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2000字(2)篇

作者:张德芬

华语世界超300万册的身心灵自我修行必读经典,谦卑和感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灵丹。《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可以让你了解自己、看清小我,进而在生活中操练,让自己更加自在、解脱、快乐。而感恩,正是你用谦卑的心去体会一切之后,自然而然发生的。感恩会带来更多的谦卑、更多的福分、更多的快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这个成长进步的过程,需要大家把书中的资讯拿出来,彻底在生活中执行。一段时间以后,你一定会在某个领域或是某些情境能够做到先知先觉,不再堕入惯性模式的陷阱里。——张德芬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阻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遇见未知的自己》-张德芬)

身份认同是什么?为什么身份认同不实?为什么要丢弃身份认同?怎样算被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阻碍?又怎样做到不被限制和阻碍?为什么抛出这些就能展现真我的特质?真我的特质为什么一定是“爱,愉悦与和平”?

身份认同是指用外在的、不属于我的物质或评价,来认同我这个人本身。这里的身份,指的不是我们的角色(学生、教师、父母),而是我们这个人。丢弃身份认同就是要认识到,我认同的(好的成绩、职业、外貌),和认同我的,都不是属于我的,真我不是靠任何外在的东西所认同的。我有了一个非常体面的职业,我认同它,但一个金融风暴把它从我身边夺走了,我感到不公平,因为我以为自己“拥有”它。但事实上,体面的职业并不属于真我,真我也不是由它所认同的。身份认同是体内的小我向外抓取东西以提高小我的存在感的表现。丢弃掉因外在事物而产生的对自己的认同感,有助于我们清醒地意识到,真正的我,是一个独立的精神,不会被任何外在事物所定义。

昨日在哈佛大学幸福公开课上了解到3个E: Our Evaluations towards Events decide our Emotions. 这里的Evaluations是个非常归纳性的词,可以理解为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我用它来代表我们的思想,那么便可以说,思想决定情绪。我们经常会发现,在自己生气、沮丧的时候,往往意识到这些情绪但却无法控制,到一段时间后冷静下来,发现自己在那时做出了不像是正常的自己会做出的事,这其实就是我们与真我的交流被情绪所阻碍了。

所谓“不被思想、情绪和身体所限制阻碍”,不是说自己要主动去控制(改变、压抑)自己的思想、情绪,而是指“允许”自己的思想和情绪的存在。例如,我嫉妒我的朋友谈恋爱了,我要做的不是因为觉得嫉妒是负面情绪,而去刻意去压抑自己的嫉妒,而是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观察我现在的嫉妒情绪,然后“允许”它的存在。在这之后,再慢慢改变自己看待事实的方式,进而控制自己的情绪。

“允许”负面情绪的存在,不代表纵容自己受负面情绪的驱使去做出不好的事情,而是通过“允许”来接纳自己、包容自己,“Permit myself to be human”,进而达到不被情绪所阻碍、限制。当我们能做到“允许”时,其实负面情绪就已经能得到很有效的缓解,我们也能够更快地恢复到往常的心理平静。

有了真我不被任何外在事物定义、不被自身思想情绪身体所限制的认识,能“允许”自己有思想、情绪的存在,当我们面临失败的风险(观众可能在我演讲时表现得昏昏欲睡)时,我们可以意识到,真正的我,不会被这些外在失败所定义(“我”不是一个失败的“演讲者”),我允许自己有失败后的负面情绪,臣服于可能发生的失败,从而产生发自内心的坦然、坚强与勇敢,来面对即将去做的事。同样,当我们成功做好一件事(成为了上市公司的CEO)时,我们也能意识到,真正的我,同样也不被我们做的成功的事所定义(“我”不是一个成功的“CEO”),我同样允许自己有成功后的积极情绪,从而能够激发自己精益求精,或勇敢尝试新的事物。

其实真我就是我们头脑里的那位观察者。如果一个人,不论善恶是非,他都不予评价,而是全然包容、接纳,那么我们会说这是一位“博爱”的人。同样,我们也会以“博爱”来评价那位“允许”负面情绪的观察者,这便是真我的“爱”、“和平”的特质。至于真我的“愉悦”的特质,这是我第一遍读本书所未能理解的。

期待第二遍精读这本书的收获与感悟。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我类似于若菱一样遇到人生的问题。

我在执着于人生的意义是是什么?

明明工资高了,生活比以前也好了,可以买喜欢的东西,怎么就开心不起来。

短期问题,我不开心,我可以用其他东西来填补不开心的。为了不产生不开心的胜肽,不让细胞挨饿,需要产生其他胜肽,从而麻痹自己的感知,切断了自己和身体之间的联络。长期的话,那我是否一直陷入这种无限死循环。自欺欺人过一生。

[插图]

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半晌,若菱有些迟疑地说:“关于上次你要我想的问题……”“哦,你想出来了吗?”“嗯,我想,每个人都在追求财富、权力、健康、爱和快乐!”

沉迷执着于财富,权利。而忘了自己最真实的需求–爱,和平,喜悦。

在爱,和平,喜悦的外面裹上了一层层的同心圆,把你困在在表层。没法突破,无法接近最真实的自己。

现实中就有不少真实的例子。

当除去圈内的爱,内心的和平。外围的圈被放大的。当权力到一定时,条件的允许,自己的欲望穷放大。就如一个小小的明星突然火了,如果没有内心的沉淀。外围的圈就会无限制的膨胀,直至爆裂,名声尽毁。想想是多么可怕。

我先首先需要做的重新感受这世界,用你的身体体会冷的热的甜的咸的。

通过以下三个方法联络身体,接纳自己的情绪,突破小我的虚假认同。

1.注意呼吸,腹部呼吸法。

2.饮食法,少食多餐。多餐水果和粗粮。

3.健走,瑜伽等。在运动的时候,记住身体的体会。观察自己身体的动作,记住感受。

扩大身体感知,把潜意识放在表意识,就是小我的突破。

学会臣服

世上只有三种事:你的事,我的事,老天爷的事。

别人的不要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管好自己的事,老天爷的事改变不了那就接受。

当一个事件的发生,大脑跟随自己的思想判断,并没有检验真实性,做出错误的情绪变化。

如现实中,当你讨厌一个人,做啥都讨厌。喜欢一个人,觉得做啥都对。

讨厌的有个词叫偏见,偏见大过事实。喜欢的就是我们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

怎么去改变了,这种错误的情绪判断?

检验负面思想的真实性。

接受事件的发生,连老天爷都改变不了。

以上两条学会了,也就自然而然的情绪就好了,不会被以往的思想控制。

当了解自己最小圈的爱,喜悦,和平。也不再被思想控制,接下来就是心想事成。

心想事成的第一个定律就是,你所向往的东西必须是命中注定该是你的,或是与你的更高目的是一致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的。

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到潜意识和真我的层面,破除人生的模式,学好自己该学的功课,破解你的命运,否则心想事成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还有就是先感恩,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很清楚、很具体,而且要为它付出一定的努力,同时言行一致。”这点在其他纬度又叫目标具体化,提高成功率,更加有动力去完成。

想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每天都在脑海里面演练你已经拥有你要的东西的画面,细节愈清楚愈好。这样去观想并且去经历那种感受,让你的每个细胞都充满信心地在召唤它想要的东西……”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285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500字

    【第1篇】 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这是一个关于爱,恐惧,愧疚,赎罪的故事。 所有结局美好的故事都要经过一些挫折。12岁的阿富汗小男孩阿…

    读后感 2022年7月1日
    100
  •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这本书是古代蒙学教案的一个合集,是最浅显的那一类,可以理解为识字的基础教案,算是古人在儿童教育方面的智慧结晶。 《三字经》起…

    读后感 2023年2月17日
    14
  • 读《你离善良有多远》有感1000字

    时过境迁,昔日人类所遵循的:仁忠礼勇智孝信义,早已变味。在《你离善良有多远》中,我终于感受到了一种善良、一种宽容。 ――题记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闭目思索,…

    读后感 2022年7月14日
    93
  • 《湘行散记》读后感1000字

    读《湘行散记》有感 沈从文于1934年因母病回湘西,一路上他用充满温情的语言书写了那个年代的山水、风情,于是便有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透着空明与澄澈的《湘行散记》。在他的书里,在我的眼…

    读后感 2022年7月26日
    120
  • 《迷宫之谜》读后感1500字

    《迷宫之谜》读后感1500字! 作者:叶藏 迷宫是什么?一种儿童的游戏?我曾经也这么认为,直到我遇到下面这个迷宫——一本摊开的书,中间是两行英文字母。 看到迷宫,人们就会想要走一走…

    读后感 2023年2月6日
    49
  • 岁暮到家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8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天下赞扬母爱的诗并不在于少数,而从小就知道的莫过于孟郊的《游子吟》。而令我更有共鸣的则是蒋士铨的《岁暮到家》。若说…

    读后感 2022年10月23日
    3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