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多少民国书籍与读者,湮灭了。他的一生,密集伴随愈演愈烈的文化断层。他不肯断,而居然不曾断,这就是纽约世界文学史讲座潜藏的背景:在累累断层之间、之外、之后,木心始终将自己尽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学景观,倘若不是出走,这顽强而持久的挣扎,几乎濒于徒劳。如今,听课学生陈丹青整理那五年那五册听课笔记,共八十五讲,逾四十万字,结集这本大书时,已不再将之仅仅看做“世界文学史讲座”。诚如木心所最早时设想的那样,这是他自己的“文学回忆录”,是一部“荒诞小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文学回忆录(全集)」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高贵的心灵,最美的风景
岁月摇曳的长河里,注定有明媚的忧伤
没有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语人生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繁华中沉醉,灵犀中回眸
中国文学的荒芜凋零
令人痛心疾首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嫉俗如仇、爱雅如命的木心
一生钟爱艺术,无以为报
不愿中国文化断层
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八十年代末,一个平凡的日子
开启了奇妙的文学征途
木心似吹笛人般热情洋溢
引领着一群文学爱好者们流连于
希腊神话、史诗诗经
唐诗宋词、文艺复兴
在幽香四溢的文学花园里深呼吸
风趣幽默介绍雨果
诗人心肠柔软,头脑冷冽
悲哀是一只果子
上帝不使它生在
太柔软的载不起它的枝上
如数家珍的亲朋好友
偶像,任性的哲学家尼采
大舅,伟大的巴尔扎克
二舅,完美的福楼拜
兄弟,人类文化最强音拜伦
饱含一腔柔情
沿着岁月的轨迹
人类文化史上闪耀的明星
经先生润色打磨,渐次闪耀登场
被串连成一体,愈发熠熠生辉
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没有可怕的深度,就没有美丽的水面
木铎含心
夜空中最亮的星
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艺术映见灵魂
读经典文学
成为有温度 懂情趣 会思考的人
然艺术见一二 艺术家见七八
故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所幸有带着先生体温的文学录
引领我们在浩瀚的文学海洋里前行
宇宙观决定世界观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人生观决定艺术观、政治观、爱情观
开卷有益,勿好高骛远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人生来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一粒沙中见世界
一朵花中见天国
把无限存在手掌上
一刹那便是永恒
最高贵伟大艺术 灵智与形象浑然一体
东来紫气已迟迟,群公有师我无师
一夕绛帐风飘去,木铎含心终不知
文学是可爱的
生活是好玩的
文学花园的芬芳气息令人陶醉
《文学回忆录》在深邃星空下似不朽画卷
道出了文学的真谛,明媚了人们的心灵
人世界最美好的事,即心灵的快乐
为永恒驻足 为甜蜜与光明留步
走进经典 朝向诗与生命的极处
心有诗意 岁月不老
向阳生活 不负此生
斯人已逝 幽思长存
敬陈丹青 所做一切!
️️️
「文学回忆录(全集)」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花了31小时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这么厚的一本书我只写了140条笔记,很多还是重复的原书的话,或者就是几个表情符号,实在没啥写的,因为层次差太远。读书就像跟作者聊天,如果对方聊的东西你感兴趣但又不懂,你就只有听着的份儿,丝毫插不上嘴。一张口除了重复讲者的话,完全没有自己想法,怕露怯又何必开口呢。
之前总是说自己是文盲,嘴巴上虽然这么说,还是自诩读过两本书,怎么也不会真文盲吧。读了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才发现,岂止是真文盲,简直目不识丁的程度。这是我读的木心的第一本书,之前连木心是谁都不知道。读一个人的书感兴趣就想进一步了解这个人。百度木心才知道又一大家,之前喜欢陈丹青,陈丹青崇敬的人大体错不了。搜索木心时候也顺便了解别人对文学回忆录的看法。喜欢者大加赞赏,不喜欢的则觉得跟度娘差不多,基本都是作家的罗列或简介,层次跟度娘差不多。我到不赞同这结论,想木心讲课之初是89年,历时5年讲完人类史以来的文学发展脉络,那是普通大众还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度娘更不知还在谁的肚里呢。一个人即便只做到某一方面度娘的程度那也已经很了不起了,何况简单的把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归类为度娘一类是否过于草率。
文学回忆录关于很多作者观点著作确实一笔带过,有如百科解释。但其中也不乏木心的哲学思想。一本书正如木心所说如果把自己的哲学完全的剖析式的写在小说里,就毫无意思了。一本小说主体还是要讲故事的,故事可以包含哲理,但故事不能剖析哲理,那样就会失去小说的味道。文学回忆录里木心的哲学思想要读者根据他的三言两语去悟,悟到了就是你的得着,悟不到他还在那里,跟你毫无关系。
这本书如果真以文学史去看,你就看错了,先入为主的抱着某个观点去读一本书,读书的快乐就减少,读书成了找茬。木心也说它不是文学史,即便是也是木心的文学史,不是你的也不是大众的。木心起名文学回忆录,说了回忆就有传记的味道,提到传记一般是一个人平生经历。文学回忆录完全是木心按照时间线索,地域划分来讲他在文学的道路上的经历。这就是一本故事书或者一本小说,书中人物按照时间顺序登场,你看到一个个大家,被木心从历史的尘埃中挨个把他们提出来,不管愿意不愿意都被提溜出来亮相,有的沉睡了几千年突然被打扰显得懵懵懂懂,有的还是躲在历史的背幕中暗自偷笑(如老子)。
我还是感谢木心的这本文学回忆录,它让我第一次对文学的发展脉络有了一个初步的线路图,也让我知道该如何按图索骥的去探索我的文学世界。感谢木心,感谢陈丹青,在2016的年尾让我有过如此庞大丰盛的文学盛宴。于2016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