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推理小说一定要有死亡,这本书所触及的或许就是最残忍最令人绝望的一种情境。一起事件,一个人的一生因此改变。仿佛跌入蛛网般绝望的挣扎,可这黑暗的尽头在哪里?世界还会有光亮吗?薰子放弃所有,坚持守护的这一切真的像想象的那样吗?我心里的可爱宝贝,却成了別人眼中骇人的怪物。他们说我把瑞穗当成玩具,說我在玩弄一个死去的人。我不懂,瑞穗明明还活着,他们为什么说她死了呢?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死亡是一个瞬间,其实死亡是一个过程。绝望的守护,遥远的念想,无尽的挣扎。当希望变成一种绝望,痛苦有如无边的黑暗吞噬人生。挑战人性与道德的界限,对人类心中之爱的终极考验。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如果推理小说一定要有死亡,这本书所触及的或许就是最残忍最令人绝望的一种情境。”这是来自于封皮的一句话。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本推理小说,也不能和《解忧杂货店》媲美。读《解忧》,那一件件事无缝连接让我觉得惊喜并深感温暖,而本书则让我的情感从感动到愤怒,再到纠结到恐惧,最后到释怀。困扰我的始终只有一个问题——失去脑活动,但是心脏还在跳动的人到底算不算死亡?
我不懂医学知识,在我有限的认知中,当一个人心脏还能跳动,身体、肌肉等能正常生长,并且可以正常进食和排便时,我就觉得这个人还活着,就像是植物人状态,即使医生判定了脑波没有活动。在这个前提下,我认可播磨熏子为女儿瑞穗做的一切。6岁的瑞穗在泳池玩耍时意外溺水,医生认为达到脑死亡的标准,如果播磨夫妇同意捐献遗体,那就可以做出脑死亡的最终判定了。然而在最后一刻,熏子感受到瑞穗的身体反应,认为有奇迹发生,便拒绝捐献,并利用高科技守护瑞穗。熏子为瑞穗做的一切彰显了母爱的伟大,我很是感动。
在此期间,不管是医生还是家庭老师,都似乎认定了瑞穗已经死亡,并且抨击熏子做的一切,甚至有逼迫熏子捐献瑞穗器官的行为,这让我觉得很不舒服,也很愤怒。好在熏子排除一切外界议论,做到了让瑞穗自主呼吸、活动手脚,然而自此以后,熏子似乎陷入了偏执的状态,如果说让瑞穗活动手脚是为了防止肌肉萎缩,那控制瑞穗微笑就有点可怕了。这时,瑞穗的弟弟生人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同学们都说瑞穗一直不醒,那就和已经死了没什么区别。于是生人陷入了被大家孤立的境遇,可熏子对此却视而不见,甚至逼迫生人,让生人在他生日会的时候邀请几位同学到家里,让他们看到瑞穗能呼吸、能活动、能微笑。熏子太急于为女儿证明了,以至于这点让我很是同情生人。
最震撼我的莫过于熏子叫来警察,质问警察,如果自己把刀子刺进女儿的胸膛,那自己算不算杀人犯。“大家都把瑞穗当成活着的尸体,我不能让她的处境那么可怜,要让法律、让国家来决定她到底是死是活。如果瑞穗早就死了,那我就没有犯下杀人罪;如果她还活着,那我就犯了杀人罪,但我会欣然去服刑。因为这证明了从意外发生至今,我持续照护的瑞穗的确还活着。”这段看的我真是揪心。
直到某一天的凌晨三点多,熏子用心感受到瑞穗在向她告别,瑞穗说:“妈妈,谢谢你。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我很幸福,非常幸福。”之后,瑞穗的各项指标恶化,熏子认为,这是瑞穗真的离开她了,她坦然接受了瑞穗的死亡,并签订捐献瑞穗器官的协议。
总的来说,结局是温暖的,虽然没等来奇迹让瑞穗醒来,但亲人间的心灵感应是让我更加敬畏的。科技判定的脑死亡只是一条没有感情的脑波线,但对亲人来说,灵魂的抽离才是真正的离去,没有这次告别,熏子又怎会真正释然?
最后一句:开头和结尾的呼应,依然很东野圭吾。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沉睡的人鱼之家> 书评:
两口气看完本书。在看这本书之前有很多批判的声音,让我在加入书架之后迟迟未入坑。看完后我觉得写的很棒,人物刻画入木三分,很多处心理活动描写非常细腻,值得学习。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人性的自私、偏执、善变,母爱的伟大,刑法的漏洞,医学界无法判定的问题等等。
序章与结尾遥相呼应,用宗吾看似毫无关联的不经意闯入到他带着瑞穗捐献的器官健康的活下去,书里的每一个人物都不是平白无故存在的,他的出现一定会对故事的情节有推进作用。
看文过程中我的心路历程也非常艰辛,完全随着作者的描写不停在起伏,开头以为熏子和心理医生出去偷情,拒绝了他成年人之间能懂的暗示,对她有不好的印象,到瑞穗出事,她作为一个母亲好像并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似乎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砸懵了,差点答应捐献器官,到感受到女儿手微弱的抖动,心里的激动和脆弱,为了给女儿最好的医疗设备而选择不离婚依靠丈夫,到后来偏执的认为女儿没死的歇斯底里,选择漠视儿子的沉默和反常直至面对真相的奔溃……在瑞穗脑死的三年多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个母亲最真实最疯狂的坚持,这是只有富人家庭才可以做到的事情。
“即使这个世界陷入了疯狂,仍然有我们必须守护的事物,而且,只有母亲能够为儿女陷入疯狂。”本文一开始,熏子已不奢望太多,只要生活中仍有这样细小的喜悦和快乐就足够了。用设备控制肌肉活动只是不想接受瑞穗脑死亡的事实,希望给她最完美的身体状态迎接她某一天的突然醒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知道这种事绝不可能发生,每天能动能吃面色红润但从不睁眼的瑞穗已经是行尸走肉,花着昂贵的价钱养着一具尸体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到后面拿着刀质问警察把全文推向了高潮,同时也意味着结尾近了。“瑞穗已经脑死亡,我把刀刺进她的心脏算不算犯法?”这个问题直指所有逼她面对现实的人,同时揭出了法律的漏洞。熏子:如果我杀了脑死亡的女儿而被抓进监狱,那么我也算得到了解脱。母亲用自己的决绝方式让大家哑口无言,无法反驳。最后用瑞穗凌晨三点的告别结束了这一场精疲力尽的救治,也从中得到了救赎。
可以说熏子用了三年时间在完成一场告别。告别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很沉重,需要时间练习,会反反复复想起,也无法轻易忘记。我们可能元气大伤,也可能一蹶不振。旧的人不在了,我们还是得向着新的方向走下去,不管花多少个三年,最终是要学着释怀跟前进。很感谢本书带我们体验了一场艰难曲折的告别,也让我们学习了如何更好的告别和疗伤。
这不是结束,一切才刚刚开始。
——写于2017.9.17 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