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姊妹篇,豆瓣年度日本电影原著小说。你有没有,比海更深地爱过一个人?致没能实现当初梦想的大人们。良多曾是一位专职作家,并在十五年前曾获得过某项文学奖,人生一度走向巅峰。但辉煌过后,良多陷入了创作危机,笔下再也无法写出优秀的作品。他长久以来的精神支撑是每月一次与儿子的见面,到最后却无力负担儿子的抚养费。倍感挫折和孤独的良多来到城郊探望母亲,而这夜台风突然杀到,同样前来的前妻和儿子只好被迫留宿,让久未聚首的一家人难得共度一宵。四分五裂的家庭关系是否会在这一夜发生转变?而良多又能否重新拾回家人的爱和关心?
「比海更深」读后感2000字
读完这本书以及它的姊妹篇《步履不停》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我也一直没有开始下一本。一方面是因为作者的同名电影我一直想看却没有看到,另一方面更是因为我迟迟没有从中走出来……
两本书都是枝招牌式的表现,即用看似波澜不惊的手法呈现出清淡琐碎的生活日常。但《步履不停》由于涉及大哥的死亡,在我眼里悲伤的氛围就更为浓厚,它更着重强调对生命的思考,对人生本质的追寻,且步履不停。步履不停同时也是时间太快,生命中总有许多的来不及。
而相比起《步履不停》,我则更偏爱这《比海更深》。甚至我心底里认为它是续集,是对“生命里的来不及”的回应与抗争。人总是会犯下许多不可饶恕的错误。这是《步履不停》里作者告诉我们的,但却留了大量的空白,未曾告诉我们要如何去做,当然作者也许也是在探索的路上,还未曾探寻真相。但在《比海更深》里,至少有了态度,那就是“要舍得丢弃一些东西,你才有可能获得幸福。”,虽然只是有可能,但毕竟是有了可能。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对良多这个角色是真心喜欢不起来,尤其是在面对那样一个被生活打磨的、在平凡里睿睿智的母亲时,我实在没办法对那样一个中年男人给予一点点同情和理解。人到中年一事无成,幻想的人生布满挫败,而对生活的抗争又无疾而终。但我不能批判也不敢批判他,也许生而为人,最终大家都只能平常地去接受我们本身并不浓烈的生活,更爱不到比海更深的至亲。良多这对生活的失控和无力的抗争一定程度上就成为热浪迎面而来,叫人清醒。
――你有没有爱谁比海更深过?
――我都这把年纪了,还没有爱谁比海更深的,一般人不会有的啦,但还是每天过得很开心。就是没有才过得开心。
也许那种拥有过激情燃烧般爱情的人,才无法快乐地过上安稳平淡的生活。所以,舍得放弃,放下幻想,才有可能拥抱幸福。这是作者最后告诉我们的。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舍弃,都有勇气成为别人的过去。首先我承认我没有足够的勇气。目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