害怕再度受伤。他告诉我们如何穿透自我障碍,用爱酿造幸福秘方——没有人能年复一年地活在火辣、热情、浪漫的亲密关系之中,但我们能在亲密关系的旅途中,学习面对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质……
「亲密关系」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幸运的人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我觉得这本书是从灵魂深处指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好坏的来由。它的许多观点,初看觉得,有点不敢相信,可细想确是如此。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观点就是,其实,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大多数人,都隐瞒了自己的真正需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男朋友打游戏不回消息,你会生气,会责怪他,想要他回消息,让他回消息,只是一种表面需求,其实你内心真正的需求是,你从内心觉得,他不回消息,是忽视你的表现,自己不在是他的唯一,你害怕的是失去这份爱。是人类本能的一种需求。这种观点,在《非暴力沟通》中,作者其实也运用了这种原理,例如,它里面,传授的一个沟通原则就是表达自己真正的需求与感受,就拿打游戏这个例子来说,如果,你只是一味的责怪它打游戏不回消息,那么,你们必然会为此争吵,但如果你能说出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是需要他的爱,那估计双方都会释然很多。其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往往你生气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这件事让你觉得,你不受重视,或是刺痛了你的自尊心,亦或是,刺痛了你内心隐秘的,你不愿意承认的事物。在我看来也就是人性的弱点。当你明白这个道理后,你就能更加充分的意识到自己各种情绪的来由,也更能很好的调节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另一个观点是映射效应,往往你所讨厌的事物或人,是因为他们身上有你所讨厌的特质,而这份特质,其实也隐藏在你自己身上,你的讨厌,往往只是一种映射罢了,你所讨厌的,是你身上的那些特质,虽然,我觉得这些话,有一定道理,可也并非完全如此。但,无论咋样,大多数时候确是如此。当你意识到这个观点后,你便会对许多的人和事,不在心生那么多怨气,甚至,你会慢慢变得不在对谁都心生厌恶之情,甚至,能够改变对许多人和事物的看法。
看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我觉得,在当今这个物质条件变好,婚姻自由的时代,离婚率却逐年升高。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是,我们的爷爷奶奶追求的是一种物质伴侣,只要对方,满足了能陪伴自己,生儿育女的责任,那么,这段婚姻,便能继续下去,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丰富,我们更多的在追求一种精神伴侣,要求伴侣能够在精神上给予我们支持,更要求伴侣,要给我们所认为的爱,这些要求,貌似理所当然,可实施起来确也有一定难度,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其实是不懂得建立一段亲密关系的。
悦人先悦己,正如书中所说,人类一辈子都在寻求一种归属感,你要隶属于某个单位,你是某个家庭的成员,在感情中,我们同样也在寻求一种归属感,而在寻求归属感的过程中,为了自己能够被更好的接纳,也为了对方更喜欢自己,有时候,我们便会不得不做许多对方喜欢的事,以取悦对方。可长此以往,又咋能不心生怨气呢?所以,在你想取悦对方时,你首先得取悦自己。在我看来,这并不是说,你不能够对对方付出,对对方付出,你就是在取悦他人。而是要分清本质,当你在取悦对方时,你感受到了快乐,那么这份取悦,本质上也是在取悦自己。这时,就算对方,对此不做回应,也就大可不必心生怨恨,因为你的目标是取悦自己,你在这过程中,有过快乐,至于对方,是不是那么乐意被你取悦关系大吗?
兴许是因为我们生而孤独,所以,大多数人一生都在寻找一个伴侣,可以陪自己度过漫漫余生,但,精神伴侣,并非要从另一个人身上获得,宗教,精神上的充实,爱好的追寻,同样也可算是精神寄托。但,还是得相信爱,追寻爱。
「亲密关系」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看完书我重新审视我自己
想起以前几段无疾而终的感情, 原来一直错的是自己。
1 新鲜感褪去当彼此最真实面目开始逐渐浮现的时候,我会选择逃避。说是受不了对方的无趣,平淡与束缚。其实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伴侣只是作为一个镜像把所有我内心深处鄙夷自己的东西反射出来而已。
2 我渴望从对方身上挖掘到我所没有的东西,那让我觉得有趣与满足。实则是我一直没有重视自己的归属感,是从小在原生家庭中就有的害怕被冷落的心理。所以喜欢搞点儿新花样博取关注。
3 亲密关系距离太近的时候我会有罪恶感和羞耻感。和两性教育程度有关。从传统观念来看就有三从四德的桎梏,且女性在众多案例中多以受害者身份出现。也是自己的自卑感所致,我倾向把乐观明朗一面展现给别人,恐惧感使我担心我隐藏起来的颓丧与黑暗会让伴侣不能接受。
4 我习惯把伴侣当做暗自较劲的对象。想通过某一方面的压制来提升自我的地位与形象。担心距离产生过大会让自己失去价值。把外界的评价看的过于重要的表现。
5 总是忽冷忽热 觉得频繁联系会让其厌烦 遇到烦心事习惯性自我封闭消化害怕让对方觉得自己累赘。明明可以双赢的事儿非要硬扛。
这些原因都使我开始一段感情后就会想马上结束。我曾一度认为是遇人不淑,然是我自己害怕自己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主动放弃了。不愿承担那个满是问题的过程,所以我的感情注定不会有结局。
很幸运我看到这本书。让我发现自己那些不为人知的一面。我从来没有放弃寻找爱情。我坦诚热情善良,伴侣对我的付出支持与陪伴不是因为他多好,而是我本身就值得他这样对我,是因为我足够优秀。我一直坚信有soulmate的存在,当然是在经过一次次磨合与历练以后出现的吧。在亲密关系中,不能对伴侣有太多寄托于期望,这样你总是会处于索取与计较得失的阶段,而被失落感吞噬。也不能把自己摆在一个高高再上的位置,拒绝说教与诋毁,你们是平等的个体。
对一个人好,应该是无条件的,是发自内心的想要给予他来自自己的关注。以前会很喜欢轰轰烈烈,现在倒觉得平淡中能有一丝甜就是莫大的福分了。吵架分歧是在所难免的,只是相处多久都要怀着感激与窃喜的心态,能有他与你一齐比肩看看这落寞的人间,多好啊。“你喜欢的人也是凡人,你的喜欢为他镀上金身” 爱情,一定要经得起风雨也要经得起平淡。
好多时候都有想孑然一身的念想现在反而不会有了。我觉得自己是个可爱的人,我可以承受那些苦与乐,我愿意慢慢修炼以至于在遇到他时再也不会因为种种不合适而离散。
像海子的诗说的那样——“你来人间一趟 ,你要看看太阳 ,和你的心上人 ,一起走在街上。” 希望最好再带上一只傻狗傻猫和一个聪明的孩子。
任何美好的事物都值得等待。嗯!不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