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主要写乾隆时代的得与失,作者通过对乾隆时代的解构,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盛世”图景,同时深刻揭示了近代中国失落的秘密。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之前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盛世,毫不为过。乾隆时代创造了空前的政治稳定,养活了数量空前的人口,奠定了今天的版图。但是,作者从更深的层次看到,表面的繁荣昌盛背后,隐藏着的,是巨大的危机。乾隆在位六十年,正好是英国经历了产业革命的全过程。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读后感2000字
乾隆是近代历史中的明星皇帝,一方面因为其统治期间经历过政治稳定、国泰民安、疆域扩张,另一方面相关野史材料丰富,电视剧、电影常常可以找到取材之处。虽然登峰造极,但乾隆的统治并没有任何新意。乾隆盛世不过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大总结和大重复。不幸的是,这个盛世出现在不应该出现的时候,因此其成就如烛火遇到了太阳,一下子暗淡无光。
如果我们用“上帝”视角去涉及历史的进程,就会看到专制统治下这盛世不过是一个人的盛世,这江山也只是朕的江山而已。封建统治走向巅峰,也就意味着小农经济愈发成熟、思想禁锢,域外文明的涌入更无从谈起。甚至,鸦片战争的引线在乾隆治下已经埋好。正如作者写道,只有透彻了解了乾隆时代的另一面,对这个时代的得与失进行一个全面准确的评估,我们这个民族才算没有白白经历“乾隆盛世”。
和西方政治相比,国内封建历史的最大不同是没有制度保障。中国历史上的几大盛世,只在史书上留下了统治者手腕的精明,人格的强大,却没有留下太多制度性的成就。
直到雍正前后才有了秘密立储之制,这也为弘历带来了天时之便。回顾整个中国历史,在帝位交接那一刻,曾经出现过多少云谲波诡,明枪暗箭。大清开国以来,5位皇帝登位,都经过了激烈的斗争,几乎每一代都是剑拔弩张,甚至腥风血雨。只有其继位过程,光明正大,水到渠成,没有一丝波澜。此外,乾隆所受的教育在大清开国以来的历代皇帝当中,是最完整、最系统、最严格的。
政治生涯前半截的乾隆皇帝精力充沛,将先皇留下的政治理念执行到极致。称帝掌权后,乾隆先是划清身边人的边界,严禁后宫宦官干政、防范权臣朋党营私。施政策略上,则采用“一张一弛,宽严相济”的统治原则。他对每件事的考虑,都是从“大清朝亿万斯年”这一大局出发,着眼于大清江山的永远巩固,可谓人心所向、功勋卓著。因此,他要从内外两方面,尽可能彻底地消除威胁大清国家安全的任何因素。这包括驱敌拓土、平定新疆、平准战争等战争,也包括重点打击社会底层的文字狱。
晚年的乾隆被两个矛盾所困扰:一个是大权独揽的政治信条和每况愈下的健康状况;一个是不断泛滥的物欲和“不增加百姓负担”的承诺。和我们的想象不同,皇帝虽然富有四海,却并不能任意支配国库来满足个人消费。和珅将议罪银制度化,是为了给皇帝弄些零花钱。数量巨大的罚银由此滚滚流入皇帝的小金库,用于皇帝的额外开支,可谓正合上意。这种侧面也显现出,和珅其人确有才华,能够在职场中混得风生水起。
盛世的前奏是衰世,结局也是衰世。从盛到衰,如此迅速,其原因当然是这些盛世的出现依赖的是人治。所谓盛世江山,不过是几代又几代的循环罢了。
本书内容翔实,结构清晰,章节内部采用1234简单列明的方式略显瑕疵,但整体上读后能有不小的惊喜。通过乾隆的特写,我们似乎有机会一窥所有盛世创造者的跌宕起伏。蒙田说:“老年有这么多缺陷和愚蠢,又这么容易受人耻笑。一个老人能够得到的最好收获不过是家人的仁慈和爱,统领和敬畏已不再是他的武器。”远看汉武帝,近看乾隆,再看红太阳时代,莫不如此。当我们高歌盛世时,需要的,正是这些扑面而来的冷水。
愿,政行令通,国富民强。