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内容不过是从我粗浅的人生经验和思索中所产生的质朴的“劳动观”。但同时,它又是从我70余年的切身经历中所获得的不可动摇的“信念”,也可以说它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哲学”。
「干法」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第一次从图书馆找到一本很想读的书,用了两天读完了这本书。《干法》,作者稻盛和夫,日本战后经济复苏时期四大经营之圣之一(其余三位是松下幸之助,本田纯一郎,盛田昭夫),虽然不要成为所谓的圣人,但是他的经营理念和思维方式仍然值得学习。
稻盛和夫生于1932年,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1959年创立京都陶瓷株式会社,1984年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 KDDI),这两家企业都进入过世界500强,2010年,78岁的他受日本政府委托,出任日本航空株式会社会长,仅仅一年就让破产重建的日航大幅扭亏为盈,重新进入世界500强,并创造了当年全世界航空企业的最高利润。这样一个传奇人物,我相信在这背后肯定有他成功的秘诀。
书中讲述了很多他对于工作的态度以及告诉我们如何在工作中取得巨大的成就。书中介绍了在近代西方社会,劳动乃是苦役,这个观点相当普及。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因为偷吃禁果,被放逐,从此只能怀着痛苦开始劳作,于是劳动在人的意识中形成了一种负面的形象。随着社会西方化,我们的劳动观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开始把劳动当做苦差事,厌恶劳动。我想这现象我身边也比比皆是,提到学习感觉觉得可以惊呼的稀奇之事。追逐的东西就是好玩。没人更高的追求。我也做深刻的反思,不想与之同流。书中强调,工作能够磨炼人性,锻炼心志。工作是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设想一个中了2000万的人,从此放弃工作,他会幸福吗?只会陷入无尽的空虚。
作者强调,坚持愚直的,认真的,诚实的态度工作,要学着做一只水牛,而不是一只豹子。学会每天反省,作者年轻时就养成了自我反省的习惯,稍有傲慢或者不负责任就对着镜子斥责自己,反省自己。对于反省,我也是有这个习惯,但是一方面自己感觉受益,一方面总感觉这样子很奇怪。自己在思想上的进步,总感觉很虚假,像一个脚不触地行走的人,感觉很不踏实。然而作者年轻时也是很注重自己内心的修养。我想我可以放心的去修缮本心了。稻盛先生教我们要改变心态,学会迷恋工作,抱着产品碎觉,感觉很疯狂,如痴如醉。难怪称之为圣人。要成为一个自燃性的人,即不用别人吩咐,主动去工作。积极主动。我想这种人应该是时刻精力充沛的人,我想起了大一自己准备辩论赛和卖卡的时候自己的拼命的样子,我希望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自己能调动起那样的激情和活力。作者还给我了我一个启发,不要等着一切准备好了才觉得可以做,如果你真的有强烈的愿望,你就会千方百计的创造条件,去寻找方法,就像马云在创立阿里巴巴时,没有条件就自己创造条件。不去想,不去思考,就什么也实现不了。反观自己,我一直生活在没有风险,父母保护下的环境中,自己着实缺少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我可能做不到这种圣人的境界,就像某人说的,我们毕竟不是圣人,但是很多理念我们可以去学习的,我希望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能够像一头水牛,开拓进取。能够坚持到底,热爱生活,持续的努力,未来至少能够养得起一家三口,给爸爸妈妈幸福的生活。但仍会朝着理想不谢奋斗!
「干法」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日本的经营之圣 唯一活着的经营之圣。 搞了一家京瓷 搞了一家日航 搞了一家叫第二电信
全都是世界五百强公司。老头七十多岁胃癌还出来搞日航!搞到世界五百强!特别厉害的一个人
然后在本书里 稻盛和夫把员工分成3类 第一类叫自燃型什么叫自燃型 就是没事干划个火柴烧着了。今天搞个这项目 明天搞个那项目 觉得特别带劲
这是自燃型的人 不用你管他 他会自己玩命干
第二种人 叫点燃型
你给他做做工作谈谈心然后划根火柴烧他一下他烧着了。这是第二种 第三种人呢 叫做阻燃型 什么叫阻燃型?你拿火焰喷射器喷他 喷完还是那样 陶瓷做的 叫做阻燃型。
不知道你是不是一个“易燃”的人呢?
只有把工作当成喜欢的事去做,精益求精。生活自然变得美好。怨天尤人从来解决不了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