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后感2000字(2)篇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非暴力沟通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该书总共分为十三章,

【第一至六章:讲述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1、观察(陈述事实)

非暴力沟通主张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的说出观察的结果,主张评论是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不主张绝对评论。

观察 :“每次”“曾” 评论:“总是”“从不”(如陈述的肯定、否定句) 混淆观察和评论:“经常”“很少”

2、感受(表达内心的感受)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生活或权威价值观的影响,让我们在面对许多事时,会压抑自己的感受,在强烈的感受下却体会不到,更不懂语言表达。重点区分感受和自我评价。

3、需求(什么想法/追求求导致感受)

需求是感受的根源。

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先择:1.责备自己 2.批评他人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我们把意愿说的越清楚,他人也就越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我(感到)……….因为我………..”用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基本需要:自由选择/庆祝/言行一致/玩耍/相互依存等。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反而常常是申辩。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开会/谈判时注重各方有什么需要?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你希望对方做什么?

4、请求(需要的帮助)

(1)提出自己请求(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越具体的描述越好)

(2)明确谈话的目的(明确目的,将自己想要的表达得越清楚、明确越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

(3)请求反馈(表达和理解可能存在差异,需要得到对方反馈,对反馈倾听/感激)

(4)了解他了的反应(对方此刻的感受/对方正在想什么/对方是否接受请求)

注意区分请求与命令。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而非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

过程:(1)什么是我的观察?

(2)我的感受如何?

(3)那些需要(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

(4)为了改善生活/现状,我的请求是什么?

重点:专注并持续不断地提醒(有意识的使用语言)

【第七至十三章:怎么更好做的上面四点】

1、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倾听对方。

2、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

3、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有明显的情绪,他一般会期待得到别人的反馈

4、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实际上那些话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

5、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来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他的意思。

6、当自己痛苦得无法倾听时:体会自己的感受/大声提出请求/换一个环境

7、你越留意自己的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听到别人的声音。

8、我们最不愿意示弱的时候往往时因为担心失去控制想显得强硬的时候

9、在一个人生气的时候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但是”这类词语。

10、打断别人比假装在听,更符合对方的意愿。

11、自责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

12、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

13、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14、同一件事,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感受。

15、愤怒时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

16、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17、如果我们试图通过惩罚来使人认识自己的需要,那么我们很可能适得其反。

18、专注我们想要做的,而不是追究错在哪里。

19、做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即使做的不怎么样也是值得的事

20、接受别人的感激并一起庆祝。

我不会轻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们也是人,我必须用心理解他们的行为。–艾提.海勒申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克里希那穆提

不要那么谦虚,因为你没有那么伟大。–哥达.梅厄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2019-7-2全书完

day8一糖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愤怒就转变为服务需要的情感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想起那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在受到指责时,绝大多数的人都无法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需要上。当然,指责他人有时可以使我们达到目的——出于害怕、内疚或惭愧,他们改变了自己的行为。

表达愤怒的步骤:1.停下来。呼吸。2.留意我们的指责。3.体会我们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越是能够倾听他人,也越有机会被倾听。

在生气时,批评和指责他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如果想充分表达愤怒,我们就不能归咎于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与批评和指责他人相比,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是:(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3)体会自己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有时,在第3步和第4步之间,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他们也就可以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在有些情形中,我们没有机会和他人交流,这时,我们也许需要使用强制力来保护自己和他人。我们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伤害,而不是为了惩罚他人。如果我们威胁他人或实施惩罚,人们常常会产生敌意和抵触心理。这样,彼此的关系将会疏远。同时,惩罚还可能使人忽视事情本身的意义,而把注意力放在不服从的后果上。如果我们试图通过惩罚来使人们认识自己的需要,那么,我们很可能适得其反。

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的方式包含三个部分:

1.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在表达感激时,我们说出:(1)对我们有益的行为;(2)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3)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附录:非暴力沟通模式

1.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1)观察

我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

“我感到……”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

“因为我需要/看重……”

(4)请求

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

“你是否愿意……?”

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1)观察

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你(看、听、想到你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是情感而非思想):

“你感到……吗?”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你那样的感受:

“因为你需要/看重……”

(4)请求

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解读为命令:

“所以,你想……”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290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金一南讲: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再版)》读后感_2400字

    《金一南讲: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再版)》读后感2400字 心有格局   言有态度    才能行稳致远        始知金将军,是他著作的《苦难辉煌》,可惜我对厚书心存畏惧,就…

    读后感 2022年9月9日
    763
  • 《细菌历险记》读后感800字

    里,我阅读了《细菌历险记》这本书。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细菌在我的印象中是坏的。脏的生物。本着这重心态拿起书就想看看细菌有多坏。之后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

    读后感 2022年6月29日
    310
  • 《草房子》读后感800字高中

    平实的文字更加动人――读《草房子》有感 一部优秀的小说,就像是一幅的生动的画卷,将作品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人物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真实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如临其境。我想,…

    读后感 2022年7月4日
    85
  • 《今天我是升旗手》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5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今天我是升旗手》这本书描绘的是主人公肖晓崇拜英雄、品学兼优,希望当上学校的升旗手。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实现这个…

    读后感 2022年10月21日
    50
  • 听见颜色的女孩读后感800字

    《听见颜色的女孩》是一部少年心灵拓展小说,看后令人受益匪浅。 美乐笛说不了话,走不了路,是一个特殊的孩子。但是,正如一句俗语所说“如果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他一定会再帮你打开一扇窗…

    读后感 2022年7月17日
    89
  • 读《最美的天籁》有感800字

    最美的天籁,多么诗意的名字;最美的天籁,从加拿大爵士女歌手指间无声地滑出。 《最美的天籁》,讲述的是戴安娜・克瑞儿2008年10月12日晚上在北京表演的事:当她的指尖触琴键时,天鹅…

    读后感 2022年7月12日
    22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