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简史(插图本)」读后感2000字(2)篇

作者:史蒂芬·霍金 许明贤

《时间简史》讲述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但是从那以后无论在微观还是宏观宇宙世界的观测技术方面都有了非凡的进展。这些观测证实了霍金教授在该书第一版中的许多理论预言,其中包括宇宙背景探险者卫星(COBE)的最近发现,它在时间上回溯探测到离宇宙创生的30万年之内,并显露了他所计算的在时空结构中的涟漪。尽管霍金教授的著述极为清晰而机智,有些读者仍然觉得难以掌握复杂的概念。为了使读者加深理解,本版还增加了240多幅彩色插图,包括卫星图像和照片。

「时间简史(插图本)」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时间如何度量?

远古时代的时间度量:只有我们中国人古代的祖先们会度量时间,这时候是通过观察太阳和月亮,我们的祖先制定了古代的历法,后来演化成农历。于是,人们才知道多久是一年,多久是一个月,一天分为12个时辰。其他国家都没有,因为他们没有古代历法,没有历法就是没有时间概念,没有时间概念的外国人就都是在混日子。

这样度量时间,可以称为星球钟摆,因为这是基于星球规律地往返运动来计量时间,这样的计量时间误差较大。误差有多大?看看我们现在的农历闰月就知道了,不过,那时候能研究出这个,我们的祖先已经超级超级厉害了。

近代的时间度量:机械表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间计量精度。这样度量时间,我们可以称之为机械钟摆,容易理解,它是基于钟摆规律地往复运动来计量时间的。然而,这样的计量精度仍然不高,每天的误差在20秒左右。

物理时代时间度量:以石英表为代表,我们可以称之为物理钟摆,原因在于它是基于石英晶体规律震动的(也可理解为往复摆动)。石英表的计量误差在每月10秒左右。

分子时代时间度量:以氨分子钟为例,3个氢原子围成一个正三角形,氮原子在这个正三角形平面之上和之下来回地规律跳动(也可理解成往复摆动)。分子钟每天的计量误差在万分之一秒级别。目前,我们地球人的授时精度就是这个精度。

氨分子钟

由此,可以推断,时间计量所依据的载体越微观,则其精度越高。星球转动的时间精度最低,机械钟摆的时间精度高些,石英震动的时间精度更高,原子震荡的时间精度更高。然而,这些远远没有到头。这些还只是在谈绝对时间,其实时间都是相对的,根本没有绝对时间。

啥是相对时间?

在牛顿定律时代,绝对时间的计量精度更高就是王道;

然而,到了爱因斯坦相对论时代,我们发现不同空间位置的时间并不相同。质量引力大的空间位置的时间更慢,质量引力小的空间位置的时间更快,比如卫星上的时间因为引力小就比地球表面的时间快,而黑洞事件视界里的时间因为引力巨大而慢到了停止。

速度更快的物体的时间更慢,速度更慢的物体的时间更快,通俗地可以理解成多坐飞机会延缓衰老,当然如果希望延缓衰老的程度能够明显些,还是建议你坐宇宙飞船,毕竟飞机那点速度产生的时间变慢效果实在有限地可怜。

时间的本质可以通俗地理解成事物变化的速度。对其进行表征的载体越微观,计量的时间精度越高,而且这种事物变化速度(即时间),不是绝对统一的,而是根据不同空间位置而不同。那么,时间的单向性又是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的时间总是单向的?

我们体会到的时间单向性,其实本质是无序度(熵值)增加方向,比如,覆水难收体现的就是无序度(熵值)增加方向,破镜难圆体现的就是无序度(熵值)增加方向,人生下来就在持续变老难逃死亡、没人能够返老还童体现的就是无序度(熵值)增加方向,这在物理学中可以抽象为著名的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也可以理解成,总体上说事情总是往更糟的方向发展,即墨菲定律。总之,我们感觉时间的单向性,本质是因为周围环境无序度(熵值)增加的单向性。

为啥周遭无序度(熵值)增加是单向的?我专门整理一篇文章近期发布

「时间简史(插图本)」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前阵子我看了一个关于纽约图书馆宣传片,里面有个看起来博学的人说,如果你正处青年,无论你相信任何形式的宗教,只能说明一点,就是你的无知。今天看了霍金先生的《时间简史》,更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即使我对里面的内容可以说是一点都不理解,也不想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钻研,但是我从中体会到了几点。1.我的家人长辈以及我本人都是俗人,我们能想到的关于人生关于未来都只局限于个人的钱权利,但是我们生活的现状决定了我们的思想,因为我们还局限于我们的努力刚好能满足于我们的物质生活,或是我们想追求更高的物质生活。我父母都是农民出身,并没有多少文化,能够通过他们的努力把我和姐姐带出农村并供我们读了大学,他俩有这种让我和姐姐好好读书的想法已经不错了,对我俩的要求也是希望以后能有个好的物质生活过的幸福。现在,就是我这一代想该怎么教育我们的子女,我的想法是既然我已经得到了较高等的教育,思想就应该更开放更宽广一些,现在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人们不仅满足于物质的需求,也要求精神层次的提高。对于我的子女,我希望他们在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爱好,或是追求为社会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事业,即是抛开个我,在物质生活充足的情况下,做一些可能对个人利益不多而对社会对人类发展好的一些事情,无论他想做的是什么,只要他有热情,愿意为此奉献青春与热血,我都支持他去做,当然,这所有的前提是他能够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这也需要我为他去做些什么,如果我能为他准备所有,他也就不必在年轻的时候就为生活所困扰。我这一代是不可能了,我现在就是,通俗的说,也可以说我俗不可耐,我需要的是有能力赚钱,我要钱,我要权,我要名,满足我及家人的所以物质需要,精神上不低人一等需求,也可以说虚荣需求,我这一代要完成的就是这个任务,下一代就该更升华一些,但是其实哪一代付出的都是一样的,即使不一样也都是努力的,我爸妈是体力劳动多些,我是精神脑力劳动多些,我的下一代是花费的精力多些,就像霍金这样的伟人,他们追求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热爱,没有如此的热爱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成就的。2.我们要相信科学啊,时代发展太快了,要勇于创新,一切皆有可能,话虽然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毕竟安于现状是最舒服的。做事也要精益求精,一件简单的事情都会有很多精细的地方需要处理,未来不读书不钻研于自己所做的事,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是的,是一定不会。像是学法律,没有学过的人就是不懂的这里面的条条框框,未来我们的发展也是专业性越来越强,我相信这一点。举个例子,做衣服,古代的衣服大多都是个人自己缝制,后来织布机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在都是追求更时尚,更舒服的衣服,有的牌子做出来的就是比那些便宜的没有精细研制的衣服品质好。这只是我举的例子,我想说的是今天你认为你可以自己没有钻研就能做好的事情以后都需要更专业的人去完成,他们会做的更完美,我们的生活行行色色都分工明确,更多的事情需要分工合作,我们会活得更加精致。要相信科学啊,宗教信仰都是虚有,更不要说迷信了,真的,年纪轻轻的我们还是不要愚钝的好,毕竟鲁班七号都说了“相信科学”,是不是?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282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范进中举》读后感600字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思,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二十多岁开始应试,考了二十多次,到五十四岁才中了个秀才,可见你是多么“顽强”,为了功名,一直奋斗二三十年…

    读后感 2022年7月30日
    191
  • 《理想的风筝》读后感600字

    【第1篇】 苏教版小语下册《理想的风筝》这一课描写了刘顽强,对生活热爱。非常适合学生读。但是我觉得更适合我们来读。因为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一个生命教育的先行者(刘):他热爱教育事业…

    读后感 2022年7月3日
    105
  •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800字

    由于原来居住的森林被滥砍滥伐,劳拉一家被迫离开威斯康星大森林,千里迢迢地到西部的堪萨斯州大草原去建立新家。勇敢、能干的查尔斯,勤劳、善良的卡罗琳带着三个女儿和小狗杰克,驾着篷车行驶…

    读后感 2022年8月7日
    73
  • 《聊斋志异》读后感400字

    【第1篇】 这几天,我以很快的速度看完了一本厚厚的《聊斋志异》。 是什么东西这么吸引我呢?哦!原来是里面的情节写得很精美。尤其是书中的《赵城虎》这则故事特别好玩儿。它讲是一只通人性…

    读后感 2022年7月2日
    138
  • 读《坐井观天》有感600字

    我十分喜欢看寓言故事,其中《坐井观天》让我颇受启发。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只青蛙整天住在井里,逍遥自在,就以为井是世界上最大的,而头上的天也只不过和井口那么大。直到有一天,一只海龟来到…

    读后感 2022年7月29日
    126
  • 《少年博物馆》读后感_600字

    《少年博物馆》读后感600字 愿我们给出的每颗糖都去了该去的地方。 犹然记得当年在《萌芽》上看到《少年博物馆》的时候就记住了这个名字,未曾想多年以后竟能在微读上再次遇见。 写文的时…

    读后感 2022年9月15日
    7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