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年轻」读后感2000字(2)篇

作者:加·泽文

《太年轻》是《岛上书店》作者加·泽文的全新杰作。曾经不顾一切,因为太年轻。现在我仍要不顾一切。《太年轻》是一则关于年轻女孩扭转自己命运的故事,献给你。这是五个女人的故事,她们处在不同的年纪,因为一个年轻女孩而被牵连在一起,漫长的岁月让她们发展出真正的友善、胆识与决断力。20岁的阿维娃,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刚进入梦想的行业,就作出了一系列愚蠢的选择,一夜之间身败名裂。十多年来,尽管阿维娃选择消失,但关于她的谣言从来没有停止过。如今被牵扯进来的还有13岁的露比、33岁的简、50多岁的艾伯丝,还有64岁的瑞秋。此刻,她们站在一起,等待那个曾经太年轻的她无所畏惧地回来。

「太年轻」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这本书非常适合女性阅读,任何年龄段。不管是作为少女,已婚妇女,还是已经成为某个孩子的奶奶。每个年龄段的困惑在这里可能都有答案。

这是读的加、泽文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岛上书店》,那本书也非常喜欢,尽管我现在已经想不起讲的什么了,但我记得我当时非常喜欢。所以记录还是很重要的。

感觉这本书的结构很新颖,通过五个人的视角去讲述故事,慢慢就能把所有的事情串起来。

我很喜欢最后一章的巧妙安排,用客观的视角去回顾之前的自己,并且给出了选项让做选择题,但是只留下了后来发生的事作为选项,其他可能会带来更好结局的选项都被划掉了。因为人生是单选题,选择一旦做出,事情后面的发展就开始不可控。我有时候觉得会不会很多事都是被注定好了的,因为即使给我们重新选择的机会,即使我们现在说着“如果当初……我一定不……”,我们还是会做出当时的那个选择,结局也并不会改变。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人性中的弱点。更何况,没有完全正确的选择。不管你做了哪个选择,都会为没有做另一个选择而懊悔。阿维娃如果没有和议员先生的地下情,她可能会因为自己没有勇敢表达感情而难以释怀,可能会因为后来遇到的人都不如她心里的议员先生而一直单身…

这本书里有几个主题是我很喜欢的。

1.网络暴力。

他们听说过几则小报标题,毫未察觉自己津津乐道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也没想过自己嚼舌根的对象是别人的宝贝女儿。

阿维娃因为在博客上记录了和议员先生的地下情而被人议论。当人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批评阿维娃时,没有想过这只是一个二十岁的小姑娘。她年轻,天真,浪漫,一腔孤勇。她只是陷入了爱情。但是旁人无法设身处地地去为她考虑,只看到她作为一个实习生,勾搭自己的上级,插足别人的婚姻。

现在的网络暴力不就是这样吗。我们只能看到事情的一部分,我们不是当事人,我们对事情的看法根本无法客观。

2.家庭教育

如何养育一个孩子并与之好好相处。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文中涉及到祖孙四代,外婆对妈妈瑞秋的态度,对她婚姻的开明客观的看法,影响了妈妈的为人处事。

瑞秋与女儿阿维娃的相处:阿维娃在有困惑之后向妈妈倾诉,瑞秋对阿维娃的引导是正确的,她在尽自己所能维护自己的女儿。说实话阿维娃的事情刚暴露在公众下的时候阿维娃的状态很让我担心,担心这个年轻女孩子的一生是不是就这么毁了。看到后面松了一口气,阿维娃重生了。我觉得如果没有好的家庭教育阿维娃不会这么坚强。

简对女儿露比的教育:虽然是单亲妈妈,但是简对露比的教育是成功的。她早慧,自信,有能力,有主见。简能够把露比当做自己的朋友,平等的和她对话,这是很多父母都做不到的事情。当然你可以说孩子还小,心智不成熟,很多有深度的问题还不能沟通。但小孩首先也是有思想的人,要把他们当成独立的个体对待。

如果未来有一个女儿,我会挑选一个合适的时机送她这本书。

3.婚姻

我曾经问过母亲,她和爸爸过得幸不幸福。“他很会赚钱,对你和你弟弟也很好。至于幸福,”母亲说,“那是什么?”

关于婚姻,在《撒哈拉的故事里》还看到一句话:

反正夫妇生活总是在吃饭,其他时间便是去忙着赚吃饭的钱。

是不是大部分人都过着这样的生活?我22岁,我难以想象,如果不嫁给爱情,那漫漫人生有何意义?文中的婚姻,似乎没有成功的,让人有些悲观。

这句话送给自己:

人不是从一出生起就一成不变的,生活会迫使他再三再四地自我脱胎换骨。

我不会一成不变。我会认真生活,去接受每一次改变。也接受每一个不完美的自己。因为我知道,每一次经历都在让我更完整。

「太年轻」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他们越是针对我,我越要继续前行”。

一个简单的甚至看了开头就能猜到故事走向的故事。从三个人的角度讲完了一个关于成长关于经历关于抉择的故事,阿维娃就像书名说得一样——太年轻,年轻到以为自己遇见了真爱,以为离了那个人就活不了,以为自己可以不顾一切奋不顾身,“她那时候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已暗中标好了加码”。更何况她所谓的“真爱”根本不是什么馈赠,更像是命运的惩罚。最后以第二人称自述的部分相当有趣,每一个决定未来命运的细小档口都给出了抉择,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一步一步通向未知的未来。是不是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听不进去父母的劝告,明明有一百次一千次机会可以避免悲惨的结局,但还是一步步看着自己“坠入地狱”。

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脑海里一直在想“埃航逝世事件里22岁的浙江女孩”,那个女孩子不过是想要去非洲看看长颈鹿,就遭到了意外事件,可是她错在哪里呢?错在有疼爱她的父母,还是有一个感情很好的男友?要让她遭受微博上铺天盖地不堪入目的污蔑、诋毁。人类总是喜欢置身事外,看似客观地评价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而一旦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受不得半点委屈和污蔑。就像日剧《三年A班》和动漫《心灵想要大声呼喊》讲得一样,语言是一把利器,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就不要跟风随意满含恶意地评价别人。就像“阿维娃门”事件,纵然阿维娃有错,但错全在她吗?一个20多岁天真烂漫不经世事,没有经受任何挫折的女孩被一个成熟稳重的男性吸引,做了错误的选择,最后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纵然这样议员就没有任何过错了吗?年龄可以当阿维娃的父亲了,他没经得起诱惑,阿维娃和她分手之后还三番五次去“招惹”阿维娃,就没有一点过错了吗?从一开始就坚决果断地拒绝不就可以了。最后将阿维娃曝光在公众之下承受铺天盖地的来自陌生人的恶意不正是他的“杰作”吗?为了自己的仕途,不惜牺牲掉一个女孩子的人生,让阿维娃背负骂名。我觉得这就是人渣,背叛自己的妻子和家庭,和与自己儿子一般年纪的女实习生发生婚外情,这样的人配做公众人物吗?配当替公众作出抉择的议员吗?我在想是不是所有社会对男性的包容度都远高过女性,对男性的苛刻程度却远低于女性,这就是为什么作为风暴中心的两位当事人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的原因吧。后来,议员多次连任,继续过着“幸福和睦”的家庭生活;阿维娃却不得不隐姓埋名远走他乡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还要提防往事被女儿发现了。虽然作者具体没有写网上那些铺天盖地的“责骂声”,但我们可想而知媒体会怎么报道,如何引导舆论,好像我们的社会总是很喜欢塑造“完美受害者”,因为议员身居高位,所以不会犯错,哪怕犯错也是不小心,所以错都在实习生身上,因为她无关紧要,这样的逻辑希望以后能灭绝,希望网络暴力事件能少之又少,也希望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变相压迫能少一点,希望身为子女对父母的包容多一点,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好在故事的最后,简鼓起了勇气正视过去,竞选镇长一职,和母亲的关系了重归于好,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包容接纳了她和她的过去现在。

PS:不明白最后关头阿维娃明明可以甩上车门扬长而去的,明明可以预想到后果,为什么还为了那么一个“渣男”留在案发现场?!渣男根本不配。其次为什么要和乔治发生关系,很莫名其妙不是吗?为什么还要跟议员身边的人有联系。这点真的不懂……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286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昆虫记》阅读心得300字

    《昆虫记》阅读心得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精神的粮食。读一本好书就像跟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一本好书。而在今年,我正要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它叫《昆虫记》 当我…

    读后感 2022年7月7日
    113
  • 《哈佛时间管理课》读后感_2300字

    《哈佛时间管理课》读后感2300字 你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吗? 你觉得时间不可以进行有效的管理吗? 一边要上班,一边要照顾孩子,还有时间可以学习一项新技能吗? 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将时间…

    读后感 2022年9月9日
    200
  • 阅读《红楼梦》读后感600字

    阅读《红楼梦》读后感600字: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尽枉然。”这是清代文学家对红楼梦的评价,由这句话可以看出红楼梦在中国的影响之深。《红楼梦》又称为《石头记》,曾被评为“中国…

    读后感 2023年2月10日
    27
  • 《小溪流的歌》读后感400字

    翻开课本看到《小溪流的歌》时,这个新奇的题目立刻吸引了我,小溪流唱的什么歌?有我唱的好听吗?把文章看完后明白了作者是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溪流描绘成了一个活泼、可爱、调皮的孩子。这条小…

    读后感 2022年7月30日
    152
  • 《清单革命》读书笔记600字

    《清单革命》读书笔记600字: 1、生活中的错误可分为两类:无知之错,和无能之错。无知之错是因为不具备相应的知识、经验,换句话说不会做这件事情。无能之错是因为明明可以将这件事情做好…

    读后感 2023年2月17日
    28
  • 《根鸟》读后感400字

    【第1篇】 最近,我读了曹文轩写的一本小说:《根鸟》。我一看书名,顿时起了疑心:根鸟是一个人名,还是一只鸟? 我怀着不解而迫不及待的心情,翻开了书……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得到了我想…

    读后感 2022年7月2日
    10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