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亿年的壮丽生涯已成为飘逝的梦幻,太阳死了。幸运的是,还有人活着。地球航出了冥王星轨道,航出了太阳系,在寒冷广漠的外太空继续着它孤独的航程。地球在航行2400年后到达比邻星,再过100年时间,它将泊入这颗恒星的轨道,成为它的一颗卫星。
「流浪地球」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流浪的地球漂泊的人类
流浪地球,看完了电影补看小说,才发现根本是完全不同的故事。电影剧本是基于流浪地球的时空背景下的英雄故事,家国情怀上升为人类的大家和地球的大国。作为电影,也许这样的改编更适合荧屏观赏,更能刺激观众的感官,更能激发人们的斗志。
但,比起小说,这种思想深度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了。
人之渺小与人之狭隘本就是客观与主观世界的互相辉映:
“学校教育都集中在理工科上,艺术和哲学之类的教育已压缩到最少,人类没有这份闲心了。这是人类最忙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做不完的工作。很有意思的是,地球上所有的宗教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死亡的威胁和逃生的欲望压倒了一切,除了当前太阳的状态和地球的位置,没有什么能真正引起他们的注意并打动他们了。这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关注,渐渐从本质上改变了人类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生活,对于爱情这类东西,他们只是用余光瞥一下而已,就像赌徒在盯着轮盘的间隙抓住几秒钟喝口水一样。
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拥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
我们理解所有的人,因为已经进行了四十代人、还要延续一百代人的艰难奋斗中,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个奢求。
……”
即便三四个世纪、即便一百代人,时间的车轮总滚滚向前,从没为谁停下片刻。包括头上看似永恒的太阳,包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尽管短篇小说篇幅有限,但也有几段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你在平原上走着走着,突然迎面遇到一堵墙,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这墙是什么?——死亡。
这个时代,死亡不再是黑色的,它是闪电的颜色,当那最后的闪电到来时,世界将在瞬间变成蒸气。
星空在泪水中扭曲抖动,唯有那个星星是不动的,那是黑夜大海狂浪中远方陆地的灯塔,那是冰雪荒原中快要冻死的孤独旅人前方隐现的火光,那是我们心中的星星,是人类在未来一百代人的苦海中唯一的希望和支撑……
我盯着那个泡泡,看到它表面上光和色的狂澜,那种狂澜以人的感觉无法把握的复杂和精细在涌动,好像那个泡泡知道自己生命的长度,疯狂地把自己渺如烟海的记忆中无数的梦幻和传奇向世界演绎。很快,光和色的狂澜在一次无声的爆炸中消失了,我看到了一小片似有似无的水汽,这水汽也只存在了半秒钟,然后什么都没有了,好像什么都没有存在过。
五十亿年的壮丽生涯已成为飘逝的梦幻,太阳死了。幸运的是,还有人活着。
……”
尽管大刘的叙事跳跃,描写也比较概括抽象,但这正体现了置身事外的宇宙观,像是在一千万光年之外任凭人类熙熙攘攘、碌碌无为。这也是大刘的作品与其他科幻作品所区别的地方,宇宙浩渺解构了人们的认知,更重塑了人们的人生观。
「流浪地球」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我们都知道,一个恒星的最终宿命是灭亡。科学家们早就作出预测,太阳将在50亿年后爆发成为红巨星,那时水星金星都将被吞没,而地球上的一切也将不复存在。
虽然听着很可怕,但这并未引起我的不适,因为这是50亿年以后的事了,遥远得让我无法想象。然而在《流浪地球》中,大刘将这一场景猛然间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及观众面前,让我们的心灵毫无防备地感受巨大的冲击和震撼。
昔日的人们早已习惯,在清晨的阳光中醒来,开启一个个温暖如常的日子。而到那时,太阳母亲已无法给我们更多庇护,地球像个无助的孩子,被迫踏上流浪的征途。苍茫宇宙,哪里是家?再完备的计划也满是未知与恐惧,因为相比无边的宇宙,人类,甚至整个地球,都只是再渺小不过的存在。
昔日的人们可以肆意在苍穹之下的原野上奔跑,而到那时,人们只能幽居于不见天日的地下城。在地下城内,人们也无时无刻不在担忧像岩浆渗入这样的灾难发生。而且,就连进入这样压抑的地下城的机会,也只能给予少部分人,更多的人连这一点点生的希望都无法得到,被永远地隔离在了铁门之外。
在这样的世纪灾难面前,个体与情感都只能为民族整体的延续让路,人们没有许多时间去悲伤,对个体的消失早已习以为常。到那时,唯有冰冷的秩序,才能为人类保存最后的力量。
这些场景无法让我置身事外,因为它描绘的正是我们的家园,地球的命运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书中发生的一切都不无成为现实的可能。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许真的要面对这一天的到来,多么残忍和决绝。
这些,就是我看完电影和原著后最强烈的感受。
在电影院里,当看到北京上海曾经所到之处已被冰雪尘封,看到一座城市转眼间的覆灭,看到无数个体为了人类的希望而无畏地走向生命终点……许多场景都让我心如刀绞。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大刘的作品。尽管对其中一些细节的设定存疑,但作为非科幻迷,我不想也不会像一些读者和观众一样从技术角度去批判其严谨性和逻辑性。作为一部出自中国的科幻作品,它已展现出作者对人类进程和整个宇宙的关注,并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我心里足以是一部巨著。
50亿年听着很久,但放在历史长河中看去,也并没有太久。但是不用过于悲观,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下,也许未来真到那一天,我们早就有了多种解决方案。现在各国都在不断进行星际探索,这星星点点的微光不断连结起来,将会不断照亮人类文明的进程。
以及,从现在起保护地球并不是一句空话。愿我们都能感到生在如今的时代是多么幸运,都能珍惜现在的家园,让她不要在太阳还没来得及走到巨变之时,就已自我毁灭。
不要惧怕流浪,有希望的地方,就是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