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是新中国部反映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长篇小说,它借一个政治运动作背景,描写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确需要改造,然而,改造的效果又如何呢?小说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新《儒林外史》。
「洗澡」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杨老先生以“三反运动”为背景,在给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洗澡”的过程中,写出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爱恨情仇。
其中,最深刻的是委实“鱼丸(余宛)夫妇”、“许杜夫妇”和“许姚同志组合”了。
宛英忍耐了几天,干脆问余楠:“楠哥,你都准备好了吗?要走,该走了。听说共产党已经过江了。”
余楠长叹一声,正色说:“走,没那么容易!得先和你离了婚才行。你准备和我离婚吗?”
宛英不便回答。
余楠说:“我没知道出洋是个骗局,骗我和你离婚的。”
宛英说:“你别管我,你自己要紧呀!”
余楠说:“可是我能扔了你吗?”
余楠出轨后,既想保住家庭,又想拥有第三者,可是世上哪有那么两全其美的事?所以后来他被逼舍弃家庭,他屡屡犹豫不决,最后还是被那个女人舍弃了。这是他穷途末路,找回了宛英时的对话。
余楠“花”虽“花”,始终没有遗弃她。
宛英还是原谅了他,因为余楠“花”虽“花”,却始终没有遗弃她啊。后来“洗澡”行动中,宛英也对他不离不弃,没有背弃他。
我们互相勉励,互相搀扶着一同往上攀登,绝不往下滑。真的,你放心,我们绝不往下滑。‘月盈则亏’,我们已经到顶了,满了,再下去就是下坡了,就亏了。
这两句话,是姚宓对罗厚说的,说的是她自己和许彦成的关系。
两个人明明情投意合,却料得世俗束缚,道德谴责,而被逼放手。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很多时候,能做到点到即止的,又有谁?而姚宓,却早早觉悟,所以,她选择了放手。因为她明白,有些东西,刚刚好,就好。
彦成听了这话,心上好像久旱逢甘霖,顿时舒服了好些,同时却又隐隐觉得抽搐作痛。
许彦成对姚宓,捉住是痛,放手也是痛啊。但无论如何,放手的时候,总是希望姚宓是幸福的。所以,后来,许彦成,也成全了姚宓和罗厚。
许彦成,也在“洗澡”中认识到,杜丽琳才是他真正的归宿,他们夫妇在运动中没有反目成仇,反而化作一团和气,果然,战斗方可出伉俪啊。
最后我懂得了,有种爱情,叫不离不弃,相濡以沫。也有种爱情,叫成全。
「洗澡」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之前买过几本杨先生的书,但说来惭愧,基本都是看了一点就放下,洗澡是第一本读完的。大家作品,不敢妄加品评,只谈一些自己的感受。
读之前,只闻其名,不知其意,以为真是写洗澡,不愧是大师,洗澡这点事都能写成一本书,估计还可能有一些钱老他们俩的晚年生活,相互扶持的温暖画面,然后再加上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经验主义害死人啊。
故事以余楠再娶未遂为始,时值解放,杂盘大学的教师也要另谋出路,本以为放下家中老小和胡小姐出国结婚还能谋个职位,无奈精明过头惹得人家另选一意中人演了后半场戏,篮中水空春梦醒,好在天不绝人,北平文学研究社还能给碗饭吃,于是摒挡行李举家北上,揭开了一锅大戏。锅中人才济济,各路专家学者,什么海外留学归来投奔光明的夫妇,法国文学专家,俄罗斯文学专家等等等等。文学研究社,就要研究文学,由于套路不同,那就分组研究,组长组员要配置,计划要制定,总结要评比,中间还要有成果,这就热闹起来了,大会誓师喊口号,研究初期要借书,出风头的要打压,八卦新闻得牵挂,满一片鸡飞狗跳,哦不,学术研究的热闹景象。
三反运动开始后,全国掀起了学习热潮,文学社的知识分子也开始洗澡,要接受有着雪亮眼睛的人民群众的帮助和启发,要抛下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封建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的沉重包袱,而且还要打开看看,泥垢要擦洗,烂疮要割掉,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经过人民群众的教育之后,老先生们的洗澡胜利完成,年轻同志也进行了互相批评教育,整个文学社焕然一新。
回到书中人物,姚宓的塑造近乎完美,她和许彦成的发乎情止乎礼有点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虽说也算是婚外情,但彼此都能为对方考虑,懂得适可而止,能感觉到其中的温暖和默契,就像书中姚宓所说:“‘月盈则亏’,我们已经到顶了,满了,再下去就是下坡了,就亏了”,在这里也似乎能看见先生和钱老的爱情,处到刚好,不溢出来,而对比一些秀恩爱死的快的,由外遇导致家庭破裂的,不知高明多少倍。古人云:女色,土产者佳,倒地者不惟无益且能伤人。土产者,任我横睡没有阻桡,随他敲门不担惊恐。倒地者,饶伊色胆如天,倒底惊魂似鼠,虽无人见似有人来。。。
扯远了,知识分子,在每个时代都应该是整个社会的思想中坚,理应受到尊重,但受限于当时的政治文化,很难像春秋战国一样可以百家争鸣,但能否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行为操守,仍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选择。而每当读到那几十年相关的内容,都很折磨,但毕竟已是客观存在的,回避也只是掩耳盗铃,相比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来说,这又算的了什么呢?
阅读过程中,总忍不住想到钱钟书,忍不住对比围城,虽不像围城中妙语连珠金句频闪,但笔触朴素而又几分诙谐灵动,别有一番滋味,耐读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